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一阁书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一阁书目》,目录书。范懋柱等编。清嘉庆十三年(1808)扬州阮元文选楼刻本。此目嘉庆八、九年(1804至1805)间阮元巡抚浙江时,手订体例,命范钦八世孙范懋柱等编录而成。十三年复至宁波,属汪本校刻行世,世称阮目。

宁波范氏天一阁创始于明嘉靖间,阁主人范钦(1506—1585),字尧卿,一字安卿,号东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其书主要得自丰坊万卷楼,又与王世贞互相借钞,其宦游四方,亦尽力搜求,共达7万卷,筑天一阁以藏之。其名“天一”,是因为收得元代揭傒斯所书龙虎山天一池石刻,其取义则在“天一生水,地六承之”。范钦卒后,子孙世守不替,虽迭经劫火,损失惨重,然至今犹存,已历400余年,为海内现存最古的藏书楼。范钦生前曾编有《四明范氏天一阁书目》4卷、《范氏天一阁书目》2卷,皆佚。上虞罗振玉《玉简斋丛书》中有《四明天一阁藏书目录》2册,无编者,系据嘉庆七年(1802)钞本刊刻,为今存最早的天一阁目录。但分橱登录,遗漏殊甚。阮元巡抚浙江时命范氏后人编成此目,体例较为完善,为天一阁书目中较重要的一种。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目正编10卷,补遗1卷,范氏著作1卷,附《天一阁碑目》1卷。其正编10卷,先载乾隆谕旨,次载御赐《古今图书集成》1部10 000卷,次载御题书、御赐图各2种,次载进呈书602种,并附二老阁进呈书226种。以下则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著录图书4 914种53 799卷。加上补遗38种,范氏著作16种,则为4 968种。每书著录书名、卷数,卷数之下注版本,然后著录作者、刊刻时代及地点、刊刻人姓名等,并录序跋者姓名。其序跋有关本书版本源流及述作旨趣者多加摘录。间有图章,亦加著录。如《春秋权衡》17卷著录:“红丝栏钞本,宋刘敞原父撰,并自序其首,定为十七卷。淳熙十三年刘龟从题跋云:‘曾伯祖公是先生所作《春秋传说》、《例》、《权衡》、《意林》四书,元祐间被旨刊行,今吴蜀江东西皆有本。龟从修县学既成,锓版于中,以广其传。’”范氏藏书不重宋元,独以明刊本胜,尤以明一代修刊之方志,多世间孤本,海内藏家推为第一。其本多为嘉靖、正德、弘治所刊,民国间赵万里登阁编目,作《重整范氏天一阁藏书纪略》,有“纸墨精湛,触手如新,多作包背装,令人爱不忍释”之叹。又,范氏所藏钞本极其丰富,字体端庄,纸墨精良,也是十分讲究的精品。本目虽不记行款,然于刻书时间、地点、人物及原委,多有记录。钞本皆注界栏颜色,亦较具体,可为考版本者取资。其摘存原书序跋,亦有助于考镜源流。但该目时有漏略,稍后刘喜海任浙江布政使,为编《天一阁现存书目》12卷,较阮元多400余种,惜未刊行。光绪十五年(1889)薛福成官宁绍台道,发凡起例,属钱学嘉(恂)重编《天一阁现存书目》4卷,《凡例》云:“阁书经兵燹后,完善者鲜,……所存之书不及旧目十分之四。”民国19年(1930)杨铁夫重编《宁波范氏天一阁图书目录》1册,则在民国初年大盗薛继渭盗走图书千余部之后,因而比薛目著录更少。其后鄞县文献委员会有集资修葺天一阁之举,至民国24年完工,冯贞群编有《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10卷,凡阁中所藏,无论完缺,悉为著录,虽间有为阮、刘、薛诸目失载者,然劫掠之余,终非旧观。欲考天一阁藏书全貌,仍当以阮目为依据。本书所附《碑目》1卷系钱大昕修《鄞县志》时,与海盐张燕昌、范钦八世孙范懋敏同编,发凡起例,鉴定真赝,实赖钱氏。共著录自三代至宋元凡720余通,钱氏序云:“明代好金石者惟都、杨、祁、赵四家,较其目录皆不及范氏之富。”足见天一阁藏碑亦为明代之冠。

作者介绍

范懋柱,字汉衡,清代藏书家。浙江宁波人,范钦八世孙,乾隆修《四库全书》,懋柱进呈遗书638种。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视频

天一阁书目 相关视频

天一阁藏书杰出代表 见证了明代第一考
天一阁藏书楼

参考文献

  1.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
  2.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