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垂枝榕,即垂叶榕。为桑科榕属大乔木植物,高达20米,胸径30-50厘米,树冠广阔;树皮灰色,平滑;小枝下垂。
喜高温湿润褐光亮的环境。
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亚洲地区,国内外均有分布。
盆栽市场呈灌木状,属木本观叶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垂枝榕 | 拉丁学名 | Ficus benjamina Linn. | 别称 | 垂叶榕(海南),细叶榕(广东),小叶榕,垂榕,白榕(台湾)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科学分类 | 格勒系统,1964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荨麻目 | 科 | 桑科 | 属 | 榕属 |
形态特征
灌木或大乔木,高达20米,胸径30-50厘米,树冠广阔;树皮灰色,平滑;小枝下垂。
薄革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 。
一级侧脉与二级侧脉难于区分,平行展出,直达近叶边缘,网结成边脉,两面光滑无毛 。
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沟槽;托叶披针形,长约6毫米。
榕果成对或单生叶腋,基部缢缩成柄,球形或扁球形,光滑,成熟时红色至黄色 。
直径8-15厘米,基生苞片不明显 ,雄花、瘿花、雌花同生于一榕果内 。
雄花极少数,具柄,花被片4,宽卵形,雄蕊1枚,花丝短 。
瘿花具柄,多数,花被片5-4,狭匙形 。
子房卵圆形,光滑,花柱侧生;雌花无柄,花被片短匙形。瘦果卵状肾形,短于花柱,花柱近侧生,柱头膨大。花期8-11月。 无主根,不抗风。
生长环境
在云南生于海拔500-800米湿润的杂木林中。 喜高温湿润褐光亮的环境,忌低温干燥,耐阴性强,安全越冬温度5℃。
分布范围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1]
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澳大利亚北部有分布。
繁殖培育
用扦插法繁殖。扦插宜于春末夏除温度较高时进行,减去10-15厘米长的枝条作插穗。
尾放置乳汁了流出,可将缄口浸于水中或蘸上草木灰。
插入介质后,保持湿润并在25-30℃及半阴条件下,一个月左右可生根。
由于斑叶品种的生长较慢,从扦插倒长大成型需要较长,所以常见的大株一般都用榕树作战幕高位切接培育而成。
主要价值
它小枝微垂,摇曳生姿。绿叶青翠,典雅飘逸。
节部发生许多气根,状如丝帘垂叶榕尤以耐荫、耐空调著称,是室内植物中的佼佼者,国内和港、澳地区的高级宾馆广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