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路易斯輕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路易斯輕軌(英語:MetroLink) ,是服務美國聖路易斯都會區的輕軌系統,溝通河西岸的聖路易斯市,聖路易斯縣和伊利諾伊州都會東區(Metro East)。該系統由「雙州發展署」(英文:Bi-State Development Agency,或簡稱Metro)負責運營,目前共有兩條線路,37個車站,總長46英里(74.03千米) ,日客流量約5.1萬人。 為美國中西部客流量最大的都市輕軌系統[1],在全國排名第10名。雖然聖路易斯輕軌在官方文件上屬於輕軌系統,並使用輕軌車輛運營,但全程享有獨立路權和車站。路基,路軌和車輛均按照高通量地鐵標準建設,可以認為是介於地鐵和輕軌系統之間的城市捷運系統。
歷史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隨着聖路易斯城市擴大和人口增加,民眾對交通出行提出了新的需求。1894年,新聖路易斯聯合車站啟用後,一度成為全世界最繁忙的鐵路運輸樞紐。多家鐵路公司在開設長途客貨列車的同時,亦經營有每日多次往返於聖路易斯市和近郊柯克伍德,太平洋城,聖查爾斯等地的近郊列車。隨着第二系世界大戰結束後汽車的普及和州際高速公路的建成,不僅鐵路城際客運大幅度衰退,近郊列車也很快入不敷出。1950年代後期,聖路易斯都會圈通勤列車已全部消失。1980年代末,隨着機動車輛數量進一步增長以及聖路易斯城市特點,往來市區和河東區的公路交通變得擁擠不堪。重新恢復通勤列車成為緩解交通擁堵的一個重要措施。
經過數年的辯論和經費籌措後,聖路易斯輕軌[2]於1990年正式開工。一期工程線路為蘭伯特-聖路易斯國際機場至東聖路易斯市區第五街和密蘇里街路口。聖路易斯雙州發展署購買並恢復了原屬沃巴什鐵路(Wabashi Railroad)的鐵路線路,並修復了原屬聖路易斯終端鐵路協會(Terminal Railroad Association of St. Louis)的伊茲橋下層鐵路層。1993年7月31日,北漢利街和東聖路易斯第五街區間開通試運營,3日後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也是繼1970年代近二十年後伊茲橋恢復鐵路交通。
1994年,蘭伯特-聖路易國際機場主航站樓通車,同時在伊茲橋東橋頭堡開設「河東岸」站(East Riverfront)。1998年,東蘭伯特-聖路易國際機場站投入使用,標誌着一期工程正式完成。工程共耗資四億六千五百萬美元,其中三億四千八百萬美元由美國聯邦公共交通事業廳(Federal Transit Administration)撥付。
雖然聖路易斯輕軌建成後,運營狀況一直高於預期,但公共交通事業聽對線路的擴增資金放緩。1998年,二期工程開始,線路繼續東向聖克萊爾縣延伸。2001年,貝爾維尤段通車,終點延伸到西南伊利諾伊學院校園附近。二期工程共耗資三億三千九百二十萬美元,其中聯邦公共交通事業廳分攤72%,聖克萊爾縣分攤28%。為籌措資金,聖克萊爾縣在1993年將營業稅上漲0.5%用於鐵路建設。東段最後一期工程於2003年5月完工,從西南伊利諾伊學院向西至夏洛-斯考特空軍基地,全長3.5英里,耗資七千五百萬美元,其中六千萬由伊利諾伊州FIRST承擔(一個促進伊利諾伊州城市建設,道路,公立學校和公共交通的政府機構),剩餘部分由聖克萊爾縣本地財政承擔。
聖路易斯輕軌東段延伸線完工後,西段工程也隨之展開。西線第二線從「森林公園-德巴里維耶」車站(Forest Park-DeBaliviere)開始向西修築,位於老線南側,並在克雷頓市區拐向西南至「什魯斯伯里-蘭斯多沃內-I44」車站。該線經過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Galleria購物廣場,克萊頓市區,最後至聖路易斯衛星城什魯斯伯里。全長8英里(13公里),共停9站。線路雖不長,但由於沒有現成線路可以利用,所服務地區人口和建築密度大,需要新建許多高架橋和隧道,因此造價達到四億三千萬美元之鉅,由政府發行公債來籌集。由於資金撥付不到位,政府主管單位和承包商之間糾紛,造成工期比項目稍有延誤。2006年8月,全部工程宣告完成,次年開始施行紅藍線運營制度並延續至今。
線路
該系統有紅藍兩條線路,其中有15個車站共線。兩條線路的共線部分自西穿過密西西比河後進入伊利諾伊州。
視頻
聖路易斯輕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美東城市攻略:聖路易斯(Saint. Louis),知乎,2017-1-5
- ↑ 【doc】聖路易斯市的輕軌系統及其設計特徵,豆丁網,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