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向日葵鏽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向日葵鏽病

向日葵鏽病
原圖鏈接

向日葵鏽病是由向日葵柄鏽菌引起的、發生在向日葵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莖稈、葵盤等部位,在其上形成鐵鏽般的孢子堆。首先在下部葉片發病,逐漸向上蔓延,最後達到葵盤和苞葉。

向日葵鏽病是向日葵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國均有發生,在中國以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省發生較重。向日葵鏽病大發生時,嚴重地塊幾乎顆粒無收。感染了向日葵鏽病的向日葵種子,其大小、重量和含油量都顯著降低,皮殼率增高。

向日葵鏽病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地採取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及藥劑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向日葵鏽病

向日葵鏽病1
原圖鏈接

外文名: Sunflower Rust

為害作物: 向日葵

為害部位: 葉片、葉柄、莖稈、葵盤等

病 原: 向日葵柄鏽菌

病原特徵

向日葵鏽病病原為向日葵柄鏽菌(學名:Puccinia helianthi Xchw),屬真菌擔子菌亞門、擔子菌綱、鏽菌目、柄鏽菌科、柄鏽菌屬。性孢子器生在葉正面或背面,聚生或散生,96-112微米。銹子腔生在葉片背面,聚生,杯形,黃色,邊緣微微裂開。銹孢子球形或多角形,表面具微疣,橙黃色,大小(16-24)微米×(16-21)微米。夏孢子堆生在葉片兩面但以葉背面為主,散生或聚生,圓形或橢圓形,銹褐色,粉末狀。夏孢子近球形或卵形,黃褐色,表面有小刺,基部稍厚,大小(19-30)微米×(16-20)微米,壁厚1.5-2微米,在赤道上有2個發芽孔。冬孢子堆散生或聚生於葉的兩面,但主要在葉背面,近圓形,黑褐色,裸生。冬孢子橢圓形或矩形,茶褐色,雙胞,表面光滑,橫隔膜處稍縊縮,頂端鈍圓,圓形,基部圓形,大小(35-45)微米×(18-26)微米,頂端膜較側壁膜稍厚,一般側壁厚1.5-2.5微米,頂端厚7-11.5微米,冬孢子柄無色或近無色,不脫落,長110微米。

症狀

向日葵鏽病主要是對向日葵植物地上部分各器官有害,尤其是葉片受損最嚴重。它可能在向日葵的所有生長階段受到傷害。其宿主植物包括向日葵,天竺葵和向日葵屬的其他植物。病原體可感染葉片,葉柄,莖,向日葵板等部位,感染後可形成銹樣孢子。在春天,葉子在葉子的正面和背面感染了黃褐色斑點,在這些斑點上可以看到小的褐色斑點(即孢子),然後在葉子背面生長出許多黃色顆粒。病變。銹腔)。在春季和初夏末期,葉子背面出現圓形或近圓形的棕色囊泡。表皮破裂後,黃褐色粉末(病原體的子宮孢子和子孢子)分散,容易擴散。後來,urediospores逐漸擴展到整個葉子並擴散到整個植物。在秋季,逐漸形成黑色裸露的水皰,其中充滿了大量的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和冬孢子),這導致葉子嚴重的早期乾燥。 在太原地區,從7月中旬到8月下旬,這種疾病最為明顯。此時,葉片的前部和後部有大量的圓形到橢圓形的棕色孢子堆。孢子堆破裂並釋放了冬孢子,這些孢子在來年再次出現。 [1]

分布範圍

向日葵鏽病發生普遍,在世界各國均有發生。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而以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省發生較重。

傳播途徑

向日葵鏽病是一種普遍的疾病。在寒冷地區,細菌被病菌體上的冬孢子(即葉柄,莖,向日葵等)過冬。當閏年的條件適當時,越冬後冬季孢子在病株的殘留物上發芽形成菌核。孢子飛向向日葵幼苗以侵入幼葉(子葉和真葉)。大約一周後,在葉子的正面和背面形成黃棕色孢子裝置。約10-15天後,在病變背部形成黃鏽病腔,發芽後銹斑從葉片散開並擴散。侵入,形成urediospores和urediospores,urediospores被氣流多次侵染,接近收穫,在產生urediospore的地方,冬孢子形成,冬季孢子過冬。在南方溫暖的地區,細菌在多年生向日葵或耶路撒冷朝鮮薊上過冬,並在越冬後再次出沒。在太原地區,7月上旬常見銹孢子腔,7月中旬出現夏季孢子堆。該病在7月下半月迅速發展。 8月中旬是大流行,疾病指數上升最快。到8月底,向日葵開始收穫。

病原菌

向日葵柄鏽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性子器生於葉兩面,圓形,黃色群生。銹子器杯狀,群生於葉背夏孢子堆主要生在葉背,圓形至橢圓形, 冬孢子堆在葉背面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冬孢子橢圓形至長圓形,兩端圓,分隔處稍縊縮。

發病規律

向日葵鏽病以冬孢子在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春季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子孢子,主要侵害田間早期出現的向日葵自生苗,形成性孢子器,產生鏽孢子,傳染到其他植株上。在夏季,夏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重複侵染。溫暖多雨季節適於發病,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發病盛期,降雨越多,發病越重。此病的發生、流行與品種、菌源、溫濕度有密切關係。在三種因素中寄主的抗病性是決定病害流行的基本條件。在病害大發生的氣候條件,主要是溫度和濕度,尤以濕度最為重要,其銹孢子的形成,需要有足夠的水份。總之,高溫多濕發病重,低溫低濕發病輕,連作和重茬發病重,輪作倒茬發病輕。 [2]

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清除病株殘體燒掉或深埋,要及時深翻土地;加強前期管理,定期中耕鬆土,合理施用磷、鉀肥;與禾本科作物進行一年以上的輪作,可以消滅土壤侵染源;合理密植,增強植株通風透光能力,創造有利於植株生長不利於病菌繁殖的生態條件。

化學防治

1、拌種 用25%羥銹寧可濕性粉劑100g干拌50kg種子,或用80%成標懸浮??1:50拌種或用50%百克可濕性粉劑1:100進行拌種,可減輕發病。

2、土壤處理 用70%代森錳鋅或50%百克可濕性粉劑3kg/hm2拌適量砂土,結合播種均勻撒入。

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用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或用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用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或用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用20%萎銹靈乳油400~600倍液噴霧,或用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或用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3]


相關視頻

向日葵防治22


124.科普掛圖(向日葵列當及其綜合防治技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