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哥特沙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哥特沙克(約803~69),外文名:Gottschalk ,本篤會(Benedictine200,Benedict and the Benedictine Tradition)的修士、神學家和詩人。

修士英文是Monk,天主教[1]神職學位一類,執事之下,指基督教修院制度形成後進入修道院修行的人。天主教修士一般經過數年的修院學習,然後經主教祝聖為執事,執事之前的修院學生稱之為修士[2]

人物簡介

哥特沙克在卡羅林王朝(Carolingian)期間曾因預定論(Predestination954,Predestination)的問題,引起法國和德國教會不滿。他的父親伯爾諾(Berno)是個薩克遜的貴族,把他送入富爾達(Fulda)的修道院;到他成長後,要求還俗,初獲邁恩茲(Mainz)議會批准(829),但敬虔者路易一世(Louis I the Pious)因着哥特沙克之修道院反對,而把議決取消了。哥特沙克被送到俄比斯(Orbais)的修道院,在那裡潛心研究奧古斯丁(Augustine171,Augustine)的作品,終於成為修士;曾去羅馬,後以宣教士身分去巴爾幹(Balkans)工作。

他常強調雙重預定論的教訓,先後被邁恩茲議會(848),和圭阿斯(Quiercy, 849和 853)議會定罪,至終被革除職務,且被打到幾乎要死,在侯維拉(Hautvillers)修道院被判終生監禁。

他的預定論是這樣的︰有些人被預定要上天堂,有些則要下入地獄,人絕對可以知道自己得救或被定罪;神並沒有要萬人得救,而基督只為少數蒙揀選的人死。人也不能運用自由意志為善,只能用它去作惡。當時好些神學家支持他的學說,包括拉特蘭努(Ratramnus987,Ratramnus)、特魯瓦的普魯登蒂烏斯(Prudentius of Troyes,861年卒),和里昂的雷米糾(Remigius of Lyons,875年卒)。哥特沙克的修道院,有三個人竭力反對他的教導,包括蘭斯之興克馬爾(Hincmar of Reims,約806~82)。他們寫信給雷米糾,為嚴厲對付哥特沙克一事辯護,雷米糾以里昂教會的名義回復︰《回復三封信》(Reply to the Three Letters),他批評他們不應如此對付一個修道士,並且支持哥特沙克的部分理論。

他們熱烈討論預定論,顯示早期伯拉糾(Pelagianism914,Pelagianism)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到了復原教(Protestantism965,Protestantism)的改教運動期間,問題又再浮現;近代的韋斯利(J. Wesley1228,Wesley, John)運動,亦再對此問題表示關注;這些討論加上別的恩怨,就成了福音派分裂的原因。自九世紀起,這類爭辯就一直在老問題上兜轉,毫無創見,雙方既不能定出勝負,又不能在任何一面妥協。哥特沙克有些修道士同伴上訴於教宗,希望把他釋放,卻不能成功,他仍被囚在監內,未能與教會高層人物修睦。哥特沙克因着身受的逼害太嚴厲了,終於在離世前患上精神病。無論哥特沙克的神學思想怎樣,教會濫權用刑罰,卻是教會史上羞辱的一頁。

哥特沙克是一個極具文學天分的人,他留下了好幾首優秀的詩,被視為卡羅林文藝復興最傑出的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