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光浩 |
中文名稱;吳光浩 外文名稱;WuGuanghao 別名;白懷 國籍: 中國 民族:漢族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06 出生地;湖北黃陂 逝世日期;1929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 信仰;中國共產黨 主要成就:參與領導黃麻起義, 任黃麻起義總指揮部副總指揮 職務:國民革命軍第4軍任連長、營長 |
吳光浩(1906年-1929年),別名白懷。原名吳光皓,化名陳新。湖北黃陂人。早年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是黃麻起義領導人,共和國早早隕落的將星,鄂豫邊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3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第4軍任連長、營長,參加了汀泗橋、賀勝橋、武昌等戰役。
1929年5月,吳光浩奉命赴河南商城領導起義工作途中遭敵伏擊,英勇犧牲,年僅23歲。
人物生平
吳光浩,鄂豫邊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
1906年生於湖北省黃陂縣蔡吳家灣。學生時代受新思想的影響,開始閱讀《嚮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
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他被派到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任連長,參加了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和攻克武昌的戰鬥,後提升為營長。
1927年11月參與領導黃麻起義。
1929年5月初,吳光浩率10餘人化裝起程,奉命赴河南商城領導起義工作。途經羅田縣滕家堡時遭敵伏擊,英勇犧牲,年僅23歲。
革命經歷
奮勇殺敵
1927年,大革命失敗,黨的"八七"會議後,為加強對武裝暴動的領導,中共湖北省委派吳光浩領導以咸寧、蒲圻為中心的鄂南起義。在強敵面前,吳光浩果敢堅毅,沉着地指揮部隊浴血奮戰,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失敗。同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又派吳光浩等人到黃麻地區組建了鄂東特委和鄂東革命委員會,統一領導黃安、麻城兩縣的武裝起義,並任命吳光浩為麻城縣農民自衛軍大隊長。為籌劃黃麻起義,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11月上旬,根據上級指示,成立了由潘忠汝、吳光浩、戴克敏等人組成的黃麻起義總指揮部,潘忠汝任總指揮,吳光浩任副總指揮。
起義遭國民黨軍鎮壓後,他穿過敵人的重重封鎖,於12月底轉至黃陂縣木蘭山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11月13日夜,隨着"砰砰砰!"幾聲槍響,黃麻起義正式開始。攻城突擊隊在吳光浩率領下,由西北城牆攀緣而上,衝進城內,消滅了守門的匪兵,打開城門,等候在城門外的大隊人馬湧進城內。緊接着,吳光浩率突擊隊在奪取敵據點火王廟後,又衝進縣衙,活捉了國民黨反動縣長。
黃麻起義勝利後,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任命潘忠汝為總指揮,吳光浩為副總指揮。後由於敵人的瘋狂反撲,鄂東軍總指揮潘忠汝壯烈犧牲,吳光浩率領僅存的72名鄂東軍戰士和黨政人員,殺出重圍。於12月下旬到達木蘭山一帶繼續開展游擊戰爭。
1928年1月,根據中央指示,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7軍,吳光浩任軍長,率部艱苦轉戰,創造出"晝伏夜動,遠襲近止,聲東擊西,繞南進北"的游擊戰術,活躍在以木蘭山為中心、方圓百餘里的廣大地區,開展革命活動,宣傳發動群眾,破壞敵人交通,打擊地主豪紳及其反動武裝。戰果纍纍,被當地群眾視為傳奇般的英雄。[1]
爾後,吳光浩又將第7軍帶到鄂豫兩省交界的柴山堡地區,從此,鄂豫邊界的黨和紅軍開始走上"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
7月,為適應新的形勢,奉上級指示,第7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第31師,吳光浩任軍長兼師長。在此期間,他率部先後在天台山、韓家老屋等地打了不少勝仗,使鄂豫邊革命根據地不斷擴大。
1929年2月,國民黨第18軍出動兩個團,向柴山堡地區進犯,吳光浩帶領部隊分路突出包圍,然後向敵比較空虛的側後方進擊,粉碎了敵人的圍攻。繼而他又率部深入黃安縣城以南,全殲高橋河"清鄉團"及附近一些反動武裝。三、四月間,蔣桂軍閥開戰,18軍從柴山堡撤去,吳光浩率部乘機向反動地方武裝進攻,消滅了黃安、麻城等反動民團,聲威大振。
壯烈犧牲
5月初,吳光浩帶人到商南開展工作,準備參與領導武裝起義。同志們擔心他的安全,吳光浩告訴大家:"我是主要領導人,越是艱苦,越是危險,越應該去。"他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新的征程。在途經羅田滕家堡時,遭敵突然襲擊,在奮力衝殺中吳光浩不幸中彈身負重傷,壯烈犧牲。消息傳來,鄂豫邊根據地的軍民對失去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而無比悲痛和惋惜。
吳光浩烈士紀念碑
吳光浩烈士現葬於湖北省羅田縣勝利鎮烈士陵園,勝利鎮是羅田縣革命策源地,羅田縣第一個黨支部即誕生於此,是鄂豫皖革命根據之一。勝利鎮烈士陵園是羅田唯一的一個縣有革命傳統基地,被評為全國一百個紅色旅遊精品景區。
1927年5月,共產黨員夏登階、肖錦雲等十三人,在反革命暴亂分子的屠刀下壯烈犧牲。1929年五月初,紅十一軍軍長吳光浩率十餘人赴豫商南,途經滕家堡,遭反動民團包圍,全部遇難。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羅田工委書記廖汝懷、滕家堡區區長曹劍影等數十人在此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滕家堡地區犧牲的革命烈士有二百餘名。
勝利鎮烈士陵園分為東、西二區,東區為陵園區,創建於1986年,占地2萬平方米,位於勝利鎮中部的磨兒石山,現形成烈士公園,內存有1988年建成的烈士紀念碑一座,碑高12米,上刻有王任重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有1995年革命烈士遺孤李逸心先生捐建的攬勝亭和革命烈士展覽館,館內收藏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文物。西區為文物區,位於勝利鎮老街,現存有羅田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金鳳樓,吳光浩就義地,"五·二九"紀念碑,以及紅一軍軍部、鄂豫皖南線巢匪司令部等一批革命先烈戰鬥和生活過的舊址。徐向前、許繼慎、王樹聲、杜義德、吳光浩、高敬亭、李梯雲、肖方等大批革命領導人均在此工作和生活過。勝利烈士陵園現為開放性管理,供社會參觀、弔唁之用。
解放初期,政府就給他們家頒發"烈士家屬"牌匾,1975年還專門修建烈士陵園,以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的紅軍將領。
2002年,吳光浩烈士墓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榮譽和評價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被派到鄂南從事革命活動, 11月參與領導黃麻起義,起義遭國民黨軍鎮壓後,他率領僅存的72名鄂東軍戰士和黨政人員,穿過敵人的重重封鎖,於12月底轉至黃陂縣木蘭山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1928年1月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7軍,吳光浩任軍長。率部艱苦轉戰,創造出"晝伏夜動,遠襲近止,聲東擊西,繞南進北"的游擊戰術,活躍在以木蘭山為中心、方圓百餘里的廣大地區,戰果纍纍,被當地群眾視為傳奇般的英雄。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戰果纍纍的傳奇英雄——吳光浩 , 新華網 2018年0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