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集鎮地處兩市(宿遷、連雲港)、三縣(沭陽、灌雲、灌南)交界處,位於沭陽縣東北部,東與灌雲縣接壤,西和韓山鎮隔河相望,南靠新沂河,北鄰西圩鄉,鎮域面積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萬畝,下轄11個行政村,戶籍人口4.8萬人。[1]

基本概況

吳集鎮位於江蘇省沭陽縣東北部,位於兩市(連雲港、宿遷)、三縣(沭陽、灌雲、灌南)交界處。東與灌雲縣接壤,西和韓山鎮隔河相望,南靠新沂河,北鄰西圩鄉。轄11個行政村。吳集鎮是抗倭名將、武狀元劉挺曾經鏖戰數年,立下赫赫戰功的歷史名地、淮海戲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聞名全國的蔬菜和粉絲之鄉。此外還有湖南衡東縣吳集鎮。

經濟發展

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6億元,財政收入65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12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2%、21.9%和12.1%。全年共引進規模工業項目5個,投資總額近1億元,分別是:宿遷潤陽食品有限公司、沭陽新美刺繡機械有限公司、沭陽雨杉服飾有限公司、沭陽集成金屬製品廠和銘輝木業製品廠。企業全部投產後,每年可增加財政收入近1000萬元。其中,宿遷潤陽食品有限公司屬蔬菜深加工企業,計劃投資2000萬元,年可生產脫水蔬菜3000噸、蛋黃粉和蛋白粉450噸,產品主要供應康師傅、福滿多等集團並出口日本,每年可創利稅400萬元。

吳集鎮把蔬菜規模種植作為做大農業板塊、推進產業化進程的突破口。為了提升產業化水平,吳集鎮引進了計劃投資2000萬元的宿遷潤陽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蔬菜深加工,產品提供給康師傅集團;分別引進了計劃投資1500萬元的養殖有限公司,年可出欄生態家禽20萬羽。

為弘揚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實現以文興商和以商促文的目標,2007年以來,吳集鎮緊緊圍繞"打造文化名鎮、發展商貿大鎮、構築經濟經鎮、建設生態城鎮"的宏偉目標,團結一心,務實苦幹,經濟社會得到了較快發展。以鎮區開發與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打造新平台。堅持以"三精"、"三化"、和"三高"為目標,不斷加大投入,狠抓工作落實,從浙江引來客商,開發興建狀元府、狀元街、狀元小區和農貿市場。開發面積近2平方公里,計劃投資近億元,建築目標定位為四位一體、文商並存、精雅別致、古色古香,既展現傳統風格,又充滿時代氣息,集貿易、休閒、居住、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建築群體。通過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措施機制,吳集鎮的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現已引進服裝、木材、鞋帽、機械、醫療、玩具蔬菜深加工、等企業10多個,消化富餘勞力2000餘人。吳集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和粉絲之鄉。吳集鎮共有蔬菜面積1萬畝,蔬菜大棚3000多幢,西紅柿、西葫蘆、夏陽大白菜和韓國白玉春蘿蔔等"沂綠"牌蔬菜遠銷省內外各大中城市。吳集鎮粉絲加工企業已發展18個,年產量突破6萬噸。"雪原"牌粉絲打進了蘇果和萬德福超市,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吳集鎮屬革命老區,又是淮海戲的發祥地之一,史稱"小戲窩",培養出范珍美、楊秀英等一大批省內外聞名的淮海戲表演藝術家。先後有30多個淮海戲節目榮獲國家和省市縣創作獎、表演獎。

2008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4.2億元,比2007年增加0.51億元,增長13.6%;財政收入1060萬元,比2007年增加660萬元,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6060元,比2007年增加740元,增長13.9%。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5億元,比2012年增長14.5%。完成財政收入10000萬元,占年度任務9760萬元的102%,比2012年的7566萬元增長32%;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890萬元,占任務8722萬元的101.1% ,比2012年的6958萬元增長27.7%。稅收占比81%,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1494元,比2012年的10015元增加1479元,增長14.78%。

工業

吳集鎮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總結新經驗,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徑,全面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水平,奮力加快鎮域工業化步伐。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5個,投資總額達0.8億元。這些企業的成功引進,不僅為廣大務工人員提供了在家門口的就業崗位,更為全鎮工業經濟的快速崛起,注入出了新的活力。鎮區324省道北側的工業集中區已形成規模,與南側的新型居住集中區、商業貿易區形成了相互配套、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

農業

按照"農業抓特色、特色抓規模、規模抓集群、集群抓品牌"的要求,該鎮依託傳統優勢,放大特色亮點,不斷做大做強特色農業板塊。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該鎮蔬菜種植有一定基礎、市場前景看好的實際,把蔬菜規模種植作為提升農業的突破口。通過抓好信息傳導、強化技術培訓、改進種植模式、優化為農服務、壯大生產規模等措施,在324省道兩側規劃了高效農業示範帶,新建全長近10公里的蔬菜生產基地,全鎮蔬菜大棚已發展到4000餘個,西紅柿、西葫蘆、夏陽大白菜和韓國白玉春蘿蔔等"沂綠"牌蔬菜的複種面積突破4萬畝。為了提升產業化水平,培養了一支200多人的經紀人隊伍,年銷售蔬菜40萬噸。

城鎮建設

吳集鎮在繼續完善狀元街配套設施、增加居住總量和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引進資金在狀元街東西兩側新建集中居住小區。小區占地面積200多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總體樓高6層,局部7層。建成後,將成為全鎮的標誌性建築。同時,324省道南側的長途汽車站、世代服務中心已全面竣工,並興建了慢車道、綠化帶和狀元街南北大門,安裝了檔次較高的路燈,實施了鎮區綠化配套工程,更加提升了小城鎮的品位,與工業經濟產生了良好的互動效應,使鎮區形象煥然一新,顯示出勃勃生機。吳集鎮堅持精心規劃、精品建設和精細管理,全力以赴加快小城鎮開發與建設進程。

在繼續完善狀元街配套設施、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引進資金在狀元街東側開發興建新的居民小區。該小區占地面積55畝,規劃樓房16幢,建築總面積7.2萬平方米,總體樓高6層,局部7層,是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工程全面竣工後,將進一步提升小城鎮建設的品位,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吳集鎮採取建立健全責任機制、強化城管與環衛隊伍建設等舉措,切實加強小城鎮管理工作。在市、縣歷次觀摩評比中,均名列前茅。

吳集鎮在沒有借貸和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採用市場化運作的手段,投資2000多萬元,一手抓商住小區建設,一手抓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了橋樑、綠化、環衛等配套設施,有力地提高了小城鎮建設的品位。吳集鎮小城鎮開發與建設工程已全面啟動,整個鎮區如火如荼,氣勢宏偉,顯示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強勁的發展勢頭。興建了中華路下水道、幸福路,改建了農貿市場、發展大道,吳西路接線段工程,添置了102盞路燈,完成了鎮區綠化配套工程,使鎮區形象煥然一新,顯示出勃勃生機。

社會事業以做好農村新五件實事為核心,吳集鎮紮實抓好各項社會事業。到2008年11月底,全鎮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或瀝青路;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了99%;農民創業和勞動技能培訓率達到90%以上;改廁改水工作有力推進,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投資近300萬元,對中心小學進行了改擴建,全面提升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條件和水平;深入實施大調解機制、大防控體系、基層基礎建設三大工程,狠抓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加大人防、技防、物防建設力度,進一步健全社會治安群防群治網絡,讓全鎮群眾安居樂業、外來客商安心創業。

農村建設

吳集鎮將塔橋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該村原來的住宅布局零散、生活環境較差。吳集鎮先期將塔橋村的小呂圩,進行重新規劃,改建成集中居住區,定名為"呂圩新村"。該新村占地面積2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由沭陽東都設計院設計,總體建築體現高品位、實用型和別墅式的風格,並將完善小型超市、公廁和衛生室等公用配套設施。建成後,可安置82戶居住,退居返耕面積達92畝。吳集鎮計劃生育率達到了98.95%,人口出生率為8.76%0,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了95%。農民創業和勞動技能培訓率達到90%以上,連續三年獲得宿遷市"社會治安安全鄉鎮"稱號。[2]

地方特產

為提高山芋粉絲的檔次和效益,鎮黨委、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從資金、土地、設備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廣大農戶興辦粉絲加工廠,此舉極大地調動了人們的創業熱情。吳集鎮粉絲加工廠已發展到18個。這些粉絲加工廠全部配置了冷庫設備,使粉絲加工實現了由作坊式向工廠化的轉變。為擴大粉絲的知名度,吳集鎮投資120萬元,為粉絲申請註冊了"雪原"牌商標,從而提高了粉絲的市場競爭力。2006年底,"雪源"牌粉絲,首次打進了"蘇果"和"萬德福"超市,產量均較200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人文歷史

吳集鎮是歷史名鎮,著名的抗倭名將劉綎曾在此鏖戰數年並立下赫赫戰功。吳集鎮還是淮海戲的發祥地之一,史稱「小戲窩」,曾培養出范珍美、楊秀英等一大批省內外聞名的淮海戲表演藝術家。

吳集烈士陵園始建於1954年,占地面積25.4畝,有烈士墓29座。2009年,省民政廳按照省級烈士陵園標準,投入1110萬元對陵園實施了擴建,新建1座高31米的紀念碑、1300平方米的紀念館和36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修建420座烈士墓,以及吳苓生雕塑、烈士碑廊、停車場、綠化帶等設施。擴建後的陵園占地60畝,可容納1萬人憑弔、祭掃。每逢清明前後,成千上萬的幹部群眾及各界人士來到陵園,悼念烈士的英靈、緬懷烈士的功績、學習烈士的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位於吳集中心小學校內的夢林圖書樓以革命老人呂夢林的名字命名,始建於1996年。呂夢林同志生於吳集鎮的一個教育世家,18歲參加革命,戎馬一生,艱苦樸素,樂於奉獻,情牽家鄉,心系教育,臨終前將一生積蓄捐獻給家鄉教育事業。夢林圖書樓分上、下二層,建築面積350平方米,上層為藏書室,下層為「夢林事跡展覽室」。樓內藏書近3萬冊,並收藏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贈書。樓內配有師生閱覽室,全天候對外開放。建樓十多年,夢林圖書樓——呂夢林事跡展覽室先後被命名為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基地」、「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教育基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