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杨宽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周书·杨宽传出自于《周书》,此史为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1]
原文
杨宽字景仁,弘农华阴人也。祖恩,魏镇远将军、河间内史。父钧,博学强识,举秀才,拜大理平,转廷尉正。
宽少有大志,每与诸儿童游处,必择高大之物而坐之,见者咸异焉。及长,颇解属文,尤尚武艺。弱冠,除奉朝请。父钧出镇恒州,请从展效,乃改授将军。时茹茹既乱,其主阿那瑰来奔,魏帝遣使纳之,诏钧率兵卫送。宽亦从,以功拜行台郎中。时北边贼攻围镇城,钧卒,城民等推宽守御。寻而城陷宽乃北走茹茹后讨镇贼破之宽始得还朝。
魏广阳王元深与宽素相委昵,深犯法得罪,宽被逮捕。魏孝庄时为侍中,与宽有旧,藏之于宅,遇赦得免。除宗正丞。北海王颢少相器重,时为大行台,北征葛荣,欲启宽为左丞,与参谋议。宽辞以孝庄厚恩未报,义不见利而动,颢未之许。颢妹婿李神轨谓颢曰 :“杨宽义士也,匹夫犹不可夺志,况义士乎。王今强之以行,亦恐不为人用。”颢乃止。孝庄践祚,拜通直散骑侍郎,领河南尹丞,行洛阳令。
邢杲反,宽以都督从太宰、上党王元天穆讨平之。就拜通直散骑常侍。师未还,属元颢自梁入洛,孝庄出居河内。天穆惧,计无所出,集诸将谋之。宽曰:“吴人轻佻,非王之敌。况悬军深入,师老兵疲,强弩之末,何能为也。愿径取成皋,会兵伊洛,戮带定襄。此事易同摧朽,王何疑焉。”天穆然之,乃引军趣成皋,令宽与尔朱能为后拒。寻以众议不可,乃回赴石济。宽夜行失道,后期。诸将咸言:“宽少与北海周旋,今不来矣。”天穆答曰:“杨宽非轻于去就者也,其所逗留,必有他故。吾当为诸君保明之。”语讫,候骑白宽至。天穆抚髀而笑曰:“吾固知其必来。”遽出帐迎之,握其手曰:“是所望也。”即给牛三十头、车五乘、绵绢一十五车、羊五十口。与天穆俱谒孝庄于太行,拜散骑常侍、安东将军。
宽性通敏,有器识。频牧数州,号为清简。历居台阁,有当官之誉。然与柳庆不协,欲按成其罪,时论颇以此讥之。
译文
杨宽字景仁,弘农华阴人.祖父杨恩,在魏国任镇远将军、河间内史.父亲杨钧,知识渊博,被推举为秀才,授大理平,转任廷尉正。
杨宽从小就有远大抱负,每当与儿童们游玩,他总是选择高大之物,坐在上面,见到的人都感到惊异.长大后,很能悟解文章,特别喜好武艺.二十岁时,授奉朝请.父亲杨钧镇守恒州,请求跟随效力,于是改授将军.当时茹茹族发生内乱,他们的首领阿那瑰前来投奔,魏帝派使者去迎接他,诏命杨钧率兵护送.杨宽也跟随前往,因功授行台郎中.当时北部贼众围攻怀朔镇,杨钧去世,城中百姓推举杨宽守城.不久,怀朔陷落,杨宽于是向北逃到茹茹.后来讨伐贼众,将叛贼击败,杨宽才得以返回。 魏广阳王元深与杨宽的关系一向十分亲密,元深犯法治罪,杨宽也被逮捕.魏孝庄帝当时担任侍中,同杨宽有交情,把他藏在自己家里,后被赦免.授宗正丞.北海王元颢很早就器重杨宽.元颢当时任大行台,北征葛荣,想启用杨宽任左丞.杨宽用尚未报答魏孝庄帝的厚恩推辞元颢,坚守道义不见利而动.元颢不答应他.元颢的妹夫李神轨对元颢说:“杨宽是位义士,一般的人尚且不可改变志向,何况义士呢?大王今天强迫他随军,恐怕他不能为我所用.”元颢才打消了这个念头.魏孝庄帝登基,授(杨宽)通直散骑侍郎,兼任河南尹丞,代理洛阳县令。
邢杲反叛,杨宽以都督身份跟随太宰、上党王元天穆将其平定.就地授通直散骑常侍.军队尚未返回,元颢从梁国入据洛阳,孝庄帝出居河内.元天穆害怕,想不出对策 ,召集众将商议.杨宽说:“吴人轻率,不是大王的对手.何况孤军深入,军队疲惫,如同强弓射出的箭即将落地,再也难有作为.希望直取成皋,会师伊、洛,平定带、襄,在此一举.此事如同摧枯拉朽,大王还有什么怀疑?”元天穆赞同他的建议,于是率军前往成皋,命令杨宽、尔朱能担任后卫.不久因为大家不同意,于是又返回石济.杨宽在夜里迷失道路,误了约定期限.众将都说:“杨宽从小就与北海王交好,今天不会再回来了.”元天穆答道:“杨宽不是那样去留轻率的人,他耽误了行程,一定有其他原因.我可以为各位担保他.”话刚说完,巡逻骑兵报告杨宽到.元天穆拍着大腿笑道:“我本来就知道他一定会回来.”急忙出帐迎接,握着他的手说:“这正是我所盼望的呢!”当即赏给牛三十头、车五辆、丝织品十五车、羊五十头.同元天穆到太行朝见孝庄帝,授散骑常侍、安东将军。
杨宽为人通达机敏,有器量见识.接连治理数州,以清平简切著称.历任内阁要职,也有美名.可是与柳庆不和,企图故意治柳庆的罪,时论因此对他颇有讽刺。 [2]
作者简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史学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关时,任大丞相府记室,后逐渐升迁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唐初,经隋末战乱之后,经籍图书散亡,他奏请购求天下图书,设专人补录,被唐高祖李渊采纳,终于使“群书略备”。又建议修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认为“如文史不存,何以鉴古今?”此议又得高祖赞许。
令狐德棻在独立主编《周书》以外,也参与编撰《艺文类聚》、《五代史志》、《大唐仪礼》、《氏族志》、《太宗实录》、《高宗实录》等10余种史书。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达40余年。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后,谥号曰“宪”。令狐德棻一生从事史学著作,凡国家有所修撰,无不参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