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道之行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漢禮學家戴聖編著的《禮記》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為闡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和古人追求的「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模式。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其次闡釋了「大同」社會的理想模式;最後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進一步闡釋「大同」。全文節奏分明、變化有致、不拘一格,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1]

  • 作品名稱:大道之行也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體:散文
  • 作品出:《禮記
  • 編   者:戴聖

作品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2,選賢與能3,講信修睦4。故人不獨親其親5,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6、寡、孤7、獨8、廢疾者皆有所養9,男有分10,女有歸11。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12;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13,盜竊亂賊而不作14,故外戶而不閉15,是謂大同1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1. 為:是,表判斷。
  2. 與:通「舉」,選舉,推舉。
  3. 修:培養。
  4. 親:意動用法,以為親,親近。
  5. 矜(guān):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6. 孤:幼而無父的人。
  7. 獨:老而無子的人。
  8. 廢疾:殘疾人。
  9. 分(fèn):職分,指職業、職守。
  10. 歸:指女子出嫁。惡(wù):憎惡。
  11. 藏:私藏。
  12. 是故:因此,所以,這樣一來。謀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生。閉:杜絕;興:發生。
  13. 作:興起。
  14. 故:所以。外戶泛指大門。閉:關閉。
  15. 謂: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最高準則。同:有和、平的意思。

白話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創作背景

此篇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由西漢戴聖對戰國至秦漢的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大道之行也》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話,是為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孔子是因為生活在一個動盪不止、變亂紛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一個理想社會,所以才有了這番言論。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主題思想

此文在闡明「大同」社會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指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這裡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且各盡所能,這裡寄託着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

文中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折射出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乘,動盪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總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社會的幸福憧憬。雖然主觀目的,只是論說禮儀、闡釋古制、宣傳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卻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聖賢留給全人類的思想財富。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

寫法特徵

層次清晰,有條不素

此文的層次結構清晰明了,共可分為三層。

從開頭到「講信修睦」為第一層,它是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性說明。

從「故人不獨親其親」到「不必為己」句,為第二層,此處為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最後為第三層,總括並定名為「大同」,全面具體地展現了古人關於人類社會的構想。

  • 排偶句式的運用

文章的第二層全用排偶句式,如「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等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而又變化有致,不拘一格。讀起來抑揚頓挫,毫無呆板之感。

名家點評

雲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余建忠:什麼樣的社會是最美好最理想的社會?什麼樣的社會最為全人類所嚮往?人類歷史發展了幾千年,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們一代又一代地進行探索,但至今並沒有找到完滿的答案。然而,在中國儒家經典《禮記》中,我們的先哲早已描畫了人類社會的美好藍圖,這就是《大道之行也》。(《文學鑑賞》) [2]

編者簡介

戴聖(生卒年不詳):西漢今文禮學「小戴學」的開創者。字次君。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南)人,又據《成安縣誌》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東南)人。官九江太守。與叔父戴德俱學《禮》於后蒼。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時稱「小戴」。聖授梁人橋仁、楊榮。由是小戴有橋、楊氏之學。又曾選集古代各種禮儀的主要論述,編成《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 [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