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鹏古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鹏古城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文名: 大鹏古城

占地面积 100000 m²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保护级别: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处年代: 明、清

大鹏古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位于广东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是明清两代中国海防的军事要塞,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是鸦片战争肇始地,有明清的海防历史和滨海客家文化氛围。深圳又别称“鹏城”,即源于此。[1]

历史沿革

清初大鹏所原设防守千总一员,兵三百名。

顺治十三年(1656年),历史城墙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请改设大鹏所防守营,官兵五百名。

康熙七年(1668年),并大鹏所防守营入惠州协,归惠州协副将管辖,时该营官兵凡四百员名。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改大鹏所防守营为大鹏水师营,官兵九百三十一名。防所大炮共一百六十八位。

雍正四年(1726年),裁游击,改设参将一员,添设外委千把总七员,改隶广东水陆提标统辖。

嘉庆十五年(1810年),水陆区分,广东增设水师提督,驻虎门,设五营,大鹏为外海水师营,设参将一员,兵额八百名。

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该营所辖之洋面宽广,难于防卫,遂分设左右二营。左营即原大鹏营,兵额五百零五名,右营驻东涌所城,兵四百八十二名。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鸦片走私盛行及英人威胁日大,遂将大鹏营提升为协,增设副将一员,移驻九龙

咸丰十年(1860年),九龙地区转归英属,大鹏协所辖部分台汛位英界内,故被废置。

同治八年(1869年),该协左营实存兵四百三十名,右营实存兵三百二十名。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人租界新界及离岛地区,该协所辖汛台内全位英界内,故亦被裁设。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九龙寨城内之清朝官兵被英军驱逐,该协两营故亦被裁。

建筑特点

据清代《新安县志》记载,大鹏所城为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开筑,内外砌以砖石,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周围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面广六尺,址广一丈四尺,门楼四,敌楼如之,警铺一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 所城平面呈近梯形布局,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全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北门于明万历年间被堵塞),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研究价值

大鹏所城主要格局、街道及建筑保存相当完整。体现城外观的部分城墙及东、南两城门保存完好,城内现存有赵公祠、天后庙、华光庙、候王庙和十余座清代将军府第以及一批清代民居,其中尤以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保存最为完整和突出,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城镇规划建设史、明清民俗文化及岭南地区古建筑发展史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