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单核细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单核细胞
原图链接

单核细胞(monocytes):约占3%,体积大,胞质丰富,染成灰蓝色,胞核常呈肾形或马蹄形,细胞形状不一,有圆形,多角形。

  • 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常偏位,呈多形性,如卵圆形、肾形(a)、马蹄形(b)、不规则形(c)等,常有折叠感(c);染色质呈疏松网状,著色较浅。胞质较多,嗜碱性,但因含大量细小的嗜天青颗粒而染成灰蓝色,颗粒含过氧化物酶
  • 单核球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血球,单核球产生于骨髓,在血管内为单核球,血管外就变成巨噬细胞。
    • 其在人体免疫系统内有两种作用:补充巨噬细胞和树状细胞;有炎症情况下,单核球会在8到12小时快速聚集到感染组织,并分化出巨噬细胞和树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在人体中的脚色

  • 单核球是另一群专攻吞噬作用的白血球(约占总白血球数量的7%),而且有互相转换的特性,也扮演抗原呈现的角色。
    • 单核球(Monocyte)角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型态,游走能力很强,能变回巨噬细胞
    • 一群游走能力与吞噬能力都相当强的白血球,比颗粒球大一点(单核球约12微米;嗜中性球约9微米)
    • 单核球可以在周边组织活化成为巨噬细胞,或者你也可以说单核球是巨噬细胞在血管内的型态。
    • 主要功用:单核球吞噬金黄葡萄球菌等病菌
  • 单核球在骨髓内成长非常快速,成熟后先送入血液,再由血液移至身体各组织深处。
    • 在移动期间会进一步的成长与分化。在进入组织后它们已转化成另一种白血球,称之巨噬细胞。
    • 巨噬细胞体积庞大,"食量"惊人。它们在非专一性免疫力中扮演吞噬与杀死经过组织的细菌,并能吃掉该组织中坏死及老化的细胞。
    • 巨噬细胞在专一性免疫作用中所扮演的"抗原呈现"的角色,对人体的抗病力表现极为重要。[1]

感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

  • 症状:全身无力、疲倦、喉咙痛、发烧及食欲不振;
  • 潜伏期约为4至7星期,
  • 疾病过程:持续2至 3星期,甚至有些病人会感觉疲倦达数月之久。
  • 病原:由EB病毒(第四型人类疱疹病毒)。
  • 传染方式:是接触到病人的唾液,经由口腔、鼻腔或眼睛进入体内;
  • 幼儿感染症状都很轻微,类似常见的感冒症状;多半是较大的儿童,尤其是青春期的病人较易出现典型的症状:全身无力、疲倦、喉咙痛、发烧及食欲不振,扁桃腺会出现红肿病合并白色化脓物;如扁桃腺过分肿胀及疼痛,会使病童疼痛及呼吸困难;全身的淋巴结,尤其是在颈部的淋巴结会发生肿痛,另外肝脾也可发生肿大。
  • 治疗: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休息;另外应鼓励病童多吃较营养的食物及多喝水。如果病童病情较严重时,通常医生会建议病童住院检查治疗。
  • 注意事项:此疾病的传染力很低,不易在家庭或学校中造成流行,虽然传染机会不大,但是还是建议在病人生病期间,应避免与人亲吻、共用茶杯、日用品及玩具等。目前仍然没有疫苗或其他方法,可以预防接触到感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的病人而不会受到感染。感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可以复发或再次感染,不过机率却非常的低,且症状也较轻微。[2]

参考来源

  1. 白血球细胞(white blood cells, WBC)的分类和作用. 东吴大学微生物学系. [2020-05-05] (中文). 
  2. 卫教资讯. 感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 三军总医院. [2020-05-0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