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后退海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后退海岸又称海岸侵蚀, 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下蚀。[1]

现象

后退海岸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如江苏废黄河口附近海岸。

1855-1970年

1855-1970年,海岸线以平均每年147米的速度后退.

20世纪70年代至今

20世纪70年代至今,海岸线后退速率仍达20-40米/年.黄河三角洲钓口至神仙沟岸段,每年后退达350米以上;海南省文昌县由于珊瑚礁被开采,海岸已后退200余米,造成大量的椰树林被海水倾倒。

原因

引起后退海岸的原因有两种:

自然原因

如河流改道或大海泥沙减少、海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动力作用增强等都导致海岸侵蚀.

人为原因

如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大量开采海滩沙、珊瑚礁,滥伐红树林,以及不适当的海岸工程设置等,均会引起海岸侵蚀。由于海岸侵蚀使土地大量失去、海岸构筑物破坏、海滨浴场退化、海滩生态环境恶化、海岸防护压力增大、侵蚀下来的泥沙又搬运到港湾淤积而使航道受损,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海岸线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岸侵蚀。

预防和治理

预防和治理后退海岸灾害的主要途径有:

1、减少大江大河用水量,保持江河入海水量;

2、制定海岸带开发规划和管理条例,禁止不合理的采石挖砂和毁岸行为;

3、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人工护岸,防止海潮、海浪侵蚀。

相关信息

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波浪为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上部地带,又称为陆上岸带,一般风浪和潮汐都不可能作用到,是过去因海水作用而形成的阶地地形,受陆上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沿岸风的作用形成沙丘,它的特征是海蚀崖,海蚀穴,海蚀阶地和平台。潮间带,由海滩和潮坪两部分组成,在这一带是海浪活动最积极、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下部地带又称水下岸坡带,就是过去的海岸,而今已下沉到海水底下的地方,一般从低潮时海水到达的地方算起,到波浪、潮汐没有显著作用的地带。

视频

后退海岸 相关视频

看,太平洋海岸侵蚀的居民地带!
十万个为什么海洋版:什么是海岸侵蚀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