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雨溪尋找家的味道(鍾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在煙雨溪尋找家的味道》是中國當代作家鍾靖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在煙雨溪尋找家的味道
下高速,上國道,至北川擂鼓,驅車沿土石道一路西行,傍山而上。因只顧專心開車,我無暇欣賞車外的景色,僅聽見車內的文友對沿途美景發出的驚嘆聲。轉過一道道彎,至一山口,豁然開朗,終到一處深山寬谷,見一休閒康養之所,有煙,有雨,有溪,故名—煙雨溪。
這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恰似一個人間仙境。此刻近午時,空中細雨飄灑,我們剛退去了山下時的一身酷熱,卻沐浴了一席清涼。
遠眺煙雨溪:煙罩山,雨潤山,山山相疊,看煙雨朦朧;溪繞山,水圍山,山山青綠,聽溪水潺潺。這讓我不禁想起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此地雖無「阡陌交通,黃髮垂髫」,但也偶有「雞犬相聞」,煙雨溪主人與遊人能怡然自樂。不禁讚嘆主人身逢今世,卻能將自己置身於鬧市塵囂之外那種灑脫超然的胸懷。
近看煙雨溪:紅磚、土木青瓦房,錯落有致;亭台軒榭,古樸典雅。進屋,裡面的桌椅及用具均為主人精心收集或製作而來,無不體現與環境的完美統一。
夜幕降臨,薄霧籠上了屋頂,屋檐和廊道邊的燈亮了,透過紅色燈罩射出柔和的光,一盞盞燈籠恰似一顆顆夜明珠,撒在了深山林霧中。沿廊道拾階而上,看見兩旁古樹參天,聽見溪水潺潺,蛙叫蟲啾,好一幅田園景象。越往上走,曲徑通幽,萬籟寂靜,恰迎一陣涼風襲來,不禁感到一絲寒意,便相互提醒着往回走。
一眾人圍坐在長條木桌邊,桌上擺滿了菜品,蔬菜屬主人自種,家畜家禽也為自養,種種食物,鮮美可口。桌旁,一位女子彈起了琴,琴聲悠揚,餘音裊裊。琴聲伴着眾人的說笑聲飄蕩出窗外,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大家觥籌交錯,好不愜意、熱鬧。好比諸葛亮在隆中時一面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恬靜閒適地生活;同時他又和一群大儒一起彈琴、飲酒、吟詩、作賦,他們互通信息,集思廣益,交換政治見解,相互砥礪、相得益彰。這種生活使他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窮經皓首、尋章摘句的酸儒,而終成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一代名相。此刻的煙雨溪不正和曾經的隆中有幾分相似嗎?
入夜,登上別致的閣樓,躺在舒適的床上,信手翻閱床緣的書。此時的煙雨溪顯得十分的靜,聽不見蛙叫蟲啾,犬吠聲也消失了,唯有溪水的流淌聲,屋內只有翻動書頁的沙沙聲,此外就只能感聽自己的心跳聲了……靜謐的夜使人恬靜入睡。
不知幾何時,風聲響起,一道道閃電划過窗前,屋內明暗交替,緊接着便是雷聲響徹天際,有的驚天動地,有的如擊鼓發出的悶響聲。這讓我想起了煙雨溪所處的擂鼓鎮的得名,這名自然貼切,名不虛傳。不一會兒,雨點聲在房頂上叮噹作響,雨越下越大,風聲、雨聲、雷聲此起彼伏,自然合成了一首動聽的交響樂。
天亮了,電停了,水也停了,所有電器設備都用不上了,讓人仿佛與外界失去了一切聯繫,置身於原始生活中一般。走到屋外,天空中灑下濛濛細雨,一切都感到十分清新,濕潤的空氣中瀰漫着花的芳香、泥土的味道和草木特有的清香。廚房頂冒出裊裊炊煙,輕輕柔柔向上升騰,融進了雲霧裡。走到小溪邊,水淺,清澈見底,捧起溪水向臉上灑去,浸潤了臉頰,清醒了心脾。一條小魚兒在一平緩溪水處悠閒地遊蕩,它輕緩地搖動着尾巴,兩腮一張一翕,時兒游到水底覓食,時兒躲在一片樹葉下嬉戲,時兒露出水面像呼吸新鮮空氣,一幅怡然自樂的樣子。
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它穿過雲層,射穿薄霧,透過樹枝的空隙向地面灑下了一縷縷金光,照得樹葉兒是那麼的清綠;溪旁的花朵兒是那麼的嬌艷;草葉上匯聚着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反射着陽光;溪面上波光粼粼,閃亮奪目。
霧散盡了,呈現出藍天白雲,蔚為壯觀。鳥兒跳出來了,在枝頭歡快地呼喊着同伴;雞走出來了,在樹蔭下跺來跺去;狗兒也出來了,將雙腿向前伸,身體自然的向下彎曲,像伸了個懶腰,悠然地走到太陽光下,趴在了地上;蝴蝶和蜜蜂都出來了,它們在花叢間輕快地飛舞;大家也都出來了,三五成群,有的一起品茶,有的一起欣賞美景,有的在一起說笑着什麼。此時的煙雨溪,自然環境是那麼的美妙,人與其他動植物相處得是那麼的和諧,唯有遺憾的是未曾見理想中雨過天晴後天邊會出現的那一道彩虹。
在上車返程前,再次環視煙雨溪。其坐落在北緯30°,海拔1300米的龍門羌山。想起了主人建煙雨溪山莊民宿的情懷:與熊貓為鄰,老溪為伴;仰望老莊,珍愛東坡,叩問茶禪,哪怕負重前行,風餐露宿,披星戴月;只要離天近點,候一場雪,賞一溪雲、半窗月,等一樹花,看一坡竹,煮半壺茶,溫一床書,玩一株菖蒲,品老友尺素。
其實我想說的還有邀幾個朋友,小住幾天,做幾樣菜,酌幾盅酒,眺幾縷煙,迎幾場雨、幾陣風,聽一溪水,賞一輪月,吟幾首詩,作幾篇文,豈不快哉!美哉![1]
作者簡介
鍾靖,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作家聯誼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