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口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口镇位于偃师市南部万安山北麓,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4公顷,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毗邻郑州、洛阳航空港,境内县、乡公路纵横,交通通讯便利,县道府李路横穿东西,火焦路纵贯南北与207国道相连。无公害农产品闻名域内外,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775万元,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9404万元,同比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548万元,同比增长31.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0714元,同比增长11.4%;财政收入完成1866万元。[1]

乡镇简介

大口镇位于偃师市南部万安山北麓,毗邻郑州、洛阳航空港,境内县、乡公路纵横,交通通讯便利。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4公顷,辖28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大口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为大口镇的工业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沿革

1949年设六区,1958年改大口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91.3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大口、温村、韩村、袁寨、张村、张大寨、符寨、引礼寨、郭村、翟寨、宋村、董村、翟湾、焦村、马村、曹寨、铁村、山张、肖村、南寨、西寨、经周、经周寨、南窑、宁村、后周、吕桥、草庙28个行政村。

2013年8月30号,是大口镇群众值得永久记忆的一天。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同意偃师市邙岭乡、大口乡撤乡建镇的批复》,撤销大口乡,正式设立大口镇,这是大口全体干部群众多年期盼的集体愿望和强烈心声。

健机制夯基础,基层党建日益加强。全镇共有党员1637名,村两委干部193名。近年来,镇党委把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村级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和基础,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各行政村千分考核办法》,把工作成效与村两委干部工资报酬挂钩,充分激发和调动其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严格落实每月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积极推行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规范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实行"阳光政务",杜绝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大文明齐抓,社会事业快速进步。镇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全镇中小学19所,在校生4800余人,2013年来先后投资184万元改善教学条件;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共有镇卫生院和村级集体卫生所24个,农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6.1%;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有线电视普及率明显提高。不断完善文体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文化共享工程,进一步丰富干群的物质精神生活;社会大局更加稳定,连年被洛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产业结构

全镇工业发展突出特色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镇南部沿山一带,铝钒土、大理石、花岗岩、石英砂、石灰石和煤炭等资源丰富。全镇工业发展形成了耐火材料、石雕刻等优势产业,其中高档窑具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莫来石系列产品畅销日本、南韩、西欧等国际市场,大理石雕刻艺术闻名遐尔。通过整合提升,提高了偃师市光明高科耐火材料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镇已引进洛阳煤电集团常村二矿、贾庄坡铝土矿等3家投资超千万元的企业项目建,总投资超千万元,工业经济逐步形成了光明高新技术产品为先导,以传统煤炭产业为支撑,以新兴铝矿为后续的体系。大口镇正从资源大镇向工业强镇转轨。[2]

资源优势

大口镇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是洛阳市著名的蔬菜大镇、畜牧大镇。在大富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协会、养殖协会的带动下,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1283公顷,出现了肉牛、生猪、蛋鸡等养殖专业村,大雁等特色养殖也初步兴起,初步形成了以种带养的良性循环,拥有"大口牌"蔬菜商标。 大口镇是洛阳著名的矿产大乡,境内沿山一带铝矾土、大理石、花岗岩、水泥灰岩、铝氧灰岩和煤炭等资源蕴藏丰富。全乡探明铝矾土储量达3000万吨;仅山张矿区优质肉红玉、彩云玉、虎皮黄等大理石储量即达1807万立方米;雪花青、米黄玉、芝麻点玉、豆砂青、玫瑰红、紫红玉等花岗岩储量达12.6亿立方米;水泥灰岩铝氧灰岩储量达5704万吨。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步伐逐步加快。大口镇拥有原煤、铝矾土、石英砂、堇青石等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已探明原煤储量1500万吨,铝钒土储量3000万吨。全镇各类工业企业达30余家(其中耐火材料企业6家,建材企业5家,钢制办公家具企业4家,铸造企业3家,石雕刻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10家,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0.9亿元,初步形成了资源开发、耐火材料、钢制办公家具、石雕刻等四大支柱产业。其中光明高科耐火材料制品有限公司连年来工业产值均超亿元,上交国家税金四百多万元,连续十年进入偃师市"工业企业50强"。偃师市唐人石雕有限公司拥有大型行吊、石锯、切边、磨光、精雕设备几十台部,可生产14类石雕文化景观系列产品。

大口镇依托矿产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建设投资环境,强力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了原煤开采、耐火材料等块状工业经济。

农业基础稳固,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巩固传统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突出大口特色,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推进无公害蔬菜种植、绿色养殖和生态林、经济林建设,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优质小麦、蔬菜、林果、养殖四大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其中优质小麦基地达3万亩,年产粮食3万吨左右;蔬菜大棚3000个,蔬菜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蔬菜5.2万吨;规模以上养殖户达85家,蛋鸡100多万只,年出栏生猪10万头;各类果树种植面积6000余亩,生态造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82%;农业专业合作社达14家,其中偃师市会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河南省示范农业合作社";我镇被确定为洛阳市"近郊蔬菜基地",多次被洛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建设先进乡镇"。

区域特点

乡南部牛心山区有环境幽美的省级森林公园和景色宜人的四道沟自然风景区。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牛心山、峰峦叠嶂,林木葱茏,河潭遍布,有省级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幽美,庙会文化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度假、休闲、旅游场所。大口镇积极推介牛心山风景区开发项目,引资550万元开发旅游资源。预计建设完工后的牛心山旅游开发区将融山水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自然人文景观丰富。镇区境南部的双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96%,内有桃花溪、响水河、狼洞沟、17孔古式窑洞、二鬼摔跤等自然景观30余处;每年农历二月十四牛心山庙会文化历史悠久,慕名前来香客络绎不绝。

全乡高效农业发展迅速,粮经之比达到6.5:3.5。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大口镇着力在南部以无公害核桃为主发展小杂果种植基地、在中北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在北部发展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全乡已建成了韩村、张村、曹寨、大口、草庙等温棚蔬菜种植园区,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819公顷。养殖业结构调整方面,逐步向一村一品发展,出现了一批肉牛、生猪、蛋鸡、长毛兔等养殖专业村。初步形成以种带养的良性循环,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大口镇已与洛阳春都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签约,发展无公害种植、养殖业,蔬菜大镇、畜牧大镇发展已成规模,拥有洛阳市第一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大口"蔬菜商标。大口镇已逐步形成了"南果北菜+区域特色"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格局并努力向"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发展。

大口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全乡有日光温室1800个、塑料大棚1500个、中小棚1000个。菜农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有番茄、芹菜、黄瓜、豆角等多个品种,不仅在本地受欢迎,还销往三门峡、郑州等地。[3]

教育发展

河南省偃师市大口镇中学位于偃师南部坡岭地区,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偃师三中、大口公社五七高中,1983年改为大口乡中,是偃师市明星学校、偃师市名校、洛阳市示范初中,并于2005年9月21日通过洛阳市规范化初级中学验收,11月4日获得奖牌,成为第一批洛阳市规范化初级中学。我校占地90余亩,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94名教职工。学校建有综合教学楼、教职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学生伙房和连接南北两院的地下通道,拥有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等。学校的体育场占地40余亩,有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足球场、水泥篮球场等。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该校的远程教育装置和多媒体教室正在筹建中。学校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分布合理、设施齐全、绿化到位、环境优雅,是名副其实的"庭园化单位"和"花园式学校"。

招商引资

大理石、花岗岩板材加工项目:该项目位于偃师市区西南25公理大口乡山张矿区内。项目区内大理石、花岗岩资源蕴藏丰富,花色品种奇异,石质坚硬、抗压、抗折度大、光泽度强,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大理石储量达1807万立方米,花岗岩储量达1.26亿立方米。经地质勘查初步探明大理石品种有肉红玉、彩云玉、虎皮黄等品种;花岗岩有雪花青、芝麻点玉、紫红玉、米黄玉、玫瑰红、豆沙青、牛肉红等品种,其中雪花青、米黄玉为稀世珍品。 项目区距207国道10公里,距陇海铁路17公里,距开洛高速公路23公里,均有省道或市道与其连接,交通十分便利,水、电供应充足。相邻马村石雕刻艺术工艺精湛,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建设大理石、花岗岩板材加工项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理石、花岗岩经加工后可广泛用于装饰、建材等行业。随着众多消费者对家庭装饰、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大理石、花岗岩板材制品将越发受到青睐,该项目 前景良好。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优化环境、强力招商、做大四行、争创和谐"的发展思路,求真务实,社会各项事业均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775万元,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9404万元,同比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548万元,同比增长31.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0714元,同比增长11.4%;财政收入完成1866万元。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镇面貌日益改善。不断加大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强镇区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镇区建设"七个一"工程深入推进,除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完善规划外其余均实施到位。抢抓时机,适时启动镇区部分路段改造工程,投资1400万元沿街门市改造项目已全面建成;投资2000余万元的府周路大口段已全线竣工,投资120万元的五丰库坝段已修复完工,全长3公里,总投资200万元的张引路修复工程,已全面投入使用,极大改善群众地出行。

特色村屯

董村位于偃师市大口镇最东南的山区,是一个贫困村,其中第七村民组只有40户人家,210口人。年复一年,董村已经走出了很多人才,说起考大学,村民们认为"很平常"。村长刘世通说,全村村民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尊师重教"。

偃师市大口镇西寨村,位于大口镇西南三公里,原村名肖村西寨;万安山北,丘岭地区全村两千多口人;该村虽地处坡岭地区,然全村民间文化传承尤盛,吹拉弹唱人才层出不穷,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先辈文化基业,现将西寨村戏剧发展作一特写,以作纪念:"民乐国昌盛,乐民趣无边。戏如春雨露,苑内花更鲜。华夏文明数千年,戏剧文化洛偃传,鼓锣镲钹琴弦伴,舞台虽小天地间。帝王将相忠奸辨,官场民间贪与廉,世间百态恶与善, 告诫世人愚和贤。文明和谐全民建, 全靠科学发展观,安居乐业民心愿, 精神文明大如天。国策民心齐协力, 城乡一体在发展,民乐戏苑戏乐民, 园中梦内梦中原。"

据考,1928年至解放初期,西寨村爱好者自发组织为了祭祖拜神的海神班,由李书奇、李书梓、李永法、李新俭、李长福、李长学、杜玉泉等组成了第一支文艺团体,从此,宁静的山村有了新的活力。

解放后,1952年春,由于社会发展,群众对艺术水平要求提高,众乡绅协商,由杜玉泉出面聘请登封的刘金水老师,第一次进入西寨村指导排戏,轰动全村。该村参与人员有,主弦李玉章,武场李泽生、李元洪、李宗元、李东元;演员:李战报、李文彪、李遂生、李绍白、李进帅、李凤五,李克贵等;演出节目《马棚封官》,当时因无有服装等级,所有演员一律身披包袱,头顶手巾,但是他们仍然一丝不苟地为村民演出。

1953年,随着社会发展和群众对艺术水平提高,特请杜玉泉出面聘请老艺人,河南曲剧创始人耿庚辰,段章芳,石坝李银珠对西寨村演出剧目进行指导,在李彦超率领下正式组成文艺团队,村里群众情绪高涨,遥相呼应,自发捐粮捐款捐物,筹集经费。为聘请段章方、李银珠老师排戏,西寨村李万章赶着牛车,在自家油房备十斤棉油,两袋小麦作酬谢;乐队李玉章、李祖告、李少竹,武场李泽生、李元洪、李东元、李宗元,演员有以上人员增添李贵宗、李黑、李东盈、李进安、李少卿、李振松、李彦章,排出剧目【吊打宝童】【斩荆堂】【雷公子投亲】【吵楼】【三法司】【血手印】【徐延昭买子】【金镯玉环计】,优秀剧目到寇店的常村,朱窑,高龙的燕楼,等地演出;1956年,戏剧发展增速,艺术水平提高,村绅李占奎先生提出,要打破封建意识,新增一批妇女演员参与,李凤彩、李新桃、李桂枝、杜爱群,男演员李万松、李焕章、李建书、王秀铎、魏永和、李明理、李五辈、李德金、李书修;新增剧目【白蛇传】【打銮驾】【丝绒计】【赵氏孤儿】【卷席筒】【三滴血】。

进入1960年,西寨村建立第一个党支部,李书田任西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西寨村戏剧事业,更新换代,吸引一大批人才加入,形成以李少竹、李旭峰为核心的文艺团体,使剧团增添新的活力;文场李少竹为主弦,配李旭峰二胡,李风元三弦,杜守仁笛子,武场李泽生、李正祥、李竹林、李书修,演员:李彦章、李建书、李进峰、李少恩、李国捞、李万松、李铁安、李晓林、李风山、李松峰、李占土;女演员李祖凡、李新菊、李爱月、李巧月、杜爱菊、杜爱仙、李爱桃、李淑彩。

1965年,根据国家形势,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根据在登封县曲剧团任导演的李少白先生提议,转入时装剧的阶段,排演出以新人新事,助人为乐,好人好事,及抗日战争,为题材新剧目【三世仇】【审椅子】【瓜田会】【借牛】【买牛】【扒瓜园】【两块八】【逰乡】【掩护】【生死关头】【送宝书】【家庭讲用会】,主弦以杜守仁为主,到四乡八邻演出,当时全村群情激发,涌现出为文艺事业的无名人物,如于清奇,于清卷弟兄两个,剧团在寇店常村演出期间,倾盆大雨连续几天,当时全村只有十三双胶鞋,他们千方百计收齐,冒雨送到演出地,李万升跟随不辞辛苦,点当时只有两盏气灯手冻红哈口热气,无怨无悔;当时山区小村,在生活难以维持情况下,靠的是各家各户兑煤油,夜间拍戏,白天生产,但演职员工,不管狂风暴雨还是冰天雪地,从不间断,群情激昂,毫无杂念。

1968年,各地成立革命委员会,西寨村革命委员会主任李书田,选派李金龙同志挂帅,并李春祥同志负责带队,特聘请登封县级曲剧团导演李少白导演执导排戏,新增加人员,李书克、李太保、李明智、李明欣、李从进、李银爵、李克民、李风军、李少军、李兆轩、李留建、李爱玲、李玉静、李小平、李淑民、李景芳、李葡萄、李春月、李淑月,排出了现代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掩护】【沙岗村】【渡口】【门合探家】【槟榔下战斗】【两块八】【游乡】【刘四姐】,配合以前剧目,为庆祝各村成立革委会巡回演出,有学校教师李春祥、李万青、李旭峰、李宝川、李振林等同志参与李振松老师编写大型组剧【大联合】【西寨水塘颂】,有音乐教师李万青老师谱曲,李少白老师导演,剧团全体人员参加演出,乐队以杜守仁曲胡,李万青板胡,李风元三弦,李旭峰二胡,李兆轩唢呐,李元镜笛子,舞场李泽生、李正祥、李竹林、李书修。曾到巩义赵城,寇店朱窑、常村、封沟,高龙辛村燕楼,顾县木阁沟,大口焦村、大口剧院、曹寨、肖村、南寨等地义演,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达到了西寨曲剧团空前盛世。

70年代初,第二代党支部书记李继生同志派遣李贵普任领导,增添新人员李淑芳、李竹芳、李竹平、李双月、李趁英、李爱民、李占芳、李润灵、李军若、李风亭、李会民;在继承老戏剧目基础上,配合老演员,参加排出剧目【山鹰】【柜台内外】【前进路上】【朝阳沟】【出差记】】【点点红】为公社每年劳模会演出。多次受到表扬和奖励。为庆祝大口公社在1973年劳模会在焦村煤矿召开,连夜赶排节目,李进峰,李少恩,李建书等剧组人员,三天内背词带排完成任务;赶排【山鹰】,派魏永和登封取剧本,时至风雪封山,步行爬山,且只有半天时间,魏永和同志顶风冒雪,不畏严寒,按时取回。无名英雄,层出不穷。

1979年,打开新篇章,全国人民在粉碎四人帮,重新恢复古装戏曲,腊月初三,村党支部研究春节文艺演出,党支部书记李永乐派,由李会民、李二涛重新组建,开始古装戏排练,当时服装从腊月初七组织八台缝纫机,做戏箱,做道具,但毕竟是古装戏,演员缺乏经验,由李彦章为总导演指导,搜集剧本,杜守仁设计唱腔,由于演职员工齐心协力,终于春节是没有辜负村民期望,【天河记】【搜杜府】【胡延庆北国认父】【清风寨】【徐延昭买子】。文场曲胡及唱腔设计杜守仁,二胡李伟芳,李向娟,三弦李凤元,笛子李元镜,李德生。武场李会民、曹留通、李振涛、李宏栓。演员李建书、李进峰、李振松、李有治、李 万松、李国捞、李少军、李占土、李尚仁、李凤停,李军若、李小民、李铁桥、李进帅、李润灵、李淑静、李花民、李彩霞、李爱欣、李爱民、李嫩菊、李巧玲、李淑灵、李育红、曹松会、李笑灵。

1980年,冬天任务紧急,经研究决定将剧团集中至离村四里果园,昼夜排练,吃住现场,此次请来了已在河南省曲剧团导演组的李少白先生亲临精心指导,新剧目【大保国】【二进宫】【丝绒记】三部【徐延昭买子】【打银安】【白金庚私访】【巧断】【三子挣父】【小包公】【斩皇子】。特别是李二涛,李振松具都是六旬以上,夜间十一点后,两位老人互相参扶,顶风冒雪,翻过三十米深沟,早上六点赶到现场,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李进帅老人,背词吃力,自备油灯,为不影响全剧进度和其他演员休息,卷个小纸筒,套在灯上彻夜不眠,此举激动人心,赢得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

83年以后,戏剧进入低谷,时隔12年后,1995年支部书记李贵普,与曹留通、高秀英夫妻协商,以曹留通为主,李彦章、李占报配合,聘请外地剧团主要演员,与本村原来演员李建书、李进峰、李彦章、李振松、李有治等进行春节演出,从此自1995年至2013年18年间每年春节都有外地和本村精彩的戏剧节目。

梨园春节目喜迎新世纪,戏剧事业风靡全省,2000年西寨村河洛大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明治同志,河洛大鼓洛阳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占土同志,又一次掀起了西寨村沉默了15年的文艺高潮,当时西寨村党支部书记李贵普,派李正范为主,李明治、李占土、李元镜、李彦章组成的领导班子,吸收李建书、李进峰、李振松、李遂照、曹留通、李少军、刘建生、李铁创、李振涛、李松臣、李有智、高秀英,铁小梅、郭润霞、郭连芝、赵风密、宁文红、谢素红、李普桃、李桃灵、姬小红、李占菊、吴凤琴、李风元、李德生、张金偏、张黑丑、闫宝良、李会范,排出【打銮驾】【花厅会】【三子争父】【拉荆芭】【大保国】【二进宫】【搜杜府】【小姑贤】【见皇姑】为西寨村后来的文艺团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1年,有于李正范同志工作调动,村党支部书记李幸乐派出李会民、李国捞、李元镜重新组建文艺团体,新增添张艳红、宋小梅等,新排出【清风亭】【钓金龟】【柜中缘】【招风树】【铡西宫】,【丁郎认父】并到临村经周,杨裴屯,朱窑演出。

2003年,由于人员变动,李会民、李国捞重新组建文艺团体,并由李明智提议共同商定为偃师市大口乡西寨村民乐戏苑,全班人员李会民、李国捞、曹留通、李遂照、高秀英、李彦章、李建书、李进峰、李振松、李有智、李明治、李占土、刘建生、李铁创、李松臣、闫宝良、李普桃、李桃灵、李占菊、宋小梅、张艳红、姬小红、郭润霞、宁文红、杜中普、李万章、于清卷,在原来剧目基础上,重新调配人员,增加【借妻】【桃园雨】,以高秀英为导演,曹留通为舞场,李遂照曲胡,张金偏,张黑丑二胡,李风元三弦,李振松低音胡,李振江电子琴。

2004年春节,将【铡西宫】录制成光盘,到洛阳唐寺门,嵩县竹林寺等地演出。2006年参加巩义宋陵公园戏剧汇演,参加偃师市西亳文化艺术节,增添李治国,排出【铡太师】,完善了刘公案前三部。

2008年,李五辈同志参加领导班子后,排出【曹宝山招亲】【仓娃出嫁】【蜜蜂计】【识破蜜蜂计】【进京赶考】【含冤坐监】【金殿受封】【仓娃坐监】【斩张仓】【卷席筒】。除每年春节为本村活跃文化生活外,到附近农村演出,并于2011年至2013年参加偃师市农民剧团汇演,2011年演出【斩张仓】,2012年演出【铡太师】,2013年演出【借妻】。

近几年,由于党支部书记李明军、村长李孝祖大力支持下,有演职人员慷慨解囊,自己捐款和企业家李明军,李孝祖,李德欣,李相雷,李经太,李进常,捐资赞助,购买服装道具,现新增加演员队伍张丽萍、杨荣、孙月红、杜中臣、李建修、李军若。

梨园花开永芬芳

西寨村戏曲文化历史,从1928年到现在已有85年历程,由当初的海神班拜神祭祖,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受尽了艰难困苦,历经了岁月磨难,度过了历史沧桑,有多少为此付出,有多少为此痴迷,有多少为此艰辛,有多少为此欢乐。为戏曲事业贡献,为戏曲事业悲欢,为戏曲事业苦恼,为戏曲事业呐喊。也曾有五代参与,也曾有父子同台,也曾有兄妹携手,也曾有夫妻同乐。西寨村五代参与,第一代李书枝、李书奇,第二代李长福、李长学,第三代李进帅、李宗帅、李占报、李占土,第四代李东盈、李德金,第五代李五辈。有李永法、李玉章父子,李新俭、李万青父子,李焕章、李进峰父子,李泽生、李淑静父女,李振松、李治国父子,李登周、李有治父子及孙女李景芳、李淑芳、李育红三姊妹,兄妹杜爱群、杜守仁、杜爱菊、杜爱仙四人,李少白、李少恩、李少军、李爱桃兄妹四人,李建书、李巧月、李爱欣及侄女李彩霞,李书克、李爱月兄妹,夫妻有杜中普、张艳红,李少军、赵凤密,李振涛,郭莲枝三对。此段时间曹留通、高秀英夫妻,功不可没,寒冬腊月在外地演出,心系剧团,雪里雨里,从不间断。姊妹花李景芳、李淑芳、李育红三姊妹,李葡萄、李桃灵、李润灵三姊妹,李竹芳、李竹萍二姊妹,全家参与多人,数不胜数,真称为全村各户上阵,人人都是戏迷,为戏曲做贡献不辞辛苦,为戏曲做贡献默默无闻,为戏曲做贡献忍气吞声,为戏曲做贡献不怕牺牲。为排戏子女助威呐喊,为排戏丈夫送灯打伞,为排戏父母助阵保镖,为排戏戏迷抱柴取暖。

文化是民族文明之传统,戏剧是民族之精神,只有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才能证明中华民族的振兴,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梦想,建成小康社会,更应该发展文化产业,活跃文化生活是今后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在新一任中国领导人带领下,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小康社会历历在目,活跃农村文化是迫在眉睫,也是爱好文艺者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不可推卸。

地方名人

董全贵,大口镇翟湾村小学董全贵老师荣获2007年希望工程园丁奖,并和该校的7名学生走进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演播大厅,参加了颁奖晚会。 希望工程园丁奖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教师颁发的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奖励在我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倡导尊师重教、关心支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社会风尚,推动希望工程深入开展。已有5100余名农村教师获此殊荣。董全贵是偃师市大口镇翟湾小学唯一的教师、校长兼总务后勤。他一个人在这个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山村中撑起个这个学校整整38年。他教数学、语文甚至体育,他教学前班直到六年级。翟湾小学仅有7名孩子。他的事迹也感了一大批人,董全贵曾获得"曾宪梓教育奖"等很多荣誉,此次是他再次荣获国家级教育奖项。

2007年12月16目晚,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联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出的"春暖2007希望工程园丁奖"颁奖晚会隆重举行。共有63名来自全国希望小学和山村小学的老师获得2007希望工程园丁奖,其中有6名典型教师代表参加了颁奖晚会,董全贵是河南省唯一参加此晚会的教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