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和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和殿
圖片來自今天頭條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北京故宮三大殿南面第一座,該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因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重大儀式都在此進行。它是皇權的象徵,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之不同。[1]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三層漢白玉石建成的基臺上,合稱“三大殿”。“三大殿”和東面的文華殿、西面的武英殿合稱“外朝”。三大殿建立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太和殿的皇帝寶座正好就在這條中軸線上。這條中軸線正是明朝時北京城的中軸線。

建立歷史

太和殿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名奉天殿。“廣三十丈,深十五丈”,即長95米,寬48米,面積達4522平方米。

永樂十九年(1421年)遭雷擊焚毀,正統元年(1436年)至正統六年(1441年)重建。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丙申(1557年5月11日),遭雷擊焚毀。四十一年(1562年),完成重建,改名為皇極殿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大火,天啟七年(1627年)重建。

順治二年(1645年)改名為太和殿

順治三年(1646年)和康熙八年(1669年)各重修一次。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三半夜,由於太監失誤,太和殿西邊禦膳房失火,太和殿再次被焚毀。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至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現存的太和殿即是這一次重建之後的成果,僅為原奉天殿的一半大小,所以相對原來建築的基座較小。

辛亥革命後,清遜帝仍居後宮。袁世凱意圖復辟帝制,以三大殿為宮殿,對內外裝潢有所改動。其中寫有殿名的匾額上面的滿文被鑿去,漢字移至中間。

主體建築

太和殿長64米,寬37米,面積2368平方米,殿高26.92米,加上下麵的須彌座和高達8.13米的三層台基,共高35.05米。台基上有大量的龍鳳石雕。太和殿殿頂用的是重簷廡殿頂設計,只有宮內最尊貴的建築才能使用這樣的設計。殿頂正脊兩端的螭吻是宮內最大的,垂脊上共有琉璃製成的仙人走獸11個,也是宮內所有宮殿中最多的。

太和殿共有楠木立柱72根,最高的12.7米,最粗的直徑1.06米。原楠木巨柱早已毀於大火,今太和殿的柱子乃是清朝重建時用松木拼接而成。其中包括寶座旁的6根瀝粉蟠龍金柱,是宮內其它建築物沒有的。殿內的天花、藻井等的設計,也是所有宮殿中等級最高的。

殿內主體建構

殿內正中為雕有九條金龍的楠木寶座,叫金漆九龍龍椅,俗稱金鑾寶座。寶座設在一個高約兩米的朱漆方臺上,正面和左右有7層臺階。寶座後面有雕龍金漆屏風。6根瀝粉蟠龍金柱上的龍,龍頭全都望向寶座。寶座沒有椅腿,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約寬1.67米、深0.67米的須彌座底座。寶座四周有象、鶴、香爐等擺設。寶座上懸掛有乾隆帝御筆“建極綏猷”匾。

皇帝所坐的寶座正上方,是一個雕著蟠龍的藻井。上面的蟠龍嘴裡含著一顆大銅珠,名為“軒轅鏡”,旁邊還有6顆小珠子。相傳如果不是受命於天的人坐上寶座,龍珠就會落下來,致那個人於死地。除此以外屋頂還有各種各樣的龍的圖案。

殿內裝飾

太和殿內外地面鋪砌的磚叫金磚,每塊邊長約為0.67米,全太和殿共有4718塊這樣的磚。所謂的金磚,實際上是蘇州等地燒制的高級磚塊。其燒制程式十分複雜,前後時間花費長達半年以上。成品還需經過仔細挑選,才能鋪砌在太和殿上。

天花板上又有寓意“水”的藻井。其上還有專為太和殿描畫的彩畫,以龍鳳圖案為主,大量使用金色。彩畫同時也應用在柱子等地方。

殿頂裝飾

安裝在太和殿殿頂兩端的鴟吻,是故宮內最大的一對鴟吻。太和殿垂脊下面的仙人神獸像,也是紫禁城內最多的。

太和殿的鴟吻,每個由13塊琉璃構件組成,約重4.3噸,高340釐米,寬268釐米,厚32釐米。垂脊下面的仙人神獸像,除騎仙人外還有10個神獸,分別是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它們既起到美觀的作用。又寄託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願望。

這些仙人神獸像也有建築功能。屋脊坡度會使脊瓦下滑,交梁上需要鐵釘固定,為了保護鐵釘免受雨雪侵蝕,這些仙人神獸像就用來當鐵釘的帽子,並起到裝飾作用。垂獸套獸戧獸也都是一樣的作用。

殿外陳設

太和殿前的露臺,也就是“丹陛”上,擺放著一些陳設品。比如說東西兩側有銅制龜、鶴一對,裡面中空,有重大典禮時用作燃放檀香。此外還有計時用的日晷、象徵性的衡量儀器嘉量、鑄造於乾隆年間的香爐等。

太和、中和與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設置有龍的頭部形狀的排水口。下雨時,排水頭一起噴水,形成“千龍吐水”的景觀。

主要用途

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派大將出征遠方等事件,皇帝都會在太和殿接受群臣祝賀,這樣的儀式叫“朝會”。朝會會用到大量的陳設、樂器等的設備,規模極大。

皇帝會在大殿上接受大臣的叩禮,有時還會在太和殿設宴款待群臣。 平時,太和殿空無一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