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猴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吼猴屬(學名:Alouatta):共有13種。體型較大,體長90厘米,尾長可超過100厘米。雌猴比雄猴小很多。面部裸露,吻短,眼眶朝前。擁有發達的下頜骨,用以保護髮聲器官。舌骨發達,在晨昏活動、遇到敵害或爭奪領地時,可發出巨大吼聲,1.5千米以外都可聽見。前臂和腿都很長。前肢僅拇指具有指甲,余指具爪。拇指與余指相對,踇指不與余趾相對。 植食性,以植物果實、樹葉等為食,食量很大。樹棲,極少到地面活動,以潮濕樹葉或露水解渴。多分族而居,每族括三隻成年雄猴、三隻母猴、三隻仍哺乳的幼猴和四隻未成年的小猴。家庭中的雌猴為雄猴共有,雄猴操持全族的領導權和防衛責任。幼猴與父母一直同棲息到性成熟之前。逾此即被本族逐出。分布於拉丁美洲地區。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西、伯利茲、危地馬拉、墨西哥、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巴拿馬。
繁殖方式
全年可繁殖,產仔高峰在12-1月份,孕期約6個月,每胎產1仔。由於性別比的嚴重失衡,雄猴之間會有激烈的競爭。雌猴會伸舌頭來吸引雄猴交配。若雄猴沒有反應,雌猴就會尋找其他雄猴。
雌性平均的妊娠期为190日,通常每产1仔。幼猴会留在母猴身边18-24个月。当雄猴达至性成熟时,就会被排挤出群落。雄猴必须入侵其他群落:杀死雄猴领袖及其幼猴,目的是要消除所有潜在的竞争。雄性入侵后幼猴的生存率少于25%。雌性4岁就达至性成熟,雄性则要6-8岁。雄性性成熟后就会离开群族,但雌性一般则会留下。它们的寿命可以达20岁。
該屬種類
熊吼猴、黃臂吼猴、黑金吼猴、科島吼猴、斯皮克斯紅爪吼猴、褐吼猴、圭亞那吼猴、黑吼猴、鬃毛吼猴、懶吼猴、帚吼猴、紅吼猴、馬拉尼昂吼猴。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形態特徵
吼猴體長在40-70厘米之間,是美洲大陸最大的猴子。它們面部周圍有毛,鼻子粗短。身體強壯,身上披有濃密的,厚厚的黑、褐、紅等顏色的長毛(顏色依不同種類而定),且能隨着太陽光線的強弱和投射角度的不同,變幻出從金綠到紫紅等各種色彩,望去十分美麗。樹棲,喜歡四肢行走,很少會跳躍。它們的尾巴可以提供額外的支撐。它們的第二及第三指隔得很開,適合抓住樹木。吼猴也有一個細長而能捲曲的尾巴,它們的尾巴長約49-75厘米,尾巴上有毛,但最末的底部卻沒有毛,方便抓住東西。以適應其專門樹棲的生活。
吼猴的叫聲洪亮緣於它們增大的狀如貝殼且與氣管相通的舌骨,這就形成了一個類似共鳴腔般的結構。它們的吼聲可以傳到3-5公里遠,清晨的林中更顯得格外清晰。上下顎各有2隻門齒、1隻犬齒、3隻前臼齒及3隻臼齒。
棲息環境
棲息於中美洲,亞馬遜盆地,熱帶雨林、常綠、半落葉及低地雨林。
生活習性
集群
吼猴行動起來很緩慢,經常是呆在高高的樹枝上,很少下到地面來。一群吼猴在一起行動時很講究秩序,帶隊的是群中年老的雄性。吼猴多分族而居,每族包括三隻成年雄猴、三隻母猴、三隻仍在哺乳的幼猴和四隻未成年的小猴。家庭中的雌猴為雄猴共有,雄猴操持全族的領導權和防衛責任。母猴專管產子和育兒,有時它抱着子猴餵奶,有時則擁抱子猴睡覺,以免幼猴受風吹雨淋。當幼猴從樹上掉下來時,雄猴便發出吼叫,雌猴冒險從樹上爬到地面,趕快抱起、捧扶上樹。幼猴與父母一直同棲息到性成熟之前。逾此即被本族逐出。當它們還未加入新族前,先要渡過一段「光棍」生活,每天獨棲林中。
領地
吼猴也同其它猴類一樣,都有自己的領地。吼猴同類間相處融洽。如果有敵害或異族走近它的領地,雄猴便以齊聲吼叫或其它行動將侵犯者趕走。它們的團結性和鬥爭性,在蛛猴科中堪稱第一。吼猴也有眾多族別。最著名的有:紅吼猴、熊吼猴、披肩吼猴等。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領地。邊界上有兩隻吼猴守衛,通過吼叫相互警告對方,不得擅自越過邊界。它們的叫聲特別響,因此得名吼猴。
鳴聲
最引人注目的是吼猴的巨大吼聲。原來這種猴子的舌骨特別大,能夠形成一種特殊的回音器[1] 。每當它需要發出各種不同性質的傳呼信號時,它就以異常巨大的吼聲,不停息地響徹於森林樹冠上,有時十幾隻在一起,用它們特有的「大嗓門」,咆哮呼號,震撼四野,發出的巨聲,可使1.5公里以外的人清楚地聽到。吼猴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吼猴的吼叫,多發生在它們激動的時候;一種認為每到夜晚,它們就會開這種震耳欲聾的「音樂會」。還有一種說法是發生於旭日東升之時。
食性
吼猴是全素食者,各種各樣的樹葉、果實、堅果和種子它都吃。吼猴要花三到四小時進食。每隻吼猴一天能進食三磅半。它常常用尾巴倒懸在樹上,直接用嘴啃食樹枝上的葉子和果實,或者用尾巴將食物拉過來而不是用前肢採摘。森林裡的樹葉大多包含有生物鹼和毒素,吼猴有很好的辨別能力,總是挑選樹葉中含毒量最小的部分,如葉柄、嫩葉和成熟了的果實來吃。吼猴棲息在樹上,從不輕易下樹,即使是口渴時,也只是添些潮濕的樹葉來解渴。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