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人宮樂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人宮樂圖

是一張小型屏風畫,後來才被改裝成掛軸的形式。

作品沒有畫家的款印,原本的題標為《元人宮樂圖》。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發式,有的髮髻梳向一側,是為“墜馬髻",有的把髮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裝束。[1]

畫面上,除了有後代收藏家蓋的印章之外,並沒有畫家的簽名。過去,曾經有人認為它是出自元代畫家的手筆,也有人說它是北宋畫家模仿唐代風格的一件摹本。

賞析

〈宮樂圖〉內容,畫後宮女眷共十二人,圍坐在一張長方大桌的四周,有的飲茶,也有人正在行酒令;上方的四人,則是吹彈樂器,替宴飲的人助興。她們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胡笳(又名篳篥)、琵琶、古箏與笙。站立的二名侍女當中,還有一人手拿拍板,敲打著節奏。

仔細觀察畫中美女們的髮型,有的故意將髻梳向一側,成為左右不對稱的「墜馬髻」;也有的把髻向兩邊梳開,然後在耳朵旁紮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這些形象的特徵,全都符合唐代流行的裝束習慣。另外,繃竹蓆的長方桌、腰子狀的月牙几子、飲酒用的羽觴;還有把琵琶橫握,並且以手拿撥子的方式來彈奏等等,也都和晚唐的時尚相侔。

《元人宮樂圖》為認定《唐人宮樂圖》

民國四十五年初版的《故宮書畫錄》,均按照原簽題,定為是元人畫。

《故宮書畫錄》再版時,曾參 考部分學者的意見,改定成五代人所繪。然而,晚近的研究者認為,〈宮樂圖〉中,舉凡人物的臉型、化妝、服飾、樂器及飲食器用等,莫不與晚唐的時尚相侔合,所以民國七十八年新版的《故宮書畫圖錄》(一),再度易名為〈唐人宮樂圖〉。

所以,這幅〈宮樂圖〉,現在已經被認定是一件晚唐時期難得的作品。

作品

此畫是由先總統蔣公介石帶到台灣的十幅畫作中的其中一幅。

宮樂圖軸 唐 作者不詳

絹本 48.7X69.5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