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漢晉名醫--皇甫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皇甫謐
皇甫謐
出生 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
安定朝那
逝世 西晉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士安、玄晏先生
職業 學者、醫學家
知名作品 《針灸甲乙經》
《歷代帝王世紀》
《高士傳》

皇甫謐[1],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平涼,一作靈台)人。

皇甫謐,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平涼,一作靈台)人,後隨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繩池縣附近)。其曾祖是漢太尉皇甫嵩,但至皇甫謐時,家境已清貧,而他幼時也不好讀書,直到二十歲以後,才發憤讀書,竟至廢寢忘食,終於成為當時著名文人。《晉書·皇甫謐傳》說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林億在校《甲乙經》的序言中稱他「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慾。」當時晉武帝曾徵召他入朝為官,他婉言辭絕,在他的《釋勸論》中,表達了他對愛好醫術的願望,對古代醫家扁鵲、倉公、華佗、張仲景的仰慕之情,深恨自己「生不逢乎若人」。晉武帝愛惜其才華賜給他很多書。由於他身體素弱,加之長年勞累,也捲入當時社會上服食之風,後來竟罹患風痹,右腳偏小,十分痛苦,幾至自殺,自此立志學醫,終於習覽經方,遂臻其妙。」(皇甫謐《針灸甲乙經·林億序》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對此,他不無感慨地說:「若不精通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深地,無以濟之,此因聖人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皇甫謐《針灸甲乙經·自序》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

在原有的醫學理論的基礎上,他廣泛閱讀各種醫書外,將《靈樞經》、《素問》、《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部書中針灸,加以整理歸納,使其「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編成《針灸甲乙經》,成為我國醫學史上第一部針灸學專著,為歷代研習針灸學的必讀課本。

皇甫謐出於自身的感受,即僅以」百日」的治療,就把自己的風症及耳聾症治癒;又有感於《素問》、《九卷》等等之經義深奧難懂。為了著述能條理分明,便於讀者尋檢,他着實下了一番苦功,從而使《針灸甲乙經》這部專著成為什灸學著作的嚆矢,歷代對之評價甚高。王燾認為皇甫氏「洞明醫術」,認為他的這部著作為「醫人之秘寶,後之學者,宜遵用之」。《四庫總目提要》盛讚皇甫氏這部著作「與《內經》並行,不可偏廢」。除《針灸甲乙經》外,皇甫謐還有不少文史方面的著作,其中影響較大者有《高士傳》、《逸士傳》、《玄晏春秋》、《帝王世紀》等。

出身名門

皇甫謐[2]出身於東漢名門世族,六世祖皇甫棱為度遼將軍,五世祖皇甫旗為扶鳳都尉,四世祖皇甫節為雁門太守。節之弟皇甫規是個文武全才,時為安羌名將,官至度遼將軍、尚書,封壽成亭侯,為涼州三明之一。曾祖皇甫嵩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官拜征西將軍,太尉。後來,皇甫氏族漸趨沒落,但朝中大仍不乏做官之人,皇甫謐的祖父皇甫叔獻,當過霸陵令,父親皇甫叔侯,僅舉孝廉。

家道衰落

皇甫謐生後遂喪生母,家道更加衰落,過繼給叔父,十五歲時隨叔父遷居新安(今浥池),在戰亂中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自幼貪玩不習上進,跟村童編荊為盾,執杖為矛,分陣相刺,嬉遊習兵。年二十(公元234年)。仍遊蕩無度,猶不好學,人以為痴。一次,謐將所得瓜果進獻叔母任氏,任氏說:「《孝經》雲『三牲之養,猶為不孝』。汝今年餘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因嘆曰:「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從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闕,何爾魯純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與我何有。」(《晉書·皇甫謐傳》)因對之流涕,謐甚感痛,遂拜鄉人席坦受書。

發奮著述

皇甫謐研究全集| 原圖鏈接 來自孔夫子舊書網

皇甫謐從此改弦易轍,矢志發奮讀書;二十六歲時(公元241年),以漢前紀年殘缺,遂博案經傳,旁采百家,著《帝王世紀》《年曆》等;四十歲(公元254年),叔父有子既冠,喪所生後母,遂還故鄉;四十二歲(即公元256年)前後得風痹症,悉心攻讀醫學,開始撰集《針灸甲乙經》;四十六歲(公元260年)時已為名聲鶴起的著名學者,魏相司馬昭下詔徵聘做官,不仕,作《釋勸論》,仍耽玩典籍,忘其寢食,時人謂之書淫;五十一歲時(公元267年)晉武帝續詔不仕,相傳曾到陝西隴縣龍門洞、平涼崆峒山避詔;五十三歲時(公元269年),武帝頻下詔敦逼,上疏自稱草莽臣,乃不仕;五十四歲時(公元270年),又舉賢良方正,不起,自表就帝借書,武帝送書—車;六十—歲時(公元277年),帝又詔封為太子中庶、議郎、著作郎等,皆不應,著驚世駭俗的《篤終論》;六十八歲時(公元282年),《皇帝針灸甲乙經》刊發經世,皇甫謐在張鰲坡去世,其子童靈、方回,尊父篤終遺訓,擇不毛之地,將其儉禮薄葬於塬邊。世人稱之為「皇甫冢子」。

內部爭權

皇甫謐生於東漢,長於曹魏,沒於西晉,在血風腥雨、病餓交加中度過了一生。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殺伐攘奪,天下離亂,民不聊生。在母腹中的皇甫謐,就嗅到了人間的血腥味,這一年(公元214年),曹操殺害了躲在夾壁中的伏皇后及兩個年未及笄的兒子;當他剛會呀呀學語的時候(公元217年),曹操又殺害了天下名士楊修,給他上了血腥的第一課。剛過了三年,曹丕廢漢帝自立(公元220年),東漢亡。接着劉備在成都、孫權自武昌稱帝,天下三分。公元249年,魏權臣司馬懿製造了「高平陵事件」,把曹爽兄弟和名士何晏、丁謐、李勝、畢軌、恆范等誅滅三族;此後,掌權的司馬氏又相繼誅殺了夏侯玄、李豐、張緝、高貴鄉公曹髦、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嵇康;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常道鄉公魏帝曹奐禪位,魏亡。晉王朝統—後,沒有維持多久,又爆發了「八王之亂」,西晉王朝在混亂中覆滅,接踵而來的是「五胡十六國」的長期大分裂。中國歷史上幾個著名戰爭,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爭奪焦點

皇甫謐的家鄉安定郡也幾易其主,成為封建勢力爭奪的焦點。連年征戰,人口大量死亡和流徙,由漢初的14萬多銳減到2萬多。許多地方田園荒蕪,滿目瘡痍,幾乎成為無人曠野,曹操《蒿里》詩詠:「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正好反映了這種殘敗的景象。

意志品德

殘酷的社會生活環境,鑄就了皇甫謐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當他發奮讀書,名聲漸起時,周圍的人就勸他修名廣交,他認為:「非聖人孰能兼存出處。居田裡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後為名乎」,作《玄守論》,提出了「貧者士之常,賤者道之實,處常得實,沒齒不憂,孰與富貴擾神耗精者乎!」的觀點,表達了他不與世俗流趣,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思想。《晉書·皇甫謐傳》還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皇甫謐姑母的兒子梁柳當了城陽太守,將赴任,人們勸皇甫謐為其餞行。他回答說:梁柳未當官時到我家裡來,我迎送他時門都不出,吃飯時只不過上一點鹹菜,窮人都不認為酒肉是好朋友。今天他當上了郡守,我若為他餞行,那就是看重城陽太守而輕視梁柳,不符合古人之道,我心中不安!

社會貢獻

《皇甫謐》電影| 原圖鏈接 來自地方光明網

皇甫謐與流俗異趣,不趨炎附勢,累官不仕,專一著述為務,僅是一名平民學者,而著書之豐,確是魏晉首富。

《帝王世紀》、《年曆》、《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郡國志》、《國都城記》等文史著作廣采百納,博據考稽,建樹史學,對三皇五帝到曹魏數千年間的帝王世系及重要事件,作了較為詳盡的整理,在史前史研究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把史前史的開端推到了「三皇」時代,並對「三皇五帝」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三皇」有兩種說法:一是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另—種說法是伏羲、神農、黃帝。「五帝」是少昊、高陽、高辛、唐堯、虞舜,把中國歷史起源的時間提前到上古時代;對前人以及《史記》中語焉不詳的歷史事實尤其是「三皇五帝」的世系紀年及重大活動進行了補充和考證;對歷史上地方名稱的前後變更及一個民族或王朝遷徙地名的變化作了較詳盡的考證;第一次對歷代土地、人口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盡的統計和分析,整理保存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將歷史人物放到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考察,肯定了歷史人物在歷史前進中的作用。因此,清代歷史學家錢熙祚曾評價「皇甫謐博採經傳雜書以補史遷缺,所引《世本》諸子,今皆亡逸,斷璧殘圭,彌堪寶重」。(清錢熙祚·《帝王世紀序》)

《皇甫謐集》、《玄晏春秋》、《鬼谷之注》,玄守、釋勸、篤終三論,高士、列女等傳,《三都賦序》,並詩誄賦頌,藏珍納萃,字字珠璣,在文學領域獨樹—幟。提出了文章的思想性及社會教育作用,要比「美」和「麗」更重要,反對言過其實,浮誇競興,博言空類。且許多文章中還保存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歷史價值遠遠大於文學價值。文章風格犀利,對仗工整,音語鏗鏘,結構嚴謹,故事性強,人物形象生動,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對後世文學的發展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針灸鼻祖

皇甫謐小時候,過繼給叔父,遷居新安(含河南澠池縣)。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愛他。而皇甫謐自幼貪玩,無心向學,人們笑他是傻子。到了十七歲,人高馬大,竟「未通書史」,整天東遊西盪,象脫韁的馬,叔母對皇甫謐如此調皮搗蛋非常氣憤,恨鐵不成鋼,常常為他的前途而憂慮。一天,她把貪玩的皇甫謐趕出家門,想要教訓他。誰知他到了外邊弄來了香瓜、甜果之類,洋洋自得地呈獻給叔母,以為如此「孝順」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誰知叔母更加氣憤,接過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着淚說:「你快二十歲了,還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順父母,就得『修身篤學』」。他很受感動,噙着淚花發誓要悔過自新,改弦更張,矢志苦學。從此以後,他刻苦攻讀,虛心求教,一天也不懈怠。下定決心要編著一部針灸學專書。

針灸方面

《皇甫謐》電影2| 原圖鏈接 來自地方光明網

對於針灸方面的經驗,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醫家已進行了系統總結。

如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長沙和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多種周代編寫的醫書,其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也有許多論述針灸的內容。東漢初期針灸名醫涪翁還有《針經》的專述。但是晉代以前涉及到針灸內容的醫書,「其父深奧」,「文多重複,錯互非一」。加上當時用竹木簡刻書,書被視為秘寶,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由於參考書奇缺,這給皇甫謐編撰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皇甫謐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他用百折不撓的精神,設法借來了需要的醫書,經窮搜博採,獲得了大量的資料。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 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即《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纂集起來,加以綜合比較,「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並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終於寫出了一部為後世針灸學樹立了規範的巨著—《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也稱《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