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红根腐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蒜红根腐病
大蒜染病后,根及根颈部变为粉红色,地上部无明显症状。生长后期,生长有些不良,下位叶变黄或枯死,这时往往已感染病菌。病株根局部或整体变为红色,或者腐烂、或者萎蔫,根须腐烂脱落,根量减少,茎盘肥大。该病害呈慢性症状植株顶端受害不明显,但鳞茎变小,染病根逐渐干缩死亡,新根不断染病,也不断地干枯,影响鳞茎生长发育。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大蒜红根腐病
病原中文名:洋葱(棘壳孢)红根腐菌
病原拉丁学名:Walker et Larson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为害部位:根及根颈部
为害症状
大蒜染病后,根及根颈部变为粉红色,地上部无明显症状。生长后期,生长有些不良,下位叶变黄或枯死,这时往往已感染病菌。病株根局部或整体变为红色,或者腐烂、或者萎蔫,根须腐烂脱落,根量减少,茎盘肥大。该病害呈慢性症状植株顶端受害不明显,但鳞茎变小 ,染病根逐渐干缩死亡,新根不断染病,也不断地干枯,影响鳞茎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球状,褐色,散生,其孔口及孔口周围生多数刚毛。刚毛暗褐色,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梗线形细长,基部分枝,无色,具多个分隔;产孢细胞短,无色,从孢子梗横隔之下生出,瓶生式内壁芽生产孢;分生孢子单孢无色,表面光滑,直,圆柱形。
传播途径
病菌长期在土壤中习居和越冬,遇有范围较大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即可发病和扩展。病菌在25~30℃下发育最为旺盛。除大蒜外,还侵染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作物。病根上的厚垣化菌丝残留在土壤中,构成下茬作物的侵染源。 该病害为土壤传染型病害,连作年数越长为害越大。
发病原因
大蒜的根腐病主要发生在播种时期,引起根腐病的主要原因大致是选种不慎、*壤未经消毒等原因。另外七八月分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以及栽种*壤连年重茬导致病菌感染也容易引发大蒜的根腐病。 在大蒜的发病初期会从根尖开始腐烂,而后次生根相继腐烂,最后导致植株连蒜母一起腐烂,腐烂处有恶臭味,并引发地蛆及其他寄生性害虫。 [1]
发生规律
大蒜根腐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影响发病的原因是温度和湿度,适宜发生在4-39℃范围内,温度高、湿度大发病重,大蒜根腐病一般在出苗后2-3叶开始见病,翌年2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3月为发病末期。
易引起大蒜根腐病的原因主要有选种不慎、未进行土壤及种子处理等,一般来说大蒜早播田发病重于晚播田,在出现连续阴雨天的时候,还会导致土壤湿度大,病菌繁衍活跃,扩散蔓延快。 [2]
防治方法
防治大蒜的根腐病首先就要从播种管理开始做起,播种的适宜温度最好保持在18-20℃,若是在寒冷地区则要结合天气变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另外在春季大蒜返青之后若出现大面积的叶尖干枯、植株矮小的情况的话,一定要额外引起重视,因为这是典型的根腐病发病前兆。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前一定要对*壤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根腐病的发病几率,同时在播种用药剂拌种蒜能预防大蒜根腐病发生,建议每100公斤种蒜瓣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150克、金太龙200克加水8公斤均匀喷洒蒜种,晾干后播种。 而对于生长期发生根腐病的蒜田来说,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灭菌成(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0克、氨基酸类液肥如(金太龙或蒜田保护剂)200克加水30公斤喷雾或灌根,隔5天防治1次,连防2~3次。发病严重的植株和死亡植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防止病害传染蔓延。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