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蟾逸夫舞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蟾逸夫舞台,是中国上海的一座著名戏剧舞台,位于福州路701号(云南路口),现属上海京剧院,以上演京剧为主,因改建时受到香港企业家邵逸夫资助而得名。

名称演变

在这之前还叫过新新舞台、醒舞台、竞舞台、迎仙新新舞台等名字。“天蟾”取神话月精蟾蜍折食月中桂枝的典故,蕴含有压倒丹桂第一台(当时的另一家知名舞台)的意思。1930年,“天蟾”之名号移至地处今福州路云南路的大新舞台。“天蟾”得名以来,南北名伶巨匠对这魅力无穷的舞台情有独钟。本世纪内,历代菊坛大师竞相粉墨登场于此,以至梨园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1]

历史

天蟾舞台由李征五建于1926年2月7日,原为大新舞台,有三层观众席,3917个座位,为当时上海首屈一指的大舞台。1930年,顾竹轩名下的原位于九江路的著名天蟾舞台(新新舞台)因原址建造永安百货而拆迁来此,一时演出兴盛,与文明大舞台、共舞台中国大戏院并称为上海四大京剧舞台。1942年,张善琨乘顾竹轩入狱后天蟾经营不善之机租下舞台,但1945年因被指控为汉奸而流亡香港。后吴兴裁接手后重新兴旺。1949年,顾竹轩重新获得舞台所有权[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蟾舞台历经多次风雨,成为福州路一带仅存的剧场,1968年改名劳动舞台,1986年恢复天蟾旧名。1989年划归上海京剧院,后加以改建,1994年4月28日重新开业并改为现名。现有观众坐席928个,是上海最主要的京剧演出场所,号称“北有长安,南有天蟾”。

该舞台自建成以后,即吸引大量南北名家前来演出,白牡丹在此创演全本《玉堂春》、麒麟童演出《汉刘邦》、《海瑞上疏》、梅兰芳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盖叫天和叶盛章合演《三岔口》,马连良、杨宝森、唐韵笙、李少春、袁世海也均来此演出,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

视频

天蟾逸夫舞台 相关视频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天蟾逸夫舞台范袁版《梁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