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銀橋鎮一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理市銀橋鎮一中始建於1985年,迄今已有24年辦學歷史。學校坐落在風光秀麗的洱海與點蒼山之間,靈泉溪水從旁流過,校園占地61畝,四季綠樹紅花,是個花園式學校。學生以白族為主體,來自銀橋鎮內的8個村公所,招生區域內人口約2.9萬人。
學校簡介
近年來,乘着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學校在州、市政府大力扶持下,爭取到國家排危資金55.5萬元,鎮政府籌集資金822.5萬元,征地33.81畝,新建一幢2430平方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學大樓、兩幢教師宿舍、一幢學生宿舍樓和一個師生食堂,建起一座擁有綠茵足球場和400米環形跑道的運動場。新建築面積達7126.79平方米,學校總建築面積計10798.2平方米。成為一所設備齊全、管理措施得當,充滿青春活力的初級中學。
師資力量
銀橋一中師資力量較強,學校68名教職工中,有黨員20多人,高職12人,中職21人,初職30人,本科15人,專科48人,學歷達標率100%,教師平均年齡32歲。全體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科學研究和繼續教育培訓,獲得優良成績。
在新的歷史時期,在教育改革發展大潮的強勁推動下,銀橋一中正昂首闊步,奮發向上,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省「一級三等」學校,繼而建成省內知名、州內一流的農村初級中學。
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從而達到其最終的目的—— 形成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以及對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於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習慣能決定人的命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陶西平說:「養成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1]」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說:「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以導致事業的成敗,最根本的教育就是養成教育。」
着名教育專家關鴻羽說:「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是教給少年兒童終身受益的東西,它與素質教育[2]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 ↑ 把握新時代基礎教育發展新要求,搜狐,2020-12-16
- ↑ 素質教育是重點,備考重中之重有哪些?,搜狐,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