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唾(tuò),左右结构。作名词时,意为口水。口中的一种液体,黏液。作动词时,意为用吐唾沫进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轻蔑,如唾骂。
作动词为吐口水,有轻视、鄙弃的意思,如(唾骂),(唾弃)。吐。唐·韩愈《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发且止,唾血数十升以毙”。
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战国策·赵策四》“老妇必唾其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1]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唾
【唐韵】汤卧切【 集韵】【韵会】【正韵】吐卧切,$音毻。【 说文】口液也。【礼·曲礼】让食不唾。又【内则】不敢唾洟。【 左传·僖三十三年】不顾而唾。 【 说文】本作ྊ。或作涶【 广韵】作涶。涶字作水፮。
考证:〔【 左传·僖二十三年】不顾而唾。〕 谨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三年。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唾
口液也。从口፮声。涶,唾或从水。汤卧切
动词解释
唾
tuò
〈动〉
吐唾沫 [spit (on sb.)]
必唾其面。——《 战国策·赵策》
不顾而唾。——《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 唾面(往人的脸上吐唾沫); 唾背(朝人背影吐唾沫);唾脡(吐唾于肉酱上。谓 设谋独占); 唾涕(吐唾沫); 唾掌; 唾手; 唾玉(口吐珠玉。形容工于诗文)
用吐唾沫进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轻蔑 [cast aside;spurn]。如: 唾斥(鄙弃斥责); 唾视(鄙视,看轻); 唾辱(鄙弃羞辱); 唾哕(鄙弃;吐唾沫有声)
吐 [vomit]。如: 唾绒(指妇女刺绣时,咬断 线头所吐出之线绒);唾奇(术士口中吐出奇异的珍宝)
拖长。表示鄙弃不乐的样子 [unhappy]
道士唾着脸,不答应。——《 西游记》
解词
唾骂
tuòmà
[spit on and curse;revile] 鄙弃辱骂
唾面自干
tuòmiàn-zìgān
[drain the cup of humiliation;extreme obsequiousness as one who in spat on the face and let dry without wiping] 人家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指受了侮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也指人不知羞耻
唾弃
tuòqì
[cast aside;spurn;vomit] 吐唾于地,鄙弃,厌恶
公卿耐 嘲叱,唾弃如 粪丸。——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唾弃腐朽丑恶的事物
唾手可取
tuòshǒu-kěqǔ
[extremely easy to obtain] 比喻极容易得到。亦作“ 唾手可得”
这笔钱是一笔巨大而 唾手可得的财源
唾液
tuòyè
[saliva] 一种由唾液腺分泌的粘而稍带乳白色液体
唾余
tuòyú
[rubbish;castoff;crumbs from the table of one's master;word or little importance] 比喻别人的无足轻重的点滴言论或意见
拾人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