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龙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佛龙井 |
大佛龙井产于中国名茶之乡——浙江省新昌县,主要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产品选用高
山无公害良种茶园的幼嫩芽叶,经摊放、杀青、摊凉、辉干、分筛整形等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扁平
光滑、尖削挺直,色泽绿翠匀润,香气嫩香持久、略带兰花香,滋味鲜爽甘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
嫩绿明亮,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风味。 在回山镇、双彩乡、镜岭镇、沙溪镇、澄潭镇比较著名。
新昌龙井茶2002年获国家商标局“大佛”证明商标注册。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
大佛龙井是新昌县主要名茶品种,为中国名茶三珍,1995年荣获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唯一的金奖。该茶选择县境高山无公害良种
幼嫩芽叶精细加工而成。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茶叶感官审评报告”中称“新昌大佛龙井茶”,经检验外形扁平光滑,
挺直尖削,形似碗钉,色泽嫩绿鲜润,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匀齐,品质优良,属浙江龙井茶中的极品。
中文名大佛龙井
外文名Buddha Longjing tea
产 地新昌县
来 历大佛寺村旁一个妇女的梦品质分类绿版、黄版茶形状扁平光滑 尖削挺直
历史传说
大佛龙井的来历,在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说的是很早以前有一妇人住新昌大佛寺旁的大佛寺村,一天夜里去大佛寺祀梦,忽见大佛
起身走到大殿外摘了几颗树芽泡饮,芳香扑鼻。妇人醒来找到这些茶树,依法采制泡饮,果然香高味醇,因此被称为“大佛茶”。
发展过程
新昌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制名茶,九十年代初成功开发了“大佛龙井”名茶,并作为全县区域公共品牌进行培育。
坚持走“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路子,促进了“大佛龙井”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快速突起,2003年获得原产地保护,
2010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该区域公共品牌由新昌县名茶协会进行监督和管理。
自然地理
新昌地处浙东丘陵山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了三大地貌类型:东南部的天台山、西南部的会稽山、
东北部的四明山连绵境内构成东南西部山地,多数山峰海拔在700米以上;境内中部除斑竹山奇峰独立外,
其他地形均为海拔200米~600米的丘陵台地;县境西北部为河谷盆地,海拔在100米以下。
2022 Baidu - GS(2021)6026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安顶乡绍兴市新昌县
详情
气候条件 新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全年各地平均气
温15℃-16℃,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茶树生长季节的4-10月的降雨量均在100毫米以上,而且降雨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多。
全县年均日照时数达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43%,特别是高山茶区雾日较多,山头常有云雾缭绕,对茶树十分有利。
土壤情况 新昌茶区土壤大多属残积和坡积的黄泥砂土与香灰土为重,一是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土层深厚。二是土壤表层有机
质丰富,肥力足,且由于地表水的作用,使土壤黄化,呈酸性反应,更宜种茶。
产地生境
大佛龙井茶生长于唐朝诗仙李白曾经为之梦游的浙江新昌境内环境秀丽的高山云雾之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这首名诗歌颂了天姥山的横空气势。天姥山是新昌
一邑之主山。在新昌县东南围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属道教第16和60福地,层峰叠嶂,千态万状,苍然天表。
会墅岭扼天姥山北道口,旧有鸟道可攀,今有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岭上台地气候凉爽。过会墅岭行5公里,能望见天姥主峰拨云尖,
因山顶常萦绕白云,故名。登山回望,群山为小,北有芭蕉、斑竹两大山(即大尖、细尖)遥遥相对,南至王会、牛牯、
万年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莲花峰拜倒脚下。山上有姥姥岩、天姥鹰、天姥馍蹲牛岩、鸡笼岩等。
品质特点
特点:产于群山环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的高山之中,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常饮有明目、利尿、降脂、抗癌和防止衰老等多种功效。
大佛龙井茶有二款基本定型、具有二种不同风格的茶品,按新昌土话叫绿版、黄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品茶的外形色泽和香气的不同追求:
绿版——它的主要特征是要求所炒制的茶叶绿多黄少,达到色泽嫩绿鲜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杏绿明亮,
叶底细嫩成朵。在炒制上努力做到在无青草气的前提下尽量使茶叶青翠碧绿、清香持久。即达到“绿无青气”,所炒制的茶其色、
香、味自有其特色。尤其是其栗香、果香较为显著。
黄版——它的主要特征是要求所炒制的茶叶黄多绿少,这种黄多绿少的款式据说是新昌大佛龙井开创之初,借鉴、仿制外地龙井茶而形成的。
这款茶的主要特点是香高味浓,即高香味较重,后续栗果香较为明显。在炒制时主要要防止高火可能带来的焦、苦味,做到“黄无焦味”。
上述二款茶品是典型的色泽,中间变化主要由炒制方式、炒制火候不同形成不同的风格,目的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爱好不同而为之,
与茶叶品质、品种、产地、土壤、气候、生长环境没有因果关系,各款茶在做到“绿无青气,黄无焦味”的前提下,总体上要符
合大佛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尖削挺直,色泽绿翠匀润,嫩香持久沁人,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具有典型的高山风味之要求。
制作流程
大佛龙井采制技术相当考究。俗语道:“大佛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一斤大佛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叶,
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大佛龙井。
1、青叶采摘:大佛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
说明高级大佛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大佛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
其次大佛龙井的采摘也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大佛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叶,故极为名贵。
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2厘米。
2、鲜叶摊放: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
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大佛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提高茶叶品质高级大佛龙井的炒制全
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tà、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
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
形俱佳的大佛龙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
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
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
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
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6、分筛: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7、挺长头: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8、归堆: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9、收灰:炒制好的大佛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
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大佛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经此处理后的大佛龙井,在室温干燥环境
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经过以上工序炒制的大佛龙井,形状扁平光滑;色泽嫩黄似糙米色;
汤色碧绿清莹;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又较好地保持了天然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历史文化
民俗 新昌山区茶有在自家特砌的“三眼灶”里制作“名茶”的传统手艺,每年清明前后,将采摘下的青叶在铁锅内翻炒杀青,
杀青之后是揉捻。揉捻时需要在簸箕内将杀青或炒制后的茶叶握在两手内,有团揉、滚揉、边揉边捻。最后经过整形,
反复抖、炒,固定形状,把茶做成条索形。民间俗称为“炒青茶”,这种农家自制名茶,条索紧结、匀直,芽峰显露,
色泽翠绿,清香味浓,且耐冲泡,成为当地农家送礼待客的高档茶叶。
史情 天姥山不仅以天神叫“姆妈”知名,而且以高雅文化名山著称。晋朝前为人迹罕至的莽地区,南朝谢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
直至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于此通道险要地段,名声大振。谢灵运诗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
还期那可寻?”南朝宋元嘉间朝廷闻天姥美名,遣名画师楷模山状于白团扇上。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
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
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品牌价值
在2009年12月由农业部主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一项权威评估报告中阐述道,“大佛龙井”:
以17.34亿元的品牌价值成功入选“200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成为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2013中国茶叶大会暨新昌第七届大佛龙井茶文化活动”中,大佛龙井品牌价值从2012年22.91亿元又提升为25.82亿元,
继续列为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并荣获“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
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