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向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向弥(363年—421年),原名向靖,字奉仁,小字弥,为避高祖祖讳,改称向弥。河内山阳人,南朝刘宋开国功臣,北府兵将领。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与刘裕少旧,共同投军。

东晋末追随刘裕征讨孙恩、平定桓玄、北伐南燕、平定卢循、征讨司马休之、北伐后秦。屡立战功,历任宁远将军、建武将军、龙骧将军、太尉咨议参军、冠军将军、下邳太守、吴兴太守等,所在著绩,封山阳县五等侯,后迁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刺史。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称帝后,加封曲江县侯,食邑千户。后迁太子左卫率,加散骑常侍,地位仅次“三公”。

刘宋永初二年(421年),向弥病逝于京师建康,时年五十九岁,追赠前将军。

基本信息

姓名    向弥  
别称    向靖
字号    奉仁     
出生地   京口
出生时间  363年   
去世时间   421年 
所处时代   南朝刘宋   
主要成就   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南朝宋开国功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向弥,字奉仁,原名向靖,流民出身,为避高祖祖讳,故改称向弥。向弥祖先原本是河内山阳人,西晋永嘉之乱后,跟随晋氏南渡。此后,世代侨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向弥年少时,就与同样生活在京口的刘裕关系很好,是多年的好友,两人共同加入北府军。[1]

随主征战

  • 隆安三年(399年),孙恩作乱,向弥随刘裕征讨孙恩,回师京口后,刘裕被朝廷拜为建武将军,而向弥则被任命为参建武军事。[1] 
  • 元兴三年(404年),桓玄篡位后的次年,向弥又随刘裕在京口举兵讨伐桓玄,与刘裕一起平定京师建康。刘裕出任镇军将军后,任命向弥担任参镇军军事,加宁远将军。京师建康虽平,桓氏家族仍然在荆楚一带据兵作乱,向弥遂领命与刘籓、孟龙符率军征讨桓歆、桓石康、桓石绥,在白茅大破桓氏余党,斩杀桓歆、桓石康。不久,向弥又率军攻克了寿阳。[1] 
  • 义熙三年(407年),向弥升迁为建武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领兵驻守在堂邑。刘裕以其平定桓玄之功,奏表封其为山阳县五等侯。[1] 

从伐南燕

  •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北伐南燕,向弥随从刘裕征讨鲜卑南燕。当时,晋燕两军大战于临朐城外,对峙数月都未决出胜负。刘裕遂命向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打临朐城。向弥擐甲率先登城,击斩守城敌军,斩断敌军牙旗,守城敌军瞬间溃散。此后在刘裕攻拔南燕都城广固城的战役中,向弥又率先登城,冲锋陷阵。 [1] 

抵御卢循

  • 义熙七年(411年),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城。向弥率领谯国内史赵恢抵御卢循军。当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戍守姑孰,向朝廷告急求援接连不断,向弥于是率军进讨阮赐,大破敌军,收获了许多卢循军的辎重。战后,向弥被任命为中军咨议参军,领建武将军如故。卢循退走,刘裕统军南征反击卢循,向弥再次担任前锋,于南陵、雷池、左里三战三捷,击溃卢循军主力。战后,向弥被刘裕任命为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将军如故。 [1] 

出守重镇

  • 义熙八年(413年),向弥转任游击将军,不久,又督马头淮西诸郡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安丰汝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镇守重镇寿阳。刘裕以其平广固、卢循的功绩,奏表封其为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 [1] 石头戍事。刘裕西伐司马休之时,以向弥为吴兴太守,将军如故,稳固三吴地区。 [1] 

随讨后秦

  • 义熙十一年(416年),刘裕北伐后秦,向弥以本号随从刘裕北伐,攻克黄河南岸重镇碻磝(今山东东阿西北),并在刘裕率军入黄河西进后,受命驻守于此。之后,向弥又屯兵于石门、柏谷,以防北魏趁机侵扰。当年,升迁为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刺史,将军如故。 [1] 

造宋功勋

  • 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称帝建宋,向弥以佐命功,进封为曲江县侯,食邑千户。后迁官至太子左卫率,加封散骑常侍。[1] 

向弥逝世

  • 刘宋永初二年(421年),向弥病卒,终年五十九岁。武帝刘裕闻耗悲伤痛哭,追赠他为"前将军"。 [1] 

人物成就

  • 向弥是刘裕造宋事业过程中,重要的心腹重将,全程参与了刘裕南征北伐的每一次战役。
  • 也是和到彦之虞丘进孙处(孙季高)、沈林子、刘钟等人,自刘裕讨伐孙恩起,就跟随刘裕征战的最早的一批班底成员。
  • 在随从刘裕征战过程中,向弥多次担任前锋,骁勇异常,战功赫赫,为刘宋王朝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 

人物评价

  • 刘裕:"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镇军将军、丹阳尹徐羡之,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华容侯王弘,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作唐男檀道济,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领军谢晦,前左将军、江州刺史宜阳侯檀韶,使持节、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关中侯赵伦之,使持节、督北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刘怀慎,散骑常侍、领太子左卫率新淦侯王仲德,前冠军将军、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弥,左卫将军滠阳男刘粹,使持节、南蛮校尉佷山子到彦之,西中郎司马南郡宜阳侯张邵,参西中郎将军事、建威将军、河东太守资中侯沈林子等,或忠规远谋,扶赞洪业;或肆勤树绩,弘济艰难。经始图终,勋烈惟茂,并宜与国同休,飨兹大赉。羡之可封南昌县公,弘可华容县公,道济可改封永修县公,亮可建城县公,晦可武昌县公,食邑各二千户;韶可更增邑二千五百户,仲德可增邑二千二百户;怀慎、彦之各进爵为侯,弥改封曲江县侯、粹改封建安县侯,并增邑为千户;伦之可封霄城县侯,食邑千户;邵可封临沮县伯,林子可封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开国之制,率遵旧章。"[2]
  • 沈约:弥治身俭约,不营室宇,无园田商货之业,时人称之。[1] 
  • 李延寿:刘怀肃、刘怀慎、刘粹、孙处、蒯恩、向靖(向弥)、刘钟、虞丘进、孟怀玉、孟龙符、胡藩等,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 [3]

史籍记载

  • 《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五》[1] 
  • 《南史.卷十七.列传第七》[3] 

参考资料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五》
  2. 《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上初即位,思佐命之功,诏曰:"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镇军将军、丹阳尹徐羡之,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华容侯王弘,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作唐男檀道济,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领军谢晦,前左将军、江州刺史宜阳侯檀韶,使持节、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关中侯赵伦之,使持节、督北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刘怀慎,散骑常侍、领太子左卫率新淦侯王仲德,前冠军将军、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弥,左卫将军滠阳男刘粹,使持节、南蛮校尉佷山子到彦之,西中郎司马南郡宜阳侯张邵,参西中郎将军事、建威将军、河东太守资中侯沈林子等,或忠规远谋,扶赞洪业;或肆勤树绩,弘济艰难。经始图终,勋烈惟茂,并宜与国同休,飨兹大赉。羡之可封南昌县公,弘可华容县公,道济可改封永修县公,亮可建城县公,晦可武昌县公,食邑各二千户;韶可更增邑二千五百户,仲德可增邑二千二百户;怀慎、彦之各进爵为侯,弥改封曲江县侯、粹改封建安县侯,并增邑为千户;伦之可封霄城县侯,食邑千户;邵可封临沮县伯,林子可封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开国之制,率遵旧章。"
  3. 3.0 3.1 《南史.卷十七.列传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