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津河北區大悲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津河北區大悲寺

中文名稱;大悲寺

別名;大悲院

詩文作品;《津門百詠》

地理位置;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40號

大悲寺,又稱大悲院,是一座古廟,位於中國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40號、河北西窯窪。

大悲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為舊寺,東院為新寺。天津市最大的佛教寺院,占地面積為4.2萬平方米。

大悲禪院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幾經修葺擴建,現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大悲殿地藏殿等建築。其中大雄寶殿內珍藏有從魏晉到明清各代的佛、菩薩造像幾百尊。目前,大悲禪院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也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現任方丈為智如法師

簡介

天津大悲寺,又稱大悲院,是一座古廟,坐落在河北西窯窪,全寺原分東西兩院,西院為舊寺,東院為新寺。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尋生救苦,此"大悲禪院"之命名也。大悲禪院的主旨意在使人向善,洗淨心靈的塵埃;談不上弘揚佛法,唯願世人或有所信仰或無信仰,或有所追求或無追求,皆遠離煩惱,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祝願世界和平![1]

建築格局

西院地勢不大,原是三進,前殿為山門,當中為大殿,再進為後殿,供奉千手觀世音等佛像。另有一座藏經閣。這座舊寺是經浙江嘉興府武進士曹斌天津守備(清順治十四年至康熙四年)時首建的,康熙八年重建。距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歷史。建寺時,地處白河北岸的一片曠野,人煙稀少。清代嘉慶庚申科舉人崔旭《津門百詠》中,有詠大悲院詩一首:"大悲舊院幾重修,朱(朱竹培)記初碑可尚留。欲向窯窪尋故跡,蘆花野水四圍秋。"蔣和吟《沽河雜詠》雲:"大悲院在北門外,河北窯窪樓一層。幾度登臨始眼望,開窗但見滿河燈。"從這兩詩中可見昔日大悲院的濱水空曠景象。

這座西院大悲院,建成後曾經多次變化。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也曾重建過一次。當時,他所帶領的淮軍,原駐紮天津舊城的南門外,清同治十一年因鬧水災,移駐於大悲院,並在寺東修建了一座鎮海樓,高五級,周六面,卓立如寶塔,充作軍事隙望之用。因嫌惡大悲二字不吉祥,把大悲院名改為大勝寺。但淮軍去後,大悲院名仍流傳至今。光緒庚子後,淮軍營壘已廢,而鎮海樓仍存,只不過改做為消防隊的隙望塔了。清政府在寺旁設立鑄錢廠,光緒年間的"寶津制錢"即鑄於此。辛亥革命後,大悲院僧侶四散,寺院荒廢,至1940年,倓虛法師到大悲院作住持,他為復興大悲院,募款在寺東重建一座新廟宇,仍是三進殿堂,青磚灰瓦,宏偉莊嚴,後來居上,勝過西院舊寺,雖稱為大悲院東院,但已成為大悲院的主體。現在談起大悲院來,就是指這座新建築。

但這座新建的東院大悲寺,距今也已六十多年。據說,五十年代初期,又進行過重修。而今這座大悲院已成為天津的佛教活動中心,寺內保存有許多古老的雕塑佛像,由天津殷墟文字專家王襄題寫"古剎大悲禪院"橫額懸在山門上。近年間政府又對大悲院作了進一步維修,寺內供奉的雕塑佛像請天津美術學院師生重新作了雕塑加工,殿堂重新油畫,佛像莊嚴慈祥,增加了佛教的法事設備,每逢佛教重大節日,都有拜懺講經活動,為佛教信徒所感戴。

相關視頻

走進天津的大悲寺院

參考資料

  1. 天津之大悲寺 , 新浪網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