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呼損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呼損,即呼叫損失,是指交換機由於機鍵擁塞或中繼線不足一起的阻塞概率,是衡量交換機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呼損可用小數表示也可用百分數表示 。

在計算呼損時,通常採用按時間計算和按次數計算的方法。我國對數字電話網的呼損指標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各類電話網需滿足相應國標要求。

計算方法

有兩種計算呼損的方法:一種是按時間計算的呼損E;另一種是按呼叫次數計算的呼損B。

「時間呼損」E等於出線全忙時間與總考察時間(一般為忙時)的比值,或指在1h內全部中繼線處於忙態的百分數。

「呼叫呼損」B是指一段時間內出線全忙時,呼叫損失的次數占總呼叫次數的比例,或指呼叫第1次就失敗的次數。

網路內呼損

通常認為主叫、被叫用戶同在一個電信運營商網絡內,完成該呼叫沒有經過互聯點(POI),稱為網絡內通信,用網絡內呼損來表示網內通信質量情況。行標YD/T1285-2003《公用電信網通信質量測試方法》中指出:電信業務經營者網絡內呼損=(1-本地的去話接通率)。

發端網絡的呼損

該指標用來指示對於不同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間的過網呼叫,在發端網絡內允許分配的呼叫指標。該指標用來判斷在發端網絡內是否對國王呼叫進行了攔截。

行標YE/T1284-2003《公用電信網間通信質量技術要求》中規定:發端網絡的呼損指標與發端網絡內同種可比業務的呼損指標在不同的實施階段允許有差異值,該值控制在7%以內。在行標YD/T1285-2003《公用電信網間通信質量測試方法》中規定:(發端網絡呼損指標-發端網絡內呼損指標)≤7%。

呼損指標及其分配

我國規定的數字電話網的全稱呼損指標如下:

數字長途電話網全稱呼損 0.098。

數字本地電話網全稱呼損 0.043。

數字市內電話網全稱呼損 0.021(經一次匯接)。

數字市內電話網全稱呼損 0.027(經二次匯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