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吐尔尕特口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吐尔尕特口岸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纳伦州接壤,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托云乡境内,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通商的口岸,也是通往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各国的重要门户。吐尔尕特口岸曾有“图噜噶尔特”、“吐尔戈特”和“托云”口岸等名,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名为“吐尔尕特”口岸。1995年吐尔尕特口岸已从托云乡边境迁至内陆办公条件更好的乌恰县托帕镇。[1]

口岸出货

该口岸设计年吞吐量100万吨,游客过境50万人次。1990年—2002年吐尔尕特口岸进出口货物累计126万吨,其中出口货物24万吨,进口货物104万吨,共征收关税28000万元;1990年至1994年进出口货值合计为5.155亿瑞士法郎,1995年至2001年进出口货值合计为12.97亿美元;入出境车辆139900辆次,旅客268100人次,员工142305人次。

1999年,两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800万美元。 随着中国--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国际铁路的修通,亚欧三座大陆桥的架起,克孜勒苏的两个口岸,作为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的门户,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该口岸出口的其它商品主要是一些日用百货用品、小五金交电、机械化工等商品,出口稳中有升,由原来的低价商品转向质量较好的商品。 由吐尔尕特口岸出口的商品绝大多数为边境小额贸易,出口目的地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大多数为外商自行在浙江、广东、江苏、乌鲁木齐采购组织的货源。

口岸建设

吐尔尕特口岸现址占地5平方公里,口岸建设一期工程控制区0.75平方公里,现口岸于1993年7月开始建设,至1995年11月已全面完工。初步建成集仓储、查验、服务于一身,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服务一流的新型口岸。

1997年,国家决定在克孜勒苏新开放一个国家一级口岸---伊尔克什口岸。这个口岸位于乌恰县的伊尔克什坦大河大峡谷中,是中国西部最边缘、日落最晚的地方。山口海拔高度为2400米,是新疆西南部口岸中海拔高度最低的一个。

由于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互补性强,两口岸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两个口岸已经和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亚5国,以及俄罗斯的三个边区州开展了通商贸易。国内的黑龙江、上海、广州、海南等省市客商也被吸引到这里开展进出口贸易。年货物吞吐量可以达到100万吨,出入境人数为50万人次。

基础建设

吐尔尕特,柯尔克孜语译为“枣红色的达坂”。驻守在这里的吐尔尕特口岸边防派出所,积极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有力地维护了口岸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爱民中心”。 吐尔尕特口岸边防派出所在组织民警送法上门的同时,于2006年初设立了“法律维权中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法律维权中心”成立以来,共举办法律知识讲座68场次,受理劳资纠纷案件10余起,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讨回被拖欠工资近7万余元。

与此同时,民警们还把走访口岸企事业单位了解招工信息、推荐群众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为务工人员提供帮助。他们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驻口岸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如今,派出所“招工信息中心”的名号已被熟知,外来务工人员一到口岸就先到这里“报到”,咨询用工信息。

“是口岸边防派出所的‘宣传教育中心’挽救了我。”口岸装卸工小石发自肺腑地说。以前,口岸地区务工人员业余生活单调,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装卸工小石等人便成了派出所成的“常客”。 这个所建立了“宣传教育中心”,为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开放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室,使他们玩有去处、乐有地方,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