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长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长孺
出生 1911年
逝世 1994年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教育程度 上海大同大学
职业 教授

唐长孺(1911年 - 1994年 )教授江苏吴江人。1932年上海大同大学文科毕业。毕业后在 兰田国立师范、武汉大学等单位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并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中国辽、金、元史的研究。1944年后,专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并从事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

生平

(1911--1994 )教授。江苏吴江人。

1932年上海大同大学文科毕业。毕业后在 兰田国立师范、武汉大学等单位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并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中国辽、金、元史的研究。

1944年后,专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并从事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 。

1955年以来,三联书店、中华书局等先后出版他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至九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等学术专著。多次发表研究魏晋至隋唐时期历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的论文。唐长孺广泛参加史学社会实践。

1961年,主编《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分册)》。

1963年起 ,主持并参加二十四史中北朝四史( 《魏书》、《周书》、《北齐书》、《北史》)的点校工作。

1975年,经他倡议 ,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 ,组成"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组",由他任组长主持整理工作,并主编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等书。

1955年以来 ,唐长孺招收并培养了多批研究生。他领导成立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是一支学风严谨、成果显著的较完整的学术梯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隋唐五代部分)、《吐鲁番出土文书》 (10册)等。

主要著述

著作部分

本人著作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三联书店1955年7月第1 版,1978年4月第4次印刷。
  • 《唐书兵志笺正》 [1]1957年10月版。
  • 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1957年12月版。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第1版,1978年11月第2次印刷。
  •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3]1983年5月版。
  • 《中国古代史讲座》(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部分) [4]1987年11月版(1962年在中共中央党校讲授稿)。
  • 《山居存稿》[5]1989年7月版。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6]1993年3 月第1版

主编

  • 《魏书、北齐书、周书标点校勘》(与陈仲安先生合作)[7]1971一1974年版。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 期 内部发行1979年5月版。
  • 吐鲁番出士文书1一10册 [8]1981年一1990年版(第10册待出)。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3册(修订本)[9]1983年1月第2版。
  • 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10]1983年10月版。
  • 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隋唐五代史 [11]1988年9月版。
  • 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12]1990年2月版。

论文部分

  • 蔑儿乞破灭年次考证 齐鲁学报,第2期, 1941年7月。
  • 辽史天祚纪证释 史地教育特刊(国立师范学院史地学会编),1942年10月,《山居存稿》收入。
  • 金代行省建置述(一)、(二)、(三) 湖南中央日报史地副刊,1944年3月、4月。
  • 读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后记 武汉日报文学副刊,1946年12月9日、16日。
  • 敦煌所出郡姓残叶题杞 武汉日报文学副刊,1947年3月14日。
  • 记阻卜之异译 天津大公报文史周刊,1947年5月16日。《山居存稿》收入。
  • 论金代契丹文字之废兴及政治影晌 武汉日报文学副刊,1947年6月23日《山居存稿》收入。
  • 评《中日经济史纲》(朱伯康、祝慈寿著) 上海大公报文史周刊,1947年7月16日。
  • 论五朝素族之解释 武汉日报文学副刊,1947年12月8日,经修改后名《素族》,《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收入,第249页一253页。
  • 清淡与清淡 申报文史,1948年2月28日。《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收入。
  • 红楼梦中的几出冷戏与南府剧本 申报文史,1948年5月1日。
  • 蒙元前期汉文人进用之途径及其中枢组织 学原,第2卷第7期,1948年11月,《山居存稿》收入。
  • 唐代军事制度之演变 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复刊后第9卷第1 号,1948年12月。
  • 白衣天子试释 燕京学报,第35期,1948年12月。
  • 读《帝日主义与中国政治》(胡著著) 长江日报,1952年10月31日。
  • 南朝的屯、邸、别墅及山泽占领 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山居存稿》收入。
  • 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 历史研究,1954年第4期,《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收入。
  • 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西晋田制试释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九品中正制度试释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魏周府兵制度辨疑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魏晋才性论的政治意义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魏晋杂胡考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
  • 拓跋族的汉化过程 历史教学,1956年第1期,《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收入。
  • 均田制度的产生及其破坏 历史研究,1956年第2期,《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9月)转载。
  • 西晋占田制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其作用如何? 历史教学,1957年第1期。
  • 南朝士族的衰落 历史教学,1957年第2期。
  • 跋西安出土唐代银铤 学术月刊,1957年第7期。
  • 西晋户调式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
  • 北魏均田制中的几个问题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
  • 魏、晋至唐官府作场及官府工程的工匠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
  • 南朝寒人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
  • 南北朝后期科举制度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
  • 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
  • 关于评价曹操的几点意见 文汇报,1959年5月8日。
  • 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 武汉大学学报,1959年第8期。
  • 关于武则天统治末年的浮逃户 历史研究,1961年第6期。
  • 关于归义军节度的几种资料跋 中华文史论丛,第1辑,1962年8月,《山居存稿》收入
  • 试论魏末北镇慎民暴动的性质(与黄惠贤合写) 历史研究,1964年第1朝,《山居存稿》收入。
  • 北魏末期的山胡敕勒起义(与黄惠贤合写) 武汉大学学报,1964年第4期,《山居存稿》收入。
  • 敦煌所出唐代法律文书两种跋 中华文史论丛,第5辑,1964年6月。
  •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的高昌郡县行政制度 文物,1978年第6期,《山居存稿》收入。
  • 魏晋时期有关高昌的一些资料 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期,《山居存稿》收入。
  • 北凉承平七年(449)写经题记与西域通往江南的道路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期,1979年5月。
  • 二秦城民暴动的性质和特点--北魏末期人民大起义研究之三(与黄惠贤合写) 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
  • 北魏沃野镇的迁徙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5期。
  • 西晋分封与宗王出镇 魏晋隋唐史论集,第1辑,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收入。
  • 唐肃代期间的伊西北庭节度使及留后 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3期,《山居存稿》收入。
  • 北齐《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所见的课田与庄田 武汉大学学报, 1980年第4期,《山居存稿》收入。
  • 贞观十四年(640 )手实中的"合受田"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期, 1980年12月。
  • 《汪笺隋唐史论稿》序言 汪笺隋唐史沦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1月版。
  • 金元之际汉地七万户考(与李涵合写) 文史,第11辑, 1981年3月。
  • 魏晋南北朝の客と部曲 (日)东洋史研究,第40卷第2号,1981年9月)川胜义雄译,汉文稿名《魏晋南北朝的客和部曲》,《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收入。
  • 跋吐鲁番所出唐代西州差兵文书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3期,1981年11月,修改后名《唐西州差兵文书跋》,《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收入。
  • 高昌郡纪年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3期,1981年11月。
  • 东汉末年的大姓名士 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1年11月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收入。
  • 隋唐客と部曲 (日)东方学,第63辑,1982年,竹内实译。
  • 新出吐鲁番文书简介 (日)东方学报,第54期,1982年3月,《山居存稿》收入。
  • 吐鲁番文书中所见高昌郡军事制度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山居存稿》收入。
  • 跋《敬史君碑》 魏晋南北隋唐史资料,第4期,1982年12月,《山居存稿》收入。
  • 士族的形成和升降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士人荫族特权和士族队伍的扩大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北魏和青齐土民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魏晋州郡兵的设置和废罢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王敦之乱与所谓刻碎之政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南北朝期间西域与南朝的陆路交通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北朝的弥勒信仰及其衰落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史藉与道经中所见的李弘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魏晋期间北方天师道的传播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魏晋南朝的君父先后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读史释词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 唐贞观十四年手买中的受田制度和丁中问题 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 唐西州诸乡户口帐试释 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 《魏书·杨播传》自云弘农华阴人辨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5期,1983年12月。
  • 唐代的内诸司使(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5期,1983年12月
  • 唐代的内诸司使(下)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6期,1984年12月。
  • 《唐代的内诸司使及其演变》,《山居存稿》收入。
  • 跋明张璁书扇 学林漫录,第11集,中华书局,1985年8月版。
  • 读《僧○传》论两晋南朝的吏力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7期, 1985年12月。
  • 读陶渊明赠长沙公诗序论江南风俗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丛刊,1986年。
  • 《旧唐书》中关于元和三年对策案的矛盾记载 唐史学会论文集,1986年。
  • 王梵志诗校辑偶得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
  • 《木兰诗》补正 江汉论坛,1986年第9期。
  • 晋郭休碑跋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8期,1986年12月。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吏役 江汉论坛, 1988年第8期。
  • 读李波小妹歌论北朝大族骑射之风 北朝研究, 1989年第1期。
  • 汉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 (日)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玄文社1989年3月版,襄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转载
  • 《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序 魏晋神仙道教,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版,哲学研究,1989年第2期转载。
  • 北魏南境诸州的城民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唐代的客户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唐代色役管见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唐修宪穆敬文四朝实录与牛李党争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跋唐天宝七载封北岳恒山安天王铭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读隋书札记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吐鲁番文书所见丝织手工业技术在西域各地的传播 原载《出土文献研究》1985年第1期。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敦煌所出郿县尉判集中所见的唐代防丁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金初皇位继承制度及其破坏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金代收继婚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张万公谏开筑界壕及东北壕堑毕工年月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贞佑南迁后的河北砦寨与九公分封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补元史张易传 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
  • 唐代宦官籍贯与南口进献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 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的西州府兵 敦煌吐鲁番本书初探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 唐先天二年(713 )西州军事文书跋 敦煌吐鲁番本书初探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 《太平经》与太平道 郑天挺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1990年3月[13]

文献参考

  1. 科学出版社
  2. 上海人民出版社
  3. 中华书局
  4. 求实出版社
  5. 中华书局
  6. 武汉大学出版社
  7. 中华书局
  8. 文物出版社
  9. 中华书局
  10. 武汉大学出版社
  11.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2. 武汉大学出版社
  13. 唐长孺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