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壤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壤塘

壤塘隸屬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1°29′8′~32°41′,東經100°31′~101°29′4′,東及東北與馬爾康縣、阿壩縣接壤,東南與金川縣毗連,南和西南與甘孜州道孚縣、爐霍縣、色達縣交界,西和西北與甘孜州色達縣毗鄰,北與青海省班瑪縣為鄰。

壤塘於1958年建縣,縣名源自境內一自然村寨,意為「 財神的壩子」。1958年 10月20日,經國務院第八十一次會議通過,將色爾壩、上寨、杜柯、南木達合併設置壤塘縣[1]

壤塘縣屬高原山地氣候,行政區域總面積664022.29公頃,轄12個鄉鎮、3個居委會、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131個,擁有南莫且濕地、香拉東吉聖山、海子山、野人大峽谷和上杜柯峽谷等景點。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关系表
 中文名	
 壤塘县
 外文名	
 rang tangCounty
 别名	
 壤塘
 地区生产总值	
 122015万元(2019年)
 下辖地区	
 下辖壤柯镇、蒲西乡、宗科乡等12个乡
 电话区号	
 0837	
 面积	
 6863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47484人(2019年)
 行政区类别	
 县
 人均生产总值	
 28709元(2019年)
 政府驻地	
 壤柯镇
 著名景点	
 棒托寺、确尔基寺、海子山
 

展開 目 錄 1基本簡介 區域概況 自然地理 2歷史沿革 3礦物資源 森林資源 原始農業 體手工業 八字方針 4人口數據 5經濟概述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6社會發展 城鎮建設 民生保障 教育科技 文休衛生 政策環境 安全生產 文化環境 防震演習 7民族風情 蒲西鍋莊 藏窪寺經書雕版印刷 雕塑與繪畫 服飾 禮儀 婚禮 喪葬 8旅遊資源 夏炎寺 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 壤塘9層彌勒佛塔 壤塘香拉東吉聖山風景區 壤塘補天瀑布 壤塘海子山風景區 壤塘縣文化 高山牧場 9詞條圖冊

基本簡介

壤塘縣東及東北與馬爾康,阿壩縣接壤,南與金川縣毗連,西部和南與甘孜州色達縣,爐霍縣,道孚縣相望,北鄰青海省班瑪縣。縣名源自境內一自然村壤塘寨。寨坐落于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寶幢的「藏跋拉菩薩」。《藏漢大辭典》記:「瞻巴拉、義譯持聵。

區域概況

壤塘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壩藏族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坐標:北偉31°298′—32°41′,東經100°31′—100°294′。

壤塘縣東及東北與馬爾康,阿壩縣接壤,南與金川縣毗連,西部和南與甘孜州色達縣,爐霍縣,道孚縣相望,北鄰青海省班瑪縣。縣境內轄1鎮、11鄉、60個行政村,131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334人。縣境東西橫跨89.6公里,南北縱長134.4公里,全縣總面積6606.49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85米,絕對無霜期僅48天,年降水量763.19mm。縣境內有大小河流及支流422條,杜柯河和則曲河是大渡河的主要支流,對長江源頭的水源涵養起着重要作用。

縣名源自境內一自然村壤塘寨。寨坐落于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寶幢的「藏跋拉菩薩」。《藏漢大辭典》記:「瞻巴拉、義譯持聵。梵音譯作閻波羅。舊譯布祿金剛,一財神名」。《藏漢大辭典》再記:「幢,寶幢,勝利幢,宮殿屋脊上象徵勝利的一種裝飾品或供神物品!,」「壤」系藏語言譯,源自上意。山前有一平壩,「壩」藏語謂「塘」,「壤塘」由此得名。意為「財神的壩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理據。

自然地理

  壤塘縣位於自治州西部,地處北緯31°6′~32°41′、東經100°31′~101°29′之間。與青海省班瑪縣和州內金川縣、馬爾康縣、阿壩縣及甘孜州的色達縣、爐霍縣、道孚縣接攘。總面積6606.49平方公里。東西寬 89.6公里;南北長 134.4公里。[1]

地形以丘狀高原為主,相間河谷平地和高山。境內山巒重疊,溝谷縱橫,有較大的山74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 60餘座。其中杜拉甲格則山海拔 5178米,為五級山脈,是境內群山中的最高峰。有杜柯河(旁側交流有宗科、色曲、日科等40餘條)、則曲河等6條河流。杜柯河在縣境內流長180公里。有湖泊10個、溝432條。

壤塘縣 縣內冬季乾燥寒冷,長冬無夏,春秋短促,晝夜溫差大,屬典型的高原型氣候。從河谷到高山,有明顯的氣候垂薇變化,多為小區域氣候。則曲河一帶和上杜柯為高山草原氣候區,社柯河流域為山地氣候和山地森林氣候混合區。年均氣溫分布為南高北低,相差約2~8℃。縣城壤柯鎮年均氣溫4.8℃,7月最高氣溫29.4℃,最低一23.4℃。年平均降水量763.l毫米,中部偏多,南北略少。

北部無霜期短,南部無霜期也僅100~120天。初雪最早出現在 9月中旬,終雪最遲在 5月上旬。海拔 3500米以上地帶,則全年霜雪不斷。杜柯河流域海拔高差大,雨量充沛,氣候較溫濕。則曲河流域山勢平緩,河谷寬闊,日照長,冬季嚴寒,多大風。

壤塘縣 全縣形成兩個主要的土壤植被分布區。杜柯河沿岸土攘為山地棕褐土、山地棕壤土、山地棕色灰化土、高山草甸土。典型植被以亞高山常綠針葉林的雲冷杉和混交林為主,間有青木岡、、樺林和白楊。河谷地帶為植被集中區。則曲河沿地土壤為亞高山、高山和高山灌木叢草甸土,次為山地棕壤土和少量的沼澤土、局部山脊為高山寒漠土。植被以亞高山草甸為主,次為亞高山灌叢,亞高山常綠針葉林在河谷陰坡有塊狀分布,主要為雲杉和冷杉。

歷史沿革

公元前310年,壤塘稱氂牛徼外,漢武帝統一西南少數民族之前少被人所知。隋末,為西山微外之地。唐蕃時期,屬劍南西山。

全縣由三大區域組成:上寨地區。原屬綽斯甲嘉絨藏區,夏商周時代的綽斯甲,屬華夏外的方國部落,稱東女國所在地。秦漢時期,即為羌人生息之地,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唐代屬吐蕃地,後為蜀郡之西域,屬安多三十六詩部落之一。元代,沿其舊制推行土官制。明代以來綽斯甲為嘉絨藏區十八土司之一,歷經41代土司。第33代土司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赴京,歸順清王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受封安撫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宣撫司,隸阜和協。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改隸懋功協。光緒三十二年( 19 0 6年),趙爾豐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擬設縣,未果。

民國24年(1935年),紅四方面軍第二次駐留金川時於1935年10月在綏靖屯(今金川縣)建立中共大金省委,成立格勒得沙中央政府,下轄綽斯甲等地,置綽斯甲縣。翌年7月,紅軍北上離綽,廢縣。民國28年,國民黨南京中央政府批准,劃綽斯甲歸西康省,建「周來縣」未果,原屬甘孜州色達縣,系阿西部落領地。明末清初,阿西骨系阿西普巴加脫離阿西部落聯盟,由青海省果洛草原到達杜曲下游的多朵生更重一帶的杜柯地區,居住約百年。

清雍正年間(1724~1735年)又遷至上有「竹日」、中有「色塘」、下有「額拉」的地方,推舉瓦修、夏甲它為瓦修督系第一代頭人。數代之後演變為三大部落,至第六代瓦修頭人拉則四朗多吉時,遊牧在翁柯、泥柯、杜柯等地的 70多個部落先後歸順阿西部落,形成以阿西為核心的部落聯盟。在杜柯地區,素有阿西部落管轄6大農區部落、4大牧區部落之說,部落關係迭跡難考。南木達區。1378年,嘉絨撲龍人宗然拉西日喇嘛在中壤塘始建錯爾基寺。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錯爾基寺活佛晉謁皇帝,歸順明朝,詔封錯爾基壽良足嘉尚為「弘教禪師」。明正德四年( 15 0 9年),詔封錯爾基寺若爾堅於為國師。明嘉慶二十九年(1550年),錯爾基寺二世活佛傑瓦僧格進京朝貢,晉謁嘉慶帝,受封為「大善法王」,降旨委其領轄八大坪、五大山。「化外之域」的南木地區,均在 3 7座寺院的「以教代政」勢力的統轄之下,由各不相屬的大小部落分割占據。

1958年 10月20日,經國務院第八十一次會議通過,將色爾壩、上寨、杜柯、南木達合併設置壤塘縣。轄1鎮、11鄉。

礦物資源

森林資源 壤塘縣

      境内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和森林资源,宗教寺院、佛塔楼阁、山水奇景是供旅游的资源地。全县人民利用开发有利资源,不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269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255万元,农业总产值 2443万元(牧业总产值1706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

牧業經營管理

      解放前畜牧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混群放牧,自然交配。牧民逐水草而居,极少有棚屋圈舍设施,更无疫病防治设施,牲畜繁殖成活率极低。1949年,全县牲畜存栏 65921头(只)。其中:牛 46279头;马 4642匹;羊14364只;猪6头。1952年,牲畜70443头(只)。其中:牛50096头;马4800匹;羊 15497只;猪 5 0头。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加强草场建设,防治畜病和鼠虫害,走建设和养畜并举道路。进行畜种改良,实行“作价归户、私有私养”的方针。 19 6 5年,牲畜总数过 10万头大关,达10.21万头(只)。1972年,达12.58万头(只)。1977年达14.92万头(只)。1980年达16.95万头(只)。1984年达18.43万头(只)。1990年达到 22.94万头(只)。其中牛 17.68万头,马 10523匹,羊 41268只,猪840头。

原始農業

      解放前基本属原始农业。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34万公斤,亩产59.5公斤。主要作物为青稞、小麦。解放后,党领导农牧民走合作化道路,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科学种田、引进优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 19 5 9年总产量达255万公斤。1966年,总产量达419万公斤。1978年,全县粮食播面 46419亩,总产 5 0 3. 5万公斤,亩产 108.5公斤。 1990年在“退耕还牧”、“退耕还林”、“以牧为主”实行土地轮作制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量也达416万公斤,较1976年增产44万公斤,增长11.8%。

體手工業

      解放前仅有极简陋的个体手工业。解放后,有了极大的发展。1960年,有农机修造厂1个、食品加工厂2个,产值3万元。1969年,发展到电力、机械食品、皮革、缝纫等7个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1.22万元。1978年,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逐步建立电力、机械、建材、工业、食品、皮革、缝纫等轻、重工业项目14个,总产值达166.56万元。1979年,有门类较完整的工业企业23个,总产值212.18万元,为历年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1990年有工业企业 11个,总产值 276万元。境内还有州属林业企业壤塘林业局。

八字方針

      历来没有一寸公路,运输全靠人背畜驮。解放后,贯彻执行“修路、架桥、长港、治河”八字方针。 19 6 0年,建成了可(可因)攘(塘)公路,全长 164公里。此后又组织千人筑路队伍,对县境内路段进行了加宽改造。1966年开始修筑林区公路。全县通公路里程483公里。公路可与青海省班玛县,甘孜州炉霍县、色达县和州内阿坝县相通。境内区、乡均通公路。州属壤养路段负责主要公路干线的养护。

郵電事業從無到有,現已鄉鄉通郵。1990年郵電業務總量達21.97萬元。隨着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地方財政收入逐年增加。

人口數據

2019年末,全縣戶籍人口總數47484人,其中男性23494人,女性22990人。農業人口38883人,非農業人口7601人;常住人口43000人,城鎮化率26.61%,比上年提高1.61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4.84‰,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64‰[2]

經濟概述

1958年建縣後,新生的人民政權面對的是一個百業待舉、百廢待興的局面。1959年民改以後生產資料回到了生產者手中,生產關係的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壤塘縣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熱情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社會經濟超常發展,用短短五十年時間創造了壤塘歷史上幾千年都無法比擬的社會財富和燦爛文化。

綜述

2019年,經州統計局審定,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01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9819萬元,增長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734萬元,增長24.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5462萬元,增長4.3%。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1%、28.5%和63.4%,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4個、1.4個和3.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9.5:25:45.5調整為24.5:5.5:7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709元,增長3.8%。[2]

第一產業

2019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960萬元,增長4.3%,其中:農業總產值10911萬元,下降2.1%;林業總產值2282萬元,增長5.2%;牧業總產值34464萬元,增長5.7%;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3303萬元,增長5.4%。

2019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5萬畝,糧食總產量4142噸。增產742噸,增長21.8%。

2019年森林面積220596.09公傾,森林覆蓋率33.2%。全年實施森林管護面積242.409萬畝,生態公益林面積17.4萬畝。2019年共設計集體林採伐宗地27宗,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27份,採伐蓄積3892立方米,出材1946立方米。組建了45個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全縣1349人參加合作社,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51人,占合作社總人數的77.9%。

2019年出欄牛48439,增長10.5%,出欄羊33010,增長6%,出欄生豬300頭,下降9.1%。肉類總產量7194噸,增長11%,其中,牛肉產量6568噸,增長10.7%;羊肉產量603噸,增長15.3%;豬肉產量23噸,持平。奶產量11747噸,增長6.5%。年末牛存欄171205頭,下降2.9%;羊存欄57186頭,下降13.2%。

2019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9905千瓦,增長1.1%。全年農村用電量560萬千瓦小時,與去年同期持平。全年安全飲水、水利建設、防洪治理、生態修復項目7個,完成投資8589萬元。新建自流飲水15處,建設機電井162口、維修37處,建設簡井50口,解決3536人飲水問題,其中貧困戶52戶、256人。

第二產業

2019年共監督項目121個,其中房建市政22個,脫貧攻堅項目99個,報監報建108個,招標備案15個,消防備案1個,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全縣加斯滿村、修卡、壤塘村、茸木達村、布康木達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修卡村、加斯滿村已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建公廁5座、垃圾回收池37座、消防池7座、洗衣台7座及附屬設施等內容。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380戶,中壤塘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608戶,順利完成了全縣129套「茂縣安心工程」認購、分配工作。實現工業增加值2085萬元,增長7.9%。年末新升規一家工業企業(壤塘縣宗科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90.5萬元,結束全縣無規模以上工業的歷史。

2019年全縣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以上建築企業4戶,比上年增加1戶,增長33.3%,全年實現資質內建築企業總產值26683萬元,增長124.4%。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實現4649萬元,增長34.6%。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共監督項目121個,其中房建市政22個,脫貧攻堅項目99個,報監報建108個,招標備案15個,消防備案1個,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全縣加斯滿村、修卡、壤塘村、茸木達村、布康木達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修卡村、加斯滿村已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建公廁5座、垃圾回收池37座、消防池7座、洗衣台7座及附屬設施等內容。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380戶,中壤塘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608戶,順利完成了全縣129套「茂縣安心工程」認購、分配工作。新開工項目43個,新增固定資產36536萬元。全年施工項目共7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2588萬元,同口徑增長9.2%。按投資結構分,基礎設施投資55310萬元,增長14.6%;產業投資7763元,下降31.8%;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40540萬元,同比增長2.4;其他投資8975萬元,同比增長130.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12393萬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11%,增長8.4%;第二產業投資11714萬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10.4%,下降29.5%,其中工業投資10814萬元,下降32.2%;第三產業投資88481萬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78.6%,增長9.8%。[2]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2019年共監督項目121個,其中房建市政22個,脫貧攻堅項目99個,報監報建108個,招標備案15個,消防備案1個,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全縣加斯滿村、修卡、壤塘村、茸木達村、布康木達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修卡村、加斯滿村已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建公廁5座、垃圾回收池37座、消防池7座、洗衣台7座及附屬設施等內容。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380戶,中壤塘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608戶,順利完成了全縣129套「茂縣安心工程」認購、分配工作。末,行政區劃面積內公路總里程達80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807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1.3萬人,旅客周轉量174.7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4.3萬噸,貨物周轉量1812.4萬噸公里。

2019年共監督項目121個,其中房建市政22個,脫貧攻堅項目99個,報監報建108個,招標備案15個,消防備案1個,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全縣加斯滿村、修卡、壤塘村、茸木達村、布康木達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修卡村、加斯滿村已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建公廁5座、垃圾回收池37座、消防池7座、洗衣台7座及附屬設施等內容。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380戶,中壤塘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608戶,順利完成了全縣129套「茂縣安心工程」認購、分配工作。末郵政、電信業務收入3111萬元,同比增長1.2%。固定電話機用戶達4746戶,同比增長9.5%。移動電話用戶達26120戶,同比增長8%。國際互聯網用戶7116戶,同比下降4.5%。

國內貿易及旅遊業

2019年共監督項目121個,其中房建市政22個,脫貧攻堅項目99個,報監報建108個,招標備案15個,消防備案1個,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全縣加斯滿村、修卡、壤塘村、茸木達村、布康木達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修卡村、加斯滿村已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建公廁5座、垃圾回收池37座、消防池7座、洗衣台7座及附屬設施等內容。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380戶,中壤塘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608戶,順利完成了全縣129套「茂縣安心工程」認購、分配工作。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266萬元,同口徑增長6.3%。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8511萬元,增長6.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755萬元,增長6.4%。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零售業、住宿業和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19882萬元、1155萬元和3229萬元,分別增長6.1%、4.2%和7.9%。

2019年共監督項目121個,其中房建市政22個,脫貧攻堅項目99個,報監報建108個,招標備案15個,消防備案1個,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全縣加斯滿村、修卡、壤塘村、茸木達村、布康木達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修卡村、加斯滿村已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建公廁5座、垃圾回收池37座、消防池7座、洗衣台7座及附屬設施等內容。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380戶,中壤塘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608戶,順利完成了全縣129套「茂縣安心工程」認購、分配工作。共接待遊客35.1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770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4%和1.8%。

財政和金融業

2019年共監督項目121個,其中房建市政22個,脫貧攻堅項目99個,報監報建108個,招標備案15個,消防備案1個,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全縣加斯滿村、修卡、壤塘村、茸木達村、布康木達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修卡村、加斯滿村已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建公廁5座、垃圾回收池37座、消防池7座、洗衣台7座及附屬設施等內容。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380戶,中壤塘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608戶,順利完成了全縣129套「茂縣安心工程」認購、分配工作。完成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實現2138萬元,增長13.8%,其中各項稅收收入1293萬元,增長15.9%。地方公共財政支出180269萬元,增長0.5%,其中教育支出15512萬元,醫療衛生支出12767萬元,科學技術支出350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47984萬元。財政自給率為1.2%。

2019年共監督項目121個,其中房建市政22個,脫貧攻堅項目99個,報監報建108個,招標備案15個,消防備案1個,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全縣加斯滿村、修卡、壤塘村、茸木達村、布康木達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修卡村、加斯滿村已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建公廁5座、垃圾回收池37座、消防池7座、洗衣台7座及附屬設施等內容。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380戶,中壤塘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608戶,順利完成了全縣129套「茂縣安心工程」認購、分配工作。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5724萬元,增長4.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69117萬元,增長8.3%。各項貸款餘額60079萬元,增長50.6%。[2]

社會發展

壤塘縣 城鎮建設 2019年共監督項目121個,其中房建市政22個,脫貧攻堅項目99個,報監報建108個,招標備案15個,消防備案1個,加強了日常監督管理。全縣加斯滿村、修卡、壤塘村、茸木達村、布康木達村被國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修卡村、加斯滿村已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完成全縣脫貧攻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建公廁5座、垃圾回收池37座、消防池7座、洗衣台7座及附屬設施等內容。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農村危房改造)380戶,中壤塘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608戶,順利完成了全縣129套「茂縣安心工程」認購、分配工作。

民生保障 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1元,增長10%。按常住地分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245元,增長8%。家庭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32781,增長8%;經營淨收入2316元,增長10%;轉移淨收入420元,增長4%;財產淨收入727元,增長7%。人均消費支出20943元,增長4%。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41.59%。

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791元,增長11%,其中工資性收入2429元,增長11%;經營淨收入5870元,增長12%;轉移淨收入4380元,增長10%。財產淨收入112元,增長23%。人均消費支出10860元,增長11%。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7.74%。

2019年末,城鎮新增就業384人,19名城鎮失業人員和就業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8個,共收集見習崗位38個,推薦就業見習人員11人。對3700餘名城鄉勞動者開展27期脫貧攻堅貧困家庭技能培訓。

2019年末,全縣參加養老保險29066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5828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3238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43877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4628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39249人。參加失業保險2353人,參加工傷保險3593人,參加生育保險579人,農民工高風險參保人數2470人。年末全縣共有43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057人享受農村居民民最低生活保障,1279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259人享受集中供養。全縣共有農村敬老院6所,養老服務設施開放的床位數780張。 教育科技 2019年末,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61所,其中小學校11所、普通中學2所、高完中1所,幼兒園47所。小學在校學生總數5801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總數2080人。小學專任教師325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50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為98.76%,小學畢業班學生畢業率為100%。

2019年積極協助 「科技扶貧萬里行」 省、州專家服務團來全縣指導培訓工作,申報高原蔬菜種植、高原油菜種植、氂牛養殖三個專家服務團,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協助完成省州各專家服務團來壤第三階段工作任務。全縣共有專業技術人員1323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111人。[2]

文休衛生 2019年,全縣文體活動異彩紛呈。參加錄製康巴衛視、阿壩州2019年壤巴拉「藏曆土豬新年」文藝及藏戲專場晚會。在吾依村組織和指導村文藝小分隊開展文藝活動,完成原生態歌手初賽。赴浙江開展「文博會展演」、「溫州壤塘文化周」、「壤巴拉鍋莊展演」、「旅遊推介會文藝展演」,赴德陽參加東方電氣集團「壯麗70年,放歌新時代」文藝展演活動,受邀代表阿壩州參加「四川省第三屆農民工原創文藝作品頒獎晚會」文藝演出,參加州環境保護局舉行的頒獎晚會,受邀赴崑山參加2019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向全州、全省、全國展示了壤塘改革開放發展成果,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並獲得四川省文化旅遊廳的認可。成功對接綿陽師範學院赴壤開展對口幫扶活動,並分別在縣城、茸木達鄉及大伊里進行文藝演出,旨在讓壤塘群眾感受他地文化的魅力,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2019年舉辦了2019年壤塘縣職工運動會、赴若爾蓋參加阿壩州第十五屆州運會(馬上項目)、赴阿壩縣參加川甘青男子籃球比賽、赴九寨溝縣參加阿壩州第十五屆州運會,獲得「女子籃球第三名」、「摔跤55kg冠軍」、「全省少數民族第十五屆運動會珍珠球第二名」及「優秀裁判長」的榮譽稱號,展現壤塘人的體育精神面貌。

2019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69個(含村衛生室),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6所,基層衛生院12所,村衛生室51個。開放床位315張,衛生技術人員316人。中藏醫院創二甲醫院,婦計中心創二乙醫院。完成免費孕前優生優育檢查199,對免費婚前醫學健康284對。完成包蟲病B超篩查5948人,免費藥物治療208名患者。艾滋病HIV檢測7033人次,規範管理肺結核13例。全年嬰兒死亡2人、死亡率6.43‰,全縣3歲以下兒童為2600人,系統管理2189人,系統管理率84.19%,孕產婦死亡0例,住院分娩276人,住院分娩率88.7%,孕產婦系統管理150人,管理率81.96%。

2019年縣廣播電視台擁有電視台1座,調頻廣播台1座,中央農村無線覆蓋工程發射台1座,電視發射機4台。全年製作播出藏漢雙語新聞共1100餘條,其中:漢語700餘條,藏語400餘條。先後開設了《脫貧攻堅》《重點工程建設》《學雷鋒樹新風》《群眾工作月--我們在行動》《全域旅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壯麗70年》《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祖國我想對你說》等欄目。「壤塘家園」APP手機客戶端上傳視頻新聞共計1394條。其中,央視採用全縣新聞2條,四川電視台採用全縣新聞4條,安多衛視採用我台新聞69條,康巴衛視採用我台新聞99條,阿壩州廣播電視台採用我台新聞稿件228條,全州視頻用稿排名基本保持前四;阿壩日報採用175條;四川日報、四川經濟日報等報紙上採用我中心新聞250餘條;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川報觀察、微阿壩等平台採用我中心新聞1600餘條;學習強國用稿240條。[2]

政策環境 壤塘縣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縣委「二十四字」的總體工作思路,即「抓機遇、強基礎、調結構、促開發、抓扶貧、興教育、求發展、保穩定」。依託自然資源,以生態經濟為核心,扶貧工作統攬全局,着力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城鎮經濟,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全縣今後將緊緊圍繞打好六個「基礎」,即:交通、通訊建設,水電建設,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城鎮、基層政權建設,社會事業;建好三個「經濟區」,即:上寨農業經濟產業區,杜柯第三產業經濟區,南木達牧業產業經濟區;建成一條走廊,即:建立杜柯河域縣境內段原始生態走廊。

2019年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量分別為:化學需氧量削減量64.76噸,氨氮削減量6.271噸。全縣主要河流出境斷面蒲西鄉、茸木達鄉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兩個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竹青溝、竹柯溝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11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2天,優良天數達標率100%,2019年全縣6月縣城空氣質量進入全省183個縣(市、區)排名前10。農村空氣環境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2]

安全生產 2019年共發生各類非生產經營性事故202起,死亡12人、受傷16人,經濟損失265餘萬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82起,死亡4人,受傷15人,直接經濟損失65餘萬元;火災事故15起,經濟損失200餘萬元;其他意外事故5起,死亡8人、受傷1人;全縣未發生一般以上安全生產事故。[2]

文化環境 壤塘縣有着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其中以音樂舞蹈、民歌、藏戲、民間故事、民間諺語為主。壤塘縣有古建築物5處,其中棒托寺喇嘛塔及石經,位於茸木達,寺始建於元代(公元1528年)。棒托寺塔群在歷史上與西藏降扎寺、甘孜色達寺塔群齊名,並稱藏區三大塔群。寺內一號塔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內壁存明代壁畫。二號塔建於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內壁保存部分清初壁畫。三號塔建於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塔內保存大量佛經故事壁畫。另外的錯爾基寺位於中壤塘村,建於公元1378年。日斯滿巴碉房位於石波寨建於明代。西窮寺位於西窮村,建於公元約1654年。求湯古動物化石位於求湯村,距今約500年。革命文物有5件,紅軍標語牌2個,斧頭、木桶、飯盒各一個,都是3級革命文物。

防震演習 防震演習,「報告總值班室,壤塘縣突發8級特大地震,部分房屋變形倒塌、道路阻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建議啟動《地震應急預案》一級響應」,「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領導接報後立即下令。隨後,駐縣部隊、武警、森警、消防、公安、民兵、醫療救護、道路搶通等應急救援隊伍迅速集結,向震中地區挺進,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至此,壤塘縣2012年防災救災大演練,悄然啟動。

「通過此次防災救災綜合實戰演練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提高了全縣群眾防災救災意識,有效的磨合了應急隊伍,還為全縣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參加此次演練群眾講道。據悉,為做好此次防災救災綜合實戰演練活動,壤塘縣提前部署,科學安排,嚴格按照「以人為本、避讓為主、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突出實戰、注重實效、周密部署、確保安全」的基本原則,陸續開展了地震測報、領導決策、學校避險、現場救護等9個階段,29個場景的應急演練科目。

民族風情

壤塘縣

系安多地區的藏戲劇種。最早醞釀於18世紀末葉青海黃南隆務寺,在寺院喇嘛夏令安居後舉行「呀什頓」遊樂活動時,喇嘛們根據在西藏習經期間所看到的藏戲演出和背回來的藏戲「經文本」,開始以安多語和安多民間說唱調來表演藏戲故事片斷。到19世紀中葉以後,演出的唱腔、音樂、表演、服飾更加豐富,也日趨規範,能演出完整的劇目《文成公主》、《智美更登》。

蒲西鍋莊

是一種藏族民間的無伴奏集體歌舞,唱藏文學,邊歌邊踏邊起舞。慢板時,舞姿自然悠擺,快板時,動作豪邁雄健。

藏窪寺經書雕版印刷 藏窪寺雕版印經院從2000年開始徹底恢復傳統的造紙工藝,連印刷用的墨水、硃砂、各種工具等全部自己製作,所有工藝流程全部傳統化,使印經院和它的產品成為活的文化遺產。

雕塑與繪畫

壤塘地區宗教文化藝術中,雕塑與繪畫堪稱一絕。雕塑的種類有泥塑像、木刻、酥油花、細沙畫等,特別是造型完美、生動、惟妙惟肖。寺廟中的佛像,大多以泥塑為主,也有木雕。木雕一般常用在門楣柱窗等建築物上,上面刻有象徵吉祥的龍、虎、獅、鵬、八寶吉祥圖等。磚雕主要用於建築藏式樓房的屋脊花邊,飛檐上的獸物以及窗壁上的浮雕。細沙畫既是用各色干沙在平板上繪各種圖案。繪畫主要是繪製唐卡和壁畫。稱為宗教捲軸畫的唐卡,畫有織錦、絲繡、彩畫等,作為藏族宗教藝術珍品,價值昂貴,供奉在寺廟或藏民家中經堂。壁畫主要是用於寺廊。

服飾

壤塘地區藏族服飾豐富多彩,藏袍用料以羊皮、氆氌(用毛捻織成的呢料)為主。炮身長,長襟寬大,且鑲邊。藏族男女,頭戴氈帽,腰栓綢帶,佩腰刀,許多藏袍用布料或高級衣料,衣邊鑲五顏六色的綢緞或貴重的水獺皮(或其他獸皮)。裝束鑲有昂貴的珊瑚、瑪瑙、綠松石、翡翠或金銀,一件藏袍價值極高。

禮儀

獻哈達是最普通的一種禮節,講究尊老愛幼,注重人際關係,逢年過節注重歡樂。在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時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象徵美好,表達祝福與希望之意。

婚禮

牧區婚姻基本上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並取得父母親友同意,結婚日子由活佛或喇嘛確定。男方到女方家迎親,新娘由自己兄弟作伴騎馬到男家。新娘到男方家,從下馬、進門到入房都有一定儀式。

喪葬

壤塘地區的藏民葬儀帶有宗教色彩。分為靈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有名望的活佛、喇嘛去世後製成木乃伊置於靈塔中,規格最高。天葬是將死者屍體分割成塊後讓鷹鷲吃掉,藉以升天。火葬過去只用於喇嘛或有名望的人,新千年以後較為盛行火葬,且有一定規格。嬰兒或小孩多用水葬。惡行死亡者用土葬。

旅遊資源

夏炎寺

  夏炎寺全稱「夏炎扎西贊拉貢巴寺」,譯作「夏炎吉祥歷神寺」,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南木達鄉夏炎村,系覺囊派寺院,建於公元1784甲辰、乾隆四十九年,創始人為阿旺·更嘎求覺喇嘛(公元 1735—1802 年),母寺為藏窪寺。文革期間,寺院遭到嚴重破壞。 1984年經人民政府批准開放,寺院、經堂等得以重建,均為木石結構。

壤塘的覺囊派佛教文化 正如古人所說「天下名山必有寺」,在香拉東吉聖山風景區和海子山風景區之間,的確孕育了覺囊派藏傳佛教文化。它的載體是三座著名的藏傳佛教覺囊派寺院曲爾基寺、藏窪寺和澤布基寺。這三座寺院原本一家,創建於1435年,名叫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後來發展成三座並列的寺院,寺院的建築連成一體,儼然一座小城鎮,距縣城60公里。寺院背靠大山,面臨平壩,由東向西的則曲河環抱寺院。據說背靠的大山是財神爺「贍巴拉」,面臨的平壩是財神爺的福地,藏語中稱平壩為「塘」,縣名「壤塘」由此而來(「贍」字音譯成漢字時走了音,成為壤)。俗語說,條條江河向東流,唯則曲河遵從日月運行規律從東至西,因此這方天地又得了個「日月馭龍」之美稱。

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

擇選修寺地址如此神算,據說得到了一頭氂牛的幫忙。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的創建人仲熱拉西繞於1356年從西藏騎着一頭氂牛往東走,察看修寺地址。當來到現在壤塘的贍巴拉山腳時,氂牛一改平常昂奮的興致,臥地不起,仲氏無奈,就把此地定位寺址了。

東壤塘桑珠羅布林寺創建人仲氏,是明朝的風雲人物,被朝廷封為「宏教禪師」,頒發了封文。文曰「奉天承運,皇帝赦曰:朕維佛氏之教,以寂靜為用。上足陰翊皇度,下足以開導群迷。自昔有國者,莫不崇獎維持,興隆其教。爾囊日領占省(仲日囊西繞)精明了悟,願力宏深,恪守毗尼,心存清淨,化誘善類,普勸有情,良足嘉尚。今特封爾為宏教禪師。庶闡揚於宗風,永篤忠誠,式丕承於寵命,欽此!」(永樂六年四月八日)明成化年間,頒與象牙圖章,明正德年間又賜善悟灌頂國師。

三座寺院雖然各有所長,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擁有許多密不視人的珍貴文物。曲爾基寺內,有兩層半樓高的彌勒佛像,明代壁畫香巴拉勝景圖,一套古版大藏經,竹慶器寺第一大成就者親自加持過的珍貴唐卡畫《蓮花生威儀像》和19幅巨型唐卡畫,25尊古代鎏金佛像,多康地區獨一無二的佛牙一枚,文成公主親手繡制的《藥王佛》唐卡一幅,東壤塘寺創建者仲氏頭蓋骨一副,上面可以看到酷似藏文字母和佛像的裂紋。 藏窪寺內,濃郁的佛教文化氣氛,給遊人以最強列的震撼。這裡不僅藏有1萬餘卷佛經,而且收集了大量的藏傳佛教各個教派高僧大德的主要著述。該寺還擁有木刻經板印刷廠。木刻經板多達4萬餘張,內容涉及佛學、歷史、文學、星相學等領域。該寺藏有面積達400平方米的彌勒佛唐卡面,印度僧人若拉巴骨飾一件,該寺活佛民麥南木佳頭蓋骨一副,覺囊派著名高僧多羅那它所用馬鞍一副、「像俄」金像一尊、 靴一雙和法螺一隻,大成就者更嘎旺姆鐵杵一根。這些聖物被信徒們視為稀世之寶,認為具有神奇的加持力,崇拜有加。該寺還有一處藏寶之地——時輪佛殿,供奉有時輪金剛、普明和不動佛三座壇城。時輪金剛壇城用純金製成,上面飾有各種珍寶,美輪美奐,可與布達拉宮中的同類相媲美。澤布基寺有一尊1.5米高的度母金像,它是該寺鎮寺之寶。正殿香案上供有兩塊留有很深足板印和「六字真言」的石板,據說它們都是高僧阿蓋尼瑪俄熱孩提時頑皮所為。

壤塘9層彌勒佛塔

  9層彌勒佛塔可謂佛像展覽館,裡面陳列着各種佛像,有壁畫、唐卡畫、泥塑像、金屬塑像。最令人刺激的是第9層佛塔外懸空轉一圈。第9層佛塔牆外,每一方有一行從牆壁伸出的石板,長度大約20厘米,恰好一個腳板放在上面。探險者從塔門出來,手扶塔身,踏着這行懸空的石板移動腳步,圍佛塔轉上一圈。為了以防萬一。僧人在佛塔身上牽了一圈鋼繩作為扶手。儘管這樣,還是令人提心弔膽。

壤塘香拉東吉聖山風景區

該風景區距縣城29公里。這是一座未曾被人碰觸的山,因為它是《格薩爾王傳》中的神山之一,神聖不可侵犯。該風景區方圓30平方公里,「香拉東吉」聖山形如「眾」字,巍峨壯麗,傳說它是金剛手菩薩的化身。周圍有88座雪山烘托着,傳說它們是聖山的侍從。每當到了猴年,各路神仙都要如期到聖山赴會歡宴,因此只要屆時轉山,就會積累無量的功德。香拉東吉聖山的美景由奇山異水怪石珍木所構成。論山,有嘎茸吾姆七姊妹(七座秀麗俊拔的山),傳說她們是聖山的7位公主;有聖山終年積雪銀光閃耀的主峰;有88座形態各異瑞靄繚繞的群山。論水,有面積大約667平方米,被稱為聚寶盆的索郎吉慶海;有面積約467平方米、色呈墨黑的措郎瑪海、有色如綠松石的雜日玉措海;有色如紅銅的瑪娜措海;有天鵝飛翔的天鵝海、有能傳出恰似誦經聲的神秘海子——米拉日巴神海;有一雙傳說是仙人專門飲用的仙人海;有白如鮮奶的俄瑪措海。論怪石,有象在山樑上疾行的千萬隻白色羊群;有格薩爾王妃珠牡的酥油桶、天然觀音菩薩、大象鼻(鼻孔可供遊人側身爬行)、犀牛,自顯六字真言、大師毗若遮那在石上留下的禪仗印,以及由山石天然形成的地獄世界。論珍木,該風景區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裡面生長着珍貴的鐵杉、雲杉、冷杉、松樹、柏樹,各種高山杜鵑等植物。

香拉東吉聖山雖然擁有這麼多的奇山異水怪石珍木,但與它所擁有的野生動物資源相比,就遜色多了。   這裡棲息着許多珍稀野生動物,成群結隊的有岩羊、狍、原羚、草鹿、麂子、黑鹿、野驢、馬鹿、麝、黑熊、棕熊、獼猴、野豬、狐狸、金錢豹、雪豹、猞猁、兔、水獺、狼、豺狗、旱獺、蘭馬雞、白馬雞、喜鵲、杜鵑鳥、藏雪雞、貓頭鷹、天鵝、黃鴨等。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應有盡有。由於該景區被當地藏民奉為聖山,嚴禁捕獵,因此使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和生息繁衍。特別是岩羊,成千上萬,與畜群戲嬉。遊人無論何時遊覽,都能看到各種動物。這樣的景致,恐怕全國找不到第二家,因些該景區被稱為天然野生動物園,2001年11月26日,被州人民政府批准為州級風景名勝區。

壤塘補天瀑布

位於與金川縣交界的第一寨——獨寨,距縣城40餘公里。從公路往右岸的山腳行走,可見一條懸掛于山面的石溝,繼續前走約200米,但聞如雷的瀑布聲貫耳,急忙翹首望去,發現一面瀑布從60多米高的空中飛流直下,砸進地面的深潭,湧起千堆雪花。非常有意思的是瀑布飛來處,有一塊危石懸其中,僅由幾根石脈牽繫於旁。瀑布取名為「補天」,真點睛神筆也

壤塘海子山風景區

該景區位於壤塘、阿壩、馬爾康三縣交界處,距縣城80公里。海子山,是有海子的山的意思。海子山不僅有海子,而且有35個。海子山不僅山美,而且水秀。海子山海拔4760米,雄居於草原上空。它的主峰叫「尊瑪」,「王后」的意思,據說是青海境內著名的阿尼瑪卿山神的王后。她身着銀色披風,騎1匹白色駿馬,手捧如意寶,護佑一方生靈。

壤塘縣文化

她的四周分布了35個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據說是阿尼瑪卿山神送給「尊瑪」王后的禮物。那些湖泊,有的身隻影單,是王后獨享的浴池;有的雙雙顧盼,是阿尼瑪卿與王后洗鴛鴦澡的池盆;有的群海相連,「更嘎措苟」群海有9個湖,「措夢措贛」群海多達20餘個湖,最少的「嘎烏措群海」也有3個湖。這些海子群落一處,據說是「尊瑪」王后的主意。她覺得阿尼瑪卿山神送的禮物不能自己一人獨享,而應該稍稍集中一下,轉獻給朝山的香客們。因為用聖潔的湖水沐浴,可以治療關節炎、風濕、皮膚病;有的湖水飲用後,可治療內疾,如消化不良、胃病、腸炎等症。

=高山牧場

該風景區外圍是高山牧場,綠草茵茵,牛羊如織;景區內的海子山主峰白雪皚皚,巍峨雄偉;山腰和各個溝壑,布滿森林和藥用植物,裡面鳥語花香,珍禽異獸生息繁衍;35個高山湖泊集中分布于海子山腳,如此布局,超呼人工精心布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令人驚嘆不已。

視頻

航拍四川阿壩州壤塘美景,依山傍水風光秀美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