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巴拉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嘎巴拉碗 |
嘎巴拉碗又名托巴,是用人的頭蓋骨、水晶、黃金做成的一種骷髏碗,又稱內供顱器、人頭器,是修「無上瑜伽密部」舉行灌頂儀式的法器,為藏傳佛教法器之一。
簡介
藏傳佛教密宗盛行用人的骨骼製成各種法器,不過製作嘎巴拉碗的頭蓋骨,必須來自修行有成的喇嘛,依其生前遺願製成。灌頂的意義是使修行者聰明和沖卻一切污穢。也有人說是使人斷我執。密宗修行者舉行灌頂儀式時,在灌頂壺內盛聖水,頭器內盛酒,由高僧將聖水灑在修行者頭上,並讓其喝酒,然後授予密法。嘎巴拉碗(托巴),為眾多金剛乘修行人的修行供器,本尊空行護法的左手中通常都持有此碗。碗內用於盛裝甘露,通常修行人用酒來表示,唐卡中的表達方式常為紅色的鮮血。一般修行人作為供器用托巴,內裝白酒或紅酒等,用於供奉本尊空行或護法,也用於修法中自供等用,具體使用方法詳見法本,是密乘修行人的必備品。托巴/顱器/嘎巴拉為西藏密宗修法時,常見的法器之一,以前通常是以人類顱骨所製作的容器,以人骨制,乃是取其無常之意,周邊再鑲銀或鑲金。其上有蓋,其下有座,座三角形,滿綴代表火焰的花紋。顱器有表供養之甘露,或代表一切福德智慧資糧。嘎巴拉碗 民族文化館藏嘎巴拉供碗是藏傳密教按照嚴格的尺寸和儀軌,用金銀或銅、鐵、玉、瑪瑙、猴天靈骨等製作的碗型供器,主要用於佛壇上盛放各種供養品,如甘露、甘露丸、七寶、藏香、青稞酒、酥油等,其用途與灌頂甘露嘎巴拉碗有區別,而殊勝之意義無二。嘎巴拉碗不僅作為密宗法器使用,還是一種重要的供養器,作為一種貴重的舍利進行供奉,只供於護法神殿和密宗師、行者的修煉禪房,或密宗室內,在寺院的大殿中是根本看不到的。佛教徒對其是相當敬重的,認為這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熏」,是高僧戒、定、慧修持的結果,非一般人頭骨可比,而且因為修持,大多的嘎巴拉碗都「隱隱有文」。嘎巴拉碗也有用其他材料製成的,被賦予了保平安、祈吉祥的含義。
評價
承德外八廟的嘎巴拉碗屬於裝飾全顱骨碗,座長19.6厘米,寬19.6厘米,通高24.2厘米。這種碗用金、銀、銅等金屬包裹,並有精美圖案,是非常具有觀賞價值且現存不多的顱骨碗之一。此件嘎巴拉碗為銀鎏金鏨花,由碗蓋、碗體及碗托三部分組成。蓋鈕為鑲嵌寶珠的火焰形,碗蓋上鏨有四個纏枝蓮,包圍在蓋鈕周圍。蓋上還鏨有吉祥八寶紋: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寓吉祥如意之意。碗托上部為圓形台座,束腰處鎏金並嵌一圈綠松石,三面分別飾人頭,四周及碗托底座表面飾纏枝蓮紋,蓮花鎏金。底板刻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內容為:「古噶巴喇供椀贊 我聞在昔佛月光明以頭施檀普度眾生左旃檀塗右利刀割扵此二人不分別 五印三藏古德多有用是義例自施其首十方十色一以化之同凡悲仰共聖慈悲是真供養無供養者作贊饒舌波羅般若乾隆歲次壬子嘉平月御贊。」整個嘎巴拉碗選材精細,製作精美,工藝考究,珍重之意十分明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