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维德花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维德花瓶(David Vases)全名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象耳大瓶,是1351年在景德镇生产的一对青花瓷大花瓶。因其对元代青花瓷研究的重要意义,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成为BBC评选的100件代表世界历史的标志物之一,現藏於大英博物館。[1]
基本信息
大维德花瓶,学名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共2支。
其中一支高63.8厘米,最大直径19.6厘米,重7.7千克[2];另一只高63.6厘米,最大直径22厘米[3]。
这一对花瓶是奉献给寺庙的供器,因此在样式上吸取了商周青铜器的造型。瓶颈部位有一对象耳,象耳底部与瓶身连接处有深刻的磨损痕迹,应为曾经长期悬挂铜环所致。
瓶身划分为平行的9条带状区域,在每一区均以釉下青花的技法绘制了一共8种不同主题的图案,自上而下分别为:缠枝扁菊,蕉叶,飞凤灵芝,缠枝莲,四爪云龙,海涛(共2层),缠枝牡丹,覆莲杂宝[4],堪称元代青花瓷纹样大全。
兩隻瓶子上的紋飾基本一致,只是局部有些差別:一隻瓶子頸部有楷書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郷德教里/荊塘杜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浄一元帥打供」,其瓶頸部繪有一鸞一鳳,鸞尾如火焰捲曲,鸞首在下,做向下俯衝飛翔狀,鳳尾有三條翎羽,猶如飄帶,鳳首在上,做向上飛翔狀;瓶身繪蛟龍一隻,龍首、龍身皆向左,呈現一種疾行狀,龍嘴大張,兇惡威猛無比。另一隻瓶子頸部也有楷書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郷德教里/荊塘杜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吉日捨。星源祖殿胡浄一元帥打供」,瓶頸部也繪有一鸞一鳳,不同於另一瓶的是:鸞、鳳皆做向上飛翔狀;瓶身所繪的蛟龍龍首向右,龍嘴微開,較之另一瓶上的蛟龍似乎溫和一些。[5]
這一對花瓶产于元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因此这一对花瓶也被称为至正型花瓶。
题记
大维德花瓶最重要之处在于颈部的楷书题记,
颈部题记 合计五行六十三字,内文及位置完全相同,原文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 ∕ 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 ∕ 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 ∕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吉日舍 ∕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由于手工烧造条件形成的差异,其中一支较为清晰 。
题记注明:元代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农历四月的一个黄道吉日,一位来自信州路玉山县名叫张文进的男子将这一对花瓶和一樽香炉供奉给星源的一间祖师道观,以祈求合家平安。
信州路为元代行政区划,包括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及周边地区,玉山县为信州路所领五县之一,元代与20世纪区划大致相同,在景德镇东南约120千米。星源即江西省婺源县,在景德镇正东约85千米。按照宗教供奉习俗及地理方位关系判断这对花瓶产自玉山县,因而可以推测制瓷中心景德镇至少1351年就已在生产青花瓷。同为题记中提到的香炉至今下落不明 。[6]
形制
最初花瓶的形状仿青铜器。
象耳细节 在象头形状的瓶耳上附有瓷环。瓷器最早于公元600年左右产自中国。这种将普通粘土巧妙地制作成精美物品的制陶术吸引了历史各个阶段的人们和全世界人们的目光。这些制作精美的瓷器在当时是为皇宫、国内市场而造,或用于出口的。中国的制陶术直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这对花瓶为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1892年-1964年)所有。他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中国瓷器藏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