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吕忠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忠达,男,1963年11月出生,浙江奉化市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文名 吕忠达 出生日期 1963年11月出生 职 业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毕业院校 长安大学 籍 贯 浙江奉化市人 目录 1 个人简介 2 个人履历 3 人物概况 个人简介编辑 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兼,正局长级)、党工委委员,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 。协助负责市高等级公路建设工作。主持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全面工作。宁波工程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 个人履历编辑 1983年7月毕业于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1983年7月~1989年10月任教于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基础部工程力学教研室,并参与大跨径桥梁课题的有关斜拉桥方面的理论研究,获陕西省“七五”期间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1989年10月~1993年11月,在宁波市政工程公司从事市政道桥工程施工,先后主持完成了苑西桥、外环路第二期、甬江大桥江北接线等工程施工。 1991年1月从上海理工大学振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在职博士。 1993年11月~1995年7月,在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公司、宁波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宁波市市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工作,先后主持了药行街、中山路等项目的建设及监理工作。 1989年10月~1995年7月从事宁波市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的建设工作; 1995年7月~2001年6月任职于宁波市兴业大桥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总经理、总工程师组织了招宝山大桥主梁断裂事故后的永久性处治方案制订、局部主梁拆除、保留结构加固、主梁重建的一系列技术方案研究、制订及实施,亲自制订了永久性处治总体方案和主梁局部拆除方案。大桥已于2001年4月底建成,2001年6月8日正式通车,社会效益显著; 2001年6月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公路桥梁学会副理事长,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任职于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杭州湾跨海大桥为国家重点工程,作为世界第一跨海长桥,工程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大桥科技含量高,将创造多项世界和全国第一,吕忠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为杭州跨海大桥的科技项目(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总负责人,正在开展多面科研工作,有2项已完成项目分别获浙江省和宁波市科技进步奖。 2008年1月任宁波市交通局副局长(兼,正局长级)、党工委委员、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 2011年4月任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兼,正局长级)、党工委委员,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 。 [1] 2013年5月15日任宁波工程学院校长。 人物概况编辑 2001年起,吕忠达任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期间,带领团队自主创新,填补我国跨海大桥建设多项空白,攻克多个世界性难题,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共获250余项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已有6项科技项目获得了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和一等奖,累计节约建设成本11亿元。《杭州湾跨海大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专著入选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2008年初,吕忠达同志任宁波市交通局副局长、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负责宁波象山港大桥、浙江沿海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港段等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和复杂的建设环境,坚持理念创新,树立人本理念、全寿命理念和以业主为主导的设计管理理念,从设计源头抓起,落实民生和生态环保举措;坚持机制创新,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业主、指挥部“三合一”建设管理模式,为政策处理和项目顺利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坚持工作方法创新,落实“合理交叉、适当超前”的工作办法,在前期工作中突出交叉进行,打时间差,切实提高前期工作效率,确保了象山港大桥如期开工;坚持科技创新,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了桥梁桥墩防大吨位船舶撞击柔性防护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课题研究。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自告奋勇担任宁波交通援川公路抢险保通突击队队长,冒着生命危险,带队在最短时间里修通212国道沙洲至姚渡段受损公路,确保了救灾生命线的安全畅通,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   吕忠达同志先后获得了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劳动模范、改革开放30年浙江省交通创业创新先进个人、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浙江60年60人以及改革开放30年宁波创业创新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