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隆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四条隆资,永仁元年(1293年)出生,四条隆资是为后醍醐天皇讨伐北条氏,实现中兴的计划尽心竭力,南北朝分裂后与北畠亲房并列,辅佐后醍醐,后村上两代天皇的忠心耿耿的人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四条隆资
国 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293年
元弘之变和隆资、隆量、隆贞
关于隆资的履历,到延元元年(1336年)即后醍醐天皇迁往吉野的时候为止的事迹都被记录在《公卿补任》中。首先,由元德二年(1330年)记载他为三十八岁的条款,可以判定其出生的时间为永仁元年(1293年)。关于他的父亲有两种说法,《公卿补任》中记载为“父故入道权大纳言隆显卿”,而《尊卑分脉》,《断绝诸家略传》则说其父为隆显之子隆实。可是只有把两种说法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吧。《尊卑分脉》对隆实有如下记载“左中将,正四位下,夭折”。因此《公卿补任》中的记载是因为其父隆实早逝,为了继承家业,隆资过继给祖父隆显作养子的缘故。隆显曾历任参议中将,检非违使别当,中宫大夫,权大纳言。这在重视门第的当时,为隆资的前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体源抄》的记载 ,隆资由兼秋处得到音乐的传授。《公卿补任》中的记载,正和四年(1315年)七月二十一日东宫举行乐会,隆资在场侍奉。文保二年(1318年)正月五日根据“春宫当年御给”,隆资叙正五位下。同年四月十四日,从东宫侍从升为右少将。同年十一月三日,从四位下叙任。文保二年(1318年)二月二十六日,后醍醐天皇即位。得到音乐传授的隆资,但后醍醐天皇还是东宫时就作为东宫侍从服侍他,因此天皇一即位把他从东宫侍从升为少将。由此可知,隆资很早就与后醍醐天皇很亲近了。后醍醐天皇是正应元年(1288年)出生的,比隆资要大五岁,从年龄上来看,两者也是接近的。从那以后,隆资一直得到后醍醐天皇的信任。元应二年(1320年)二月十四日叙从四位上,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任左中将,同月二十四日升任右中将。《常乐记》元享元年(1321年)七月二十五日条中有关于四条少将隆任的记载,结合《尊卑分脉》和《断绝诸家略传》这应该是隆资之子即后来的木工头隆任。元享三年(1323年)八月十五日晚的和歌会中,隆资作为侍从与二条为藤,惟继,行房等一起出席,并与二条为冬作为左右讲师一起工作。席间,他经常与天皇亲密的交谈。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隆资兼任因幡守。
从以上所记载的隆资与后醍醐天皇的亲密关系看来,隆资与日野资朝,日野俊基一同作为讨伐北条氏计划中的核心人物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太平记》关于正中之变的记载讲道:由于事关重大天皇想咨询各位大臣的意见,可是又怕知道的人太多泄露给武家,于是只召集了老臣,近侍商量这件事。其中文官方面有日野中纳言资朝,藏人右少弁俊基,四条中纳言隆资,尹大纳言师贤,平宰相成辅,武将方面有锦织判官代足助次郎重成,以及南都北岭的僧徒代表。
作为较为真实的记载,《花园院宸记》正中元年(1324年)十一月朔日条记载:资朝等人开始以无礼讲经会的方式,致力于寻找志同道合者。其文大意如下:据传闻,从三位为守卿,智晓法师等依召去镰仓,是因为他们是资朝的知音。资朝,俊基等人最近结众聚会乱游,其中有不着衣冠,几乎裸体参加茶会者。是学达士之风欤,稽康之蓬头散带子,达士先贤还不免于毁坏礼教之的谴责,何况未达高士之风,偏偏纵嗜欲之志,滥称方外之名,岂合乎孔孟之意,这样的人有一些,世间称之为无礼讲或者破礼讲之众。其中公卿之辈很多,大家都把名字写在一张纸上。里面没有六波罗的人,但传说有高贵的人参加,但没有看过这个名单,所以不清楚有谁。其中为守卿经常参加,这也是镰仓方召他的缘故。
根据《太平记》的记载,隆资和资朝都是那个无礼讲的核心人物。其中有如下的记载:美浓国住人士岐伯耆十郎赖贞,多治见四郎国长都是清和源氏的后裔,以武勇而闻名。资朝卿于是与他们亲近并与他们结为好友。为了试探他们的心意,于是带他们参加了无礼讲。参加者有尹大纳言师贤、四条中纳言隆资、洞院左卫门督实世、藏人右少弁俊基、伊达三位房游雅、圣护院厅法眼玄基、足助次郎重成、多治见四郎次郎国长等。交会游宴过程中,所见所闻使他们两人为之震惊。
这个反对北条氏的计划于正中元年(1324年)九月被泄露给了幕府,但由于日野资朝兄弟承担了所有责任,因此没有影响到天皇和其他大臣。隆资于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兼任中宫亮。正中二年(1325年)正月二十九日叙正四位。嘉历元年(1326年)二月二十九日补任藏人头。嘉历二年(1327年)三月二十四日任参议。嘉历三年(1328年)正月五日叙从三位上。同月十六日,兼大藏卿,加贺权守。九月二十三日兼左兵卫督。 [1]
元德二年(1330年)正月五日隆资叙正三位上。五月二十二日补任检非违使别当,并左迁为右卫门督。但这并非天皇对他的不信任,相反是因为当年米价飞涨,世情不稳,天皇认为只有他能够处理好这件事,可见天皇对他信任之极。根据《东寺执行日记》同年六月的记载,隆资做出了统管米价的规定,具体见以下的一道宣旨:
“沽酒法事、任宣下状、可遵行之由、可令下知给之旨、天気所候也、仍执启如件、
六月九日 左中弁光顕奉
别当殿 私云四条宰相隆资
元徳二年六月九日宣旨
近日京洛之俗、偏専利润、杜康之业颇以繁多、谷価腾跃之间、被定其法、爰洒墟交易之処、宜追被准拠以米谷一果充酒醪一斛、早守厳制、永勿违乱、
蔵人头左中弁藤原光顕 奉“
隆资成功的完成了这项职责,并于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升任权中纳言。
元德二年(1330年),正中之变的七年之后,讨伐幕府的时机再次成熟。原来作为天皇的随身侍从参与政变计划的隆资,现在以朝廷重臣的身份积极地推动着王政复古大业的实现。同年的三月八日天皇南都行幸,二十七日比叡山行幸,成功地劝服了南都北岭的僧人参与这个计划。这两次出巡天皇都带着隆资同行,以就各种事务随时咨询隆资。
元弘元年(1331年)八月讨伐幕府的计划大体形成,并向诸方发了宣旨,但还未来的及起兵就被幕府得知。天皇被迫离开皇宫,逃往南都。《增镜》中记载了隆资随行的事。隆资之子少将隆量也和父亲一起随从天皇,这在《花园院宸记》和《笠置寺院缘起》中都有记载。天皇进入笠置城后的九月二十九日,城被幕府方攻陷。万里小路藤房,北畠具行,千种忠显,四条隆量等一起想到赤坂城去,结果在途中被幕府军逮捕。《花园院宸记》十月十五日条记载道:大纳言花山院师贤,万里小路宣房,中纳言三条公明,藤房,具行,隆资,实世,参议三条实治,万里小路季房等被解除官职。又《增镜》中记载道:十二月十二日圣旨下,前天皇统治期间的大纳言,中纳言,宰相等十人即宣房、公明、藤房、具行、隆资、实世、实治、季房、隆重、忠显,停止他们在有司的工作。这个隆重正如和田英松博士的《增镜详解》所指出的那样,与《宸记》一对比就知道是隆量的误写。
《公卿补任记》中,在记载了这些随同前往笠置的官员的免官的同时,关于隆资的记载除了免去他的官职外,还有就是他的去向不明,只知道他并未被逮捕。一般认为此时他正和大塔宫护良亲王一起在赤阪城做迎接天皇的准备,不过却因此逃离了虎口。十月十日,天皇进入六波罗府,师贤,藤房,具行,忠显等人被分开幽闭在武士的宅邸里。根据《光明寺残篇》的记载,四条少将隆量由佐佐木近江前国司负责看管。
元弘二年(1332年)三月,天皇被流放至隐歧。五,六月左右,师贤,公敏,藤房,季房,忠显因为“侍奉先帝,罪大恶极”而被流放到远国,而具行,成辅等与正中之变被流放的日野资朝,俊基一起被斩首了。四条少将隆量在那之后就没有明确的消息了,不过根据《断绝诸家略传》中的<元弘三年被杀>条和《尊卑分脉》中的<元弘三年被杀>条中的记载,是在元年或者三年被幕府杀害了。这样就只有隆资一人逃避了处分,《公卿补任记》正庆元年(1332年)条有如下记载:因为生死与否也不知道,所以也无法执行流放。不过,如果隆资在元弘元年(1231年)被幕府捉到的话,恐怕也要和具行,资朝同一命运了。事实上幕府也费尽心机想捉住隆资,《花园院宸记》元弘二年〔1332〕六月六日的条有如下记载:武家上奏请求发院宣通缉隆资等人,虽然没有这样的先例,但还是请求破例发旨。于是上皇就依照奏请破例发了院宣。
隆资的讨幕活动就在幕府严格的搜查网中进行着。而其子隆贞则作为大塔宫护良亲王的侍从出现在记载中。从后醍醐天皇被流放隐歧的元弘二年(1332年)春到元弘三年(1333年)夏的一年有余的时间里,大塔宫成为了官军的中心。他向四处的官军发出命令,指挥他们战斗,终于成功地挽回了局面。记载了幕府为了捕获隆资而奏请上皇发院宣的《花园院宸记》同日条目中有如下记载:大塔宫向熊野山发出令旨,想凭借此山力量倒幕。这是大塔宫倒幕活动开始的第一步,令旨的传达者就是隆资之子宫廷侍从隆贞。六月初,向熊野山发出令旨。同月二十七日,十二月五日向松尾寺发出令旨。八月二十七日,十二月二十八日向高野山发出令旨。十二月二十九日向久米田寺发出令旨。这几次负责宣旨的都是隆贞。
到了元弘三年(1333年),这一系列活动终于有了成果。该年正月十日隆贞接到统领驻扎在粉河寺众徒的令旨。次日,又接到命令隆贞迅速与楠木正成汇合的令旨。于是诸寺院的僧兵与楠木正成的军队汇合,以隆贞为大将军,于十九日向摄津天王寺攻去,大奋战的情况在《楠木合战注文》中有记载:元弘三年(1333年)正月十九日巳时参加天王寺合战的全体人员有:大将军四条少将隆贞,楠木一族,同舍弟七郎,石河判官代及手下一百余人,及判官代五郎,同松山父子,平野但马前国司及其四子,平石,山城五郎,切判官代,春日地,八田,村上,渡边孙六,河野,汤浅党一人,及其手下的五百余骑,其他的杂兵不计其数。自十九日巳时经过一日的合戦,戊亥时子时开始追击。楠木在渡边的劝告下,只是搜集了足够的粮食,就于同月二十二日申时回到葛城。
自那次以后,隆贞的活动日趋频繁。到北条氏灭亡为止,明确记载是由隆贞负责传达倒幕令旨的有二月五日的粉河寺,同月七日的原田种直,二月十四日的松尾寺,三月十五日的结城宗广,四月一日的勿那重明,同月二日的松尾寺,同日的熊谷直经,同月十八日的粉河寺,同月十九日的松尾寺,同月二十八日的和田助家,五月二日的英积太郎兵卫尉,同日的松尾寺,同十四日的木本源左卫门尉,同月十六日的金子三良,同月二十一日的金刚寺等。大塔宫的惊人活动大量地在隆贞的名下进行着。可以推想这是因为隆贞之父隆资在辅佐大塔宫的缘故。
由于以大塔宫为中心的人们的惊人活动,北条氏终于被灭亡。元弘三年(1333年)六月十三日,护良亲王衣着华丽地凯旋进入京都。从《太平记》的记载看来,赤松园心带领一千余骑走在队伍的前面,紧跟在后面的是亲王的执事法印良忠带领的七百余骑,第三队是“四条少将隆资的五百余骑”。这个“四条少将隆资”显然是隆贞的笔误。不过隆资确实是与隆贞一起进入京都的,这样写也不完全算错。据《增镜》记载,中兴之后,滕房等被流放之人都被召回。隆资在此之前曾出家,原因是有次被敌人的眼线发现,为了保护护良亲王,于是就进入寺院出家,让敌人错误的以为亲王在此,以吸引敌人的兵力。中兴成功后,隆资还俗重新做官。《公家卿补任》记载道:“元弘三年五月十七日诏为本职”就是说的此事。
建武中兴和隆资、隆贞
就这样,隆资自少壮以来尽心竭力,费尽心血的讨幕大业和做为权中纳言积极参与的中兴事业终于成功了。建武元年(1334年)正月五日,隆资叙从二位,多年的功绩得到了奖赏。但是同年的二月二十三日隆资却辞去了中纳言之职,并于十月九日改任修理大夫。次年(133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还任中纳言之职,同日辞去修理大夫职。隆资二月辞去中纳言的原因不明。修理大夫是负责皇宫营造的政府机关的长官。建武中兴成功之后,为了重整天皇政治的威容,于是就计划重新营造皇宫。隆资在十月所被任命就是这样一个重要职位。辞去中纳言后,隆资仍然参与新政的许多枢机要事。建武元年(1134年)五月十八日,中兴的功勋赏赐被确定时,隆资被任命为第四号笔头,负责南海道,西海道的事务。同年八月的《杂诉决断所结番交名》里第八号笔头,负责西海道的中纳言公明名字下就有“四条前中纳言”的****。
隆资实际负责的事务可以在以下文书中略窥一二:《阿苏文书》,建武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为了上岛惟赖所领的土地而下到丰前国衙的文书;《宗像文书》,同年十月二十一日为了宗像神社的年贡而下到筑前国衙的文书,以及同年三月二十日,和十二月二十七日为了宗像大宫司社领而下到该社大宫司氏范的文书;《松浦文书》,建武二年〔1335〕二月三十日为了松浦莲贺的所领土地而下到筑后守护的文书;《詑摩文书》,同年六月一日为了詑摩宗直的所领土地而下到肥后国衙的文书,以及为了此事于同年九月三十日下给大友氏泰的文书;《集古文书》,建武二年八月四日为了筑后国三个庄园的事而下给安艺贞家的文书。建武二年(1335年)三月十七日发布的第二批负责传奏的公卿名单中修理大夫隆资的名字和久我长通,堀川具亲,九条公明,坊门清忠等人并列在一起。由此可知,隆资在建武新政府中担任着传奏的重任。
隆资之子隆贞在讨伐北条氏之时,帮助大塔宫建立了惊人的功绩,中兴之后出仕于亲王。关于他的最后记载是在元弘三年〔1333年〕六月十六日九月二日给本愿寺,十月三日给久米田寺,和田助家以及和泉目代传达令旨之事。在那之后完全没看到关于他的消息。中兴之后,大塔宫看出足利尊氏的野心,屡次谋划除掉尊氏,但都失败了。最后计划暴露,亲王于建武元年(1334年)十二月被流放关东。据《太平记》记载,侍侯亲王的人也大量被逮捕并被杀害。《尊卑分脉》有关日野资朝的弟弟净俊的条目中记载道:连严守戒律的高僧,只因侍奉过大塔宫,也于建武元年十二月被诛杀。隆贞是服侍亲王的人中与亲王最亲近的,此时也同样被杀了吧。《尊卑分脉》隆资之子隆童条记载道:“左少将、従四上、兵部卿亲王祗候、打死”;《断绝诸家略传》隆资的之子隆重条记载道:“左少将,从四下,候兵部卿亲王打死”。所谓兵部卿亲王是指大塔宫于中兴之后任兵部卿,所以有此称呼。一般认为无论是隆童还是隆重都是笔误,因为真正侍奉过兵部卿亲王的只有隆贞。“打死”大概是指当有人要来逮捕亲王时,隆贞和净俊意图反抗,结果被杀。回顾对北条氏的讨伐,隆贞和大塔宫是在建武中兴的功臣中命运最悲惨的人。
足利尊氏的谋叛和隆资
建武二年(133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隆资重任权中纳言,同时辞去修理大夫之职。这大概是因为感觉足利尊氏的叛乱意图,而暂时抛开皇宫营造的事,而专心投入到讨伐足利的谋划中的缘故。不久,足利军从关东上京,于延元元年(1336年)正月把天皇赶到了比叡山,但却败于从奥羽上京勤王的北畠显家军,于二月遁向九州。这一年隆资兼任卫门督负责宫城的警卫,并于三月二日叙正二位。三月初,新田义贞追赶足利军至山阳道。三月三十日在播磨白旗城围困了赤松园心,但久攻不下。足利军因而在九州重整旗鼓而西上,义贞被迫带兵退至兵库。围攻白旗城期间,为了取得法隆寺领地鵤庄的阵地,损失比较惨重。因此五月八日,义贞把这次战役的始末写成文书传送给了隆资:
“法隆寺雑掌申、播摩国鵤荘堺事、申状进覧之、子细见于状候欤、于当荘数日取阵候之间、为官军令损亡候了、诉讼事任道理可有申御沙汰候欤、恐惶谨言、
五月八日 左中将义贞(花押)
进上 四条中纳言殿”
五月二十五日,凑川之战官军大败,天皇再度逃往比叡山,隆资也随行了。据《太平记》记载,六月,隆资带领五百多骑的军兵布阵于八幡,十三日与足利军大战。阿苏惟时的一族惟定的兴国二年(1341)十月二十八日的书状记载,此时候比叡山上有惟时的代官带领手下参加了隆资军。此后的七,八月的发生了四次河原战役,八月二十五日发生了阿弥院峰战役,同月二十八日的河原战役战败。隆资带兵从八幡撤退,并于九月下旬向天王寺的转移,接着向南河内的东条转移。隆资的活动情况被详细地记述在《太平记》中。
据《太平记》记载,十月十日后醍醐天皇被迫回到京都的同时,把皇子和有力将领派往四处活动。隆资此时正在纪伊国。根据前面所说,在经过河原战役,阿弥陀佛峰的战役的奋战,而官军败北的情况下,隆资军受到致命的打击。九月初,从坂本出发,向八幡,天王寺转移,接着又转移东条,其目的就是为了恢复以前的实力。
足利尊氏,于这一年的八月三十日,没收了隆资的所领土地捐赠给了临川寺。《天龙寺院文书》记载如下: “加贺国大野荘地头职 四条中纳言隆资迹 事、为甲斐国牧荘替、所寄附临川寺状如件、
建武三年〔延元元〕八月卅日 源朝臣〔尊氏〕(花押)
梦窗国师”
这一年的十二月,后醍醐天皇从京都逃到了吉野,北朝于是解除了所有南朝公卿的官职。《公卿补任》中记载着隆资“十二月解官”就是这个原因。
如前面所记述的那样,隆资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河内,和泉四处活动着,其目的就是为了把天皇迎到吉野而做准备,这件事最终成功了。从此以后他作为南朝的朝廷柱石,与另一重臣北畠亲房一起辅佐着后醍醐天皇。此后,亲房于这一年的十月去伊势发展势力,和三年后的秋天去常陆发展势力时,待在吉野的隆资恐怕起着重大的作用吧。根据天正本的《太平记》记载,就在同年,北条时行归顺南朝的奏章就是由隆资代为上奏的。
后村上天皇和隆资、有资
后村上天皇继位后,作为南朝的柱石,隆资承担了更加重大的职责。延元四年(1339年)八月十六日,后醍醐天皇五十二年的传奇生涯结束了,皇位由年仅十二岁的后村上天皇继承。北畠亲房总管政务,洞院实世,四条隆资的两人负责上奏诏敕等相关事宜。不过,北畠亲房身在遥远的常陆期间,在吉野亲自担任辅佐天皇的大任的就只有隆资和实世二人了。由于隆资有指挥军队出战的丰富经验,因此被天皇任命为吉野官军的统帅,担负着保护天皇和朝廷的重大责任。这个时候,远在远江井伊城的宗良亲王在得到后醍醐天皇驾崩的悲痛消息后,与隆资互致了哀悼的和歌。这些和歌被收录在《李花集》中。《新叶集》中也记载双方互赠和歌之事。
延元三年(1338年)九月,怀良亲王担任征西府将军,在五条赖元的辅佐下从海路向九州进发。隆资之子左少将有资当时是伊予的国司,于是他就提前派人从伊予出发进入肥后与阿苏惟时的军队联络。伊予的观念寺有有资于延元二年(1337年)写的书状:
“伊豫国诸山観念寺、可専天长地久、宝祚安泰、朝敌退散、御愿成就御祈祷之精诚、依寺家领可停止军势并甲乙人等滥妨狼藉之状如件、
延元二年三月廿一日 左少将(花押)
铁牛上人御房”
同时,伊予兴隆寺也有有资于延元四年(1339年)十二月六日所发的命令:
“(端书)
“四条殿御教书国司”
伊豫国西山寺禅侣、可被抽天长地久、朝敌退散、御愿成就、宝祚安泰之精诚之状如件、
延元四年十二月六日
左少将(花押)
兴隆寺众徒等中”
还有兴国元年(1340年)三月十七日,有资向兴隆寺发的布施书:
“(瑞书)
“国司四条殿御状”
义兵之所起、并在□□、静谧之所期、偏仰冥拥、兹以卜阵于翠岚之巓、退敌于烟尘之外、诚是一军之决胜者、可为千手之神力也、爰麾下军势动作不法、仏意之所察、不可不谢焉、仍以与州古田郷内得能领家职、寄进于当寺、奉荘厳报地者也、早全知行、宜抽丹祈、忝遂宝祚迁幸之至祷、须达当山永领之敷奏矣、寺家存其旨、地下勿违失、寄进大意、敕〔勒カ〕状如件、
延元五年三月十七日 左少将(花押)
兴隆寺常住众徒等中”。
从这些文书中可以看出,有资作为这一带的官军的核心的一些活动。
延元三年(1338年)十二月三十日,怀良亲王到达了讃岐,并从这里向阿苏惟时发出了信件。不久决定向伊予进发,并命令伊予按照古代典章制度准备亲王去到九州的船运事宜。延元四年(1339年)亲王到达伊予,途中的一切物资都由有资提供。亲王到达后,有资马上派人向南朝朝廷汇报了这一情况,并于四月二十八日接到了隆资给五条赖元的信。
怀良亲王到达伊予后,收到亲王信件的阿苏惟时认为天下大势不明,所以决定持观望态度,因此没有派战船来迎接亲王。本来计划好的渡海到达九州的计划因此而拖延到三年后的兴国二年(1342年),亲王因此就一直待在四国。就在这一年(1399年)的八月,接到了后醍醐天皇驾崩的消息。兴国元年(1340年)六月,后村上天皇重新写了委任怀良亲王为征西将军宫下向九州的圣旨。隆资用写信把这个旨意传达给了五条赖元。同年八月,隆资签署的关于武士所的文书现在被收录在《通法寺文书》中。十二月二十五日,结城亲朝因进攻镰仓的战功而收到了隆资写的褒奖状。通过这些文书,当时身在吉野的隆资,在指挥畿内的军队的同时,还向远在东国和西国的军队发出命令,担当指挥全国战局的重任。
兴国二年(1341年),胁屋义助〔新田义贞之弟〕在越前,美浓的作战失败而回到吉野,朝廷体恤他多年的辛酸准备授予官职。洞院实世以“治承年间,平维盛大败于富士川而返回京都,而作为祖父的清盛反而要为他升一级官位”的例子进行讽刺,隆资据理反驳。据《太平记》记载才华横溢的实世当时也无言以对地退了出去。隆资的这段精彩陈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他为义助辩护之事,反应了南朝中以隆资为首的武臣派和洞院实世为首的文官派之间的立场对立。
兴国三年(1342年),新田义助作为四国的大将来到伊予,这估计是由于隆资的帮助。怀良亲王于延元四年〔1339年〕春天到达伊予后,就以忽那岛为中心,积极准备渡往九州之事。所有物资都是由当时四国南军的大将有资竭尽全力地提供的。据《太平记》正要记记载,义助军来到四国与有资的南军汇合,大大地增强了当地南军的力量,但以后就没有相关的消息了。
兴国五年(1334年),北畠亲房在常陆的最后据点关城被攻陷,亲房因此回到吉野与隆资一起尽力辅佐后村上天皇。兴国六年(1345年)十一月,隆资给阿苏惟时发生出了劝导的信件,对照一下以前给结城亲朝的信件的内容,可以看出隆资的运筹帷幄和苦心。正平元年(1346年),正平二年(1347年)十一月发出了停止向观心寺寄进塩穴庄之事的文书。从此书的内容中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战争南朝的兵粮已经严重不足。因为塩穴庄被夺走了,作为替换,隆资于十二月五日把美浓西郡庄作为替换寄进了观心寺,并亲笔写下了寄进文书。
正平二年(1347年)秋,南朝各地的军队都有了崛起的趋势。在畿内,楠木正行为总大将于八月攻克了纪州的隅田城,又于九月在八尾,滕井寺大破细川显氏,十一月二十六日在住吉大破山名时氏,在天王寺再破细川显氏。十二月北朝派高师直兄弟为大将,率大军来袭。临出战前,正行到吉野行宫拜见天皇,做最后的告别。面对足利军的来袭,正行向四条畷出发以挑起决战的同时,北畠亲房在滕井寺统率和泉的军队,隆资在饭盛山率领和内的军队严密防守。正平三年(1348年)正月五日,正行战死,足利军马上就要攻到吉野,隆资上奏请天皇暂避到贺名生。这样,后村上天皇离开了住了十年的吉野行宫,前往了贺名生。后村上天皇在那里一直待到七年后的正平十年(1355年)。正平五年(1350年),隆资升任大纳言。
就在此时,北朝的足利尊氏和直义兄弟相争,直义于该年的十二月九日通过资隆向南朝乞降。 正平六年(1352年),隆资辞去官职,其子隆俊被称四条中纳言。据传隆资辞职时被封为从一位,其后辅天皇之职就交由元老北畠亲房一个人负责了。
隆资的战死和隆俊、隆保
前面讲到尊氏,直义兄弟相争,直义因而投靠南朝来讨伐尊氏。正平六年〔1351〕二月,尊被直义打败而与其讲和。但不久再起争执,直义于是去了镰仓。尊氏于是投靠了南朝并请求讨伐直义。正平七年〔1352〕二月,尊氏攻入镰仓并杀害了直义。南朝乘着尊氏请降的机会打算回到京都。前一年的十一月七日南朝的隆资、实世两卿进入京都,准备后村上天皇进入京都之事。后村上天皇于正平七年(1352年)二月二十六日从贺名生行宫出发,二十八日到达住吉,闰二月十九日到达男山八幡,二十日充满八幡的南朝的军队好像云霞一样攻向京都,尊氏留下负责留守京都的义诠逃往近江暂避。南朝自延元元年〔1336年〕以来,经过十七年才重新占领了京都。北畠亲房之子显能负责京都的占领,而隆资则在八幡的行宫侍奉天皇。此时,朝廷曾再三命令隆资之子隆俊做京都的检非违使别当,但却被隆资固辞了,于是这个职位由北畠亲房担任。
三月五日,在八幡举行授官时,隆资之子隆保被授予参议职,而隆俊则辞去了权中钠言之职。三月十一日早晨,逃往近江的义诠率大军向京都反攻,二十一日更迫近男山八幡。在此之后一直到五月双方处于相持状态,最终还是南军战局不利。当五月十一晚,天皇下山准备向大和退去的时候,足利氏的大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隆资于是返回前线,奋勇激战,最终身亡。隆资虽然战死了,但也起到了拖住敌人主力使天皇平安返回南都的作用。由于此功,隆资于正平十一年(1356年)被追赠左大臣之职。
隆资之后继承家业的是隆俊。正象前面叙述的那样,正平七年(1352年)闰二月,隆俊差点就要被朝廷任命为检非违使别当,负责京师的治安和保卫,其能力可想而知。其父战死后的次年,即正平八年(1353年)二月,隆俊与弟弟隆保一起在纪州起兵。六月,二人带领纪伊及熊野的军队沿宇治路向京都进攻,九日再次战胜足利义诠,夺回了京都。他因此功而升为大纳言,并全权负责京都的事务。七月下旬,赤松则佑带领西国的军队前来,和近江的义诠军队两面夹击,隆俊被迫撤到了摄津。其弟隆保死于此战。
正平九年(1354年)十月,后村上天皇从待了七年的贺名生行宫转移到了天野山金刚寺。隆俊作为南朝的核心,亲自带领将士在前线打仗。正平十年(1355年)在桃井直常等的帮助下,第三次收复京都,打败义诠。当足利军逼近打算重新占领京都时,隆俊在男山八幡布阵,与义诠大战了一场。
正平十四年(1359年)十二月,足利军大张旗鼓打算侵略金刚寺,天皇行宫被转移到观心寺。面对的足利军的攻击,楠木正仪据守赤坂城的同时,隆俊带领三千纪伊精锐牵制敌军,在加龙门山和阿濑河城与敌人奋战。
正平十六年(1361年)隆俊作为大将从天王寺出发攻向京都,又一次打败义诠,第四次成功收复了京都。四次夺回京都,这是隆俊的这一生努力的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其父亲隆资的一生的愿望。隆俊四次以行动完成了父亲的愿望,也四次打败了足利义诠。因为这个功勋,隆俊不久出任了内大臣之职,作为公卿中职位最高者,作为辅佐天皇的重臣,同时也是能征擅战的武士,占领了京都的隆俊不愧是被称为南朝的柱石的隆资的继承者。
正平二十三年(1368年)后村上天皇驾崩之后,隆俊又侍奉长庆天皇。文中二年(1373年)投靠北朝的楠木正仪率军来攻天野御所时,为了保护天皇,隆俊奋战而死,最后终于和父亲以同样的方式死去了。
小结
以上就是从残断的史料中所查找出来的一些关于四条隆资及其子隆量,隆贞,有资,隆保,隆俊等人的事。隆资从后醍醐天皇即位以来,就作为参与倒幕大业的核心人物作出了惊人成绩;后村上天皇的统治期间中,与北畠亲房一起担任天皇的辅弼的大任;亲房在常陆时,一个人在天皇身边保护保护天皇,实在是南朝的柱石。而且他的死也是为了保护后村上天皇的安全,可以说是为他忠义的一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其五子均是因勤王事而死,实在是非常的伟大。隆量因为后醍醐天皇逃往笠置时随从而被囚禁杀害;隆贞跟随护良亲王建立了惊天伟业,因随亲王讨伐足利而被杀;有资,隆保因勤于王事而死去;继承父业的隆俊,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四次收复京都,最后在天野御所为保护天皇而为敌人所杀,壮烈的赴其父的后尘。 南朝的柱石四条一家满门忠义,全家勤王事而死,只在《断绝诸家系图传》中留下了名字而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