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祖王建(第17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連接太祖王建

《太祖王建》,韓國電視劇,講述高麗太祖王建在位時的事跡。該電視劇由韓國KBS電視台放送,首播時間為2000年4月1日-2002年2月24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太祖王建》
  • 外文名Emperor Wang Gun
  • 出品時間2000-04-01
  • 製片地區韓國
  • 首播時間2000年4月1日
  • 導 演金宗善 / 姜日洙
  • 主 演崔秀鍾,金英哲,徐仁錫
  • 集 數200
  • 類 型古裝,劇情
  • 上映時間2000年4月1日
  • 放 送韓國KBS電視台

劇情簡介

王建,高麗太祖(877年~943年;在位期間:918年~943年),字若天,是中世紀時東亞朝鮮半島國家高麗的開國君主。有關他的生平不詳,現存有多種說法。不過,已知他應該是開城出生。他原是後高句麗建國者弓裔的將領,家族是朝鮮半島西南岸專門作貿易和商業活動的豪族,在9世紀末到10世紀初,在朝鮮分裂和混亂達到極點,國家統一成為燃眉之急的課題。由於當時摩震國的國家領導人弓裔施行暴政,朝鮮人民怨聲載道,王建趁機和幾個志同道合的臣子一起於公元918年發動政變,驅逐弓裔,建立了新的王朝,並定都於開京(今朝鮮開城),把國名定為高麗,意思是山高水麗。後來在公元935年4月吞併新羅及公元936年9月吞併百濟,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之後王建致力於鞏固國家的內部統一,抑制新羅時代地方豪強的勢力,結束了國內的混亂局面,確立了府、州、郡、縣的行政區劃體系。對外,王建與中國五代時期的諸王朝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接受他們的冊封。他還兩度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要求建立友好通商關係。王建於公元943年病逝,享年66歲。死後廟號太祖,諡號應運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聖大王,葬於顯陵。 [1]

歷史材料

王氏高麗立國於高句麗滅亡250多年之後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鮮半島的另一個政權新羅,翌年又滅亡了後百濟國,統一了半島中南部大部地區。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廢王自立,並在1393年以「朝鮮、和寧等國號奏請」明朝,明賜李成桂為朝鮮王,王氏高麗遂改號朝鮮,學界一般稱之為李氏朝鮮或簡稱李朝。此即我國明清時期的朝鮮國。

歷史上,曾出現過兩個名為高麗的政權。一是立國於公元前37年,在我國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境內出現的名為「高句麗」的地方政權,我國史書也稱之為「高麗」。另一個立國於公元918年,在朝鮮半島,也名為「高麗」。為將其區分,學界一般以「高氏高麗」稱呼前者,因為其統治者姓高;以「王氏高麗」稱呼後者,因為其統治者姓王。因為兩個政權都名為高麗,後人或以為二者有前後相繼的關係,或將其混為一體,致使人們對高句麗歷史的認識產生極度混亂,而實際上二者是兩個性質截然不同的政權,主要體現在:

兩個政權立國時間懸殊,歷史發展歸屬不同

高氏高麗建國於公元前37年,最初為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管轄,後逐漸強盛,但並未斷絕和中央王朝的臣屬關係,進入隋唐時期後,因其不遵從隋唐兩朝詔令,不斷擴張,並阻塞朝鮮半島其他政權入貢中原王朝的道路,結果導致隋唐兩朝的征討。公元668年,高氏高麗終於為唐朝統一。高氏高麗的轄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東都護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轄,幾十年後有一些轄境為我國歷史上另一個地方政權渤海占據,一些劃歸興起於朝鮮半島南部的政權新羅,一些仍由安東都護府管轄;高句麗族則絕大部分被唐朝遷徙到中國內地,後和漢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圍各族之中,其王族後也絕嗣,立國7個世紀之久的高氏高麗最終消失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而王氏高麗立國於高氏高麗滅亡250多年後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朝鮮半島的另一個政權新羅,翌年又滅後百濟國,統一了半島中南部大部地區。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廢王自立,並在1393年以「朝鮮和寧等號奏請」明朝,明賜李成桂為朝鮮王,王氏高麗遂改號朝鮮,學界一般稱之為李氏朝鮮或簡稱李朝,此即我國明清時期的朝鮮國,其疆土發展為現在的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和韓國,人民發展為現在的朝鮮族和韓族。

統轄區域不同

高氏高麗初立國於我國境內的鴨綠江支流渾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區,後擴展到鴨綠江以東以南地區和圖們江附近,統治中心最初在今遼寧桓仁縣,後遷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遷至平壤。高氏高麗在我國南北朝時期達到極盛,最強盛時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東至日本海,西以遼河為界,北達今吉林省琿春市一帶,南到北漢江以北。據《高麗史·地理志》載,王氏高麗在建國110年後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龍興江一線,其北是我國歷史上的地方政權渤海國的轄境,渤海滅亡後是我國的邊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動地域。也就是說,王氏高麗的轄境基本上是繼承了新羅的疆域,其北部地區雖然有一部分與高氏高麗的轄境重合,但在高氏高麗滅亡初期即已經歸新羅所有。由此看,王氏高麗統轄的區域並非高氏高麗的舊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麗占據平壤以北是後來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島鴨綠江以東和圖們江以南地區則是14世紀末葉,但此時王氏高麗已經為李朝取代,因而在統治區域上兩個高麗也難以構成繼承關係。

轄境內民族構成不同

高氏高麗轄境內的人民以高句麗族為主。高句麗族的族源是我國上古時期古老民族穢貊人東遷後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東穢等,後又融合了衛氏朝鮮遺民的後裔、漢人、鮮卑人等。這些來自於不同民族的成員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融合一體,史書和學界一般以高句麗族稱之。王氏高麗轄境內的人民以新羅人為主。王氏高麗本即是新羅國民所建政權,兼併新羅和後百濟之後,新羅人和百濟人成為了王氏高麗的主要居民。新羅人主要是源於朝鮮半島南部地區的辰韓和弁韓人,高氏高麗滅亡後雖然有一部分高句麗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羅人的主源。百濟則主要是源於朝鮮半島南部的馬韓人。也就是說王氏高麗的主要居民以來源於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人為主,大量的史書記載也表明王氏高麗人和我國古人是把王氏高麗看作「三韓氏舊」的。這些源於半島南部的民族成員,在王氏高麗數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逐漸融合為一族,史書和學界一般稱之為高麗族。王氏高麗為李氏朝鮮取代後,朝鮮也因此取代高麗,成為其族稱,並沿用至今。

王氏高麗非高氏高麗後裔王氏高麗的王族也並非是高氏高麗的後裔。關於王氏高麗建國者王建的族屬,《高麗史》的作者認為「高麗之先,史闕未詳」,但據我國學者考證,王建極有可能是西漢樂浪郡漢人的後裔,因為王氏是當時樂浪郡的望族,且人戶很多。王建在臨死時親授的《十訓要》中不僅未言自己是高氏高麗的後裔,而是說自己出身平民,並稱「賴三韓山川陰佑」,統一了馬韓、辰韓和弁韓「三韓」,其後代也多以擁有「三韓」自居。以常理推之,如果王建是高氏高麗後裔,出於統治的需要,定當會大肆宣傳,也可證王氏不是高氏的後裔。

王建短暫的在松岳停留之後便往新羅離去,當他搭船前來之時,回想在松岳停留的這幾天的時間,

見識了王隆對海上貿易的洗鍊與實際影響力,尤其對王隆的兒子王建特別予以注意,並且對王建頗有好感,這位不超過十歲的少年,已經對大海有獨特的見解。弓裔與一直跟隨他的師兄宗干(金甲壽)一起出了寺廟,來到盜賊集團箕萱根據地竹州(現今之安城)並且暫時寄居於此。

王建認真努力於課業,而王隆則是一心培養兒子,並且透過貿易商和生意人,廣泛的得知外界消息和動靜,王隆有個表弟王長子,以及表弟的兒子王式廉、王信、王育、王隆之表弟手下有一批人專做海上貿易,這些人都將是以後王建的直轄隸屬部隊,擁有顯赫戰績的特殊部隊,正如同現在的海兵特戰隊角色。

這些人都是熟練貿易的商人,因此情報流通特別迅速,又有無數次與海賊戰鬥的經驗,因此個個也都是戰鬥能手,但是,這些人只是少數的精練部隊而已,並不是大規模的軍隊,這些人冷眼旁觀世局急劇的變化眼看著亂世氣流正在轉移。

甄萱在西南海一帶已經是個負有盛名的可怕首領,他所帶領的軍隊軍紀嚴明,他一方面壓抑各個海賊小集團,一方面也用懷柔政策收服海賊為自己的部下,其中包刮兇惡慘酷有巨大勢力的海賊號稱水獺將軍的能昌。自從成功後,他的盛名已經在附近的巨門豪族廣為流傳,也正因為如此甄萱獲得巨門豪族的信任,召集了五千大兵襲擊武珍州,並且自稱為王,武珍州正是現在的光州地區。

王隆與附近周圍的各豪門頗有交情,特別與姜長子交情深厚,姜長子就是日後成為弓裔王后的姜氏之父親,是距離松岳不是很遠的信川地區的商人,此人主要的據點是平州。 其實兩家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為子女訂定婚約,這也意味著兩家來往頻繁密切,禮成江流域的商業活動越是頻繁王建和姜長子之女蓮花就越有機會經常見面,也正因為這對男女從小就很親近,所以兩人之愛苗也快速滋長,這對男女就像附近的豪族一樣度過平穩的日子。

此刻,弓裔除掉兇惡的箕萱,為了朝向更廣闊的世界,打算遷移居處,弓裔帶著一群人馬朝向一個新的地方,那就是梁吉正在形成勢力的北原(原州)地區,梁吉掌控著數千名士兵,他亦有他遠大的夢想,在這個時代有諸多英雄都懷有夢想,他是其中之一。

歲月流逝,王建成長為十七歲,此時甄萱二十七歲,弓裔二十三歲。西元893年,道詵國師又來到松岳,道詵的年歲已屆七十,道詵停留在松岳的道詵寺 將已成長的青年王建叫至眼前,教導王建以後該怎麼做人處世。在別人看來這只是一位年老的和尚,對一個年輕青年的諄諄教誨而已,不過對王建來說這些日子是非常珍貴的時刻。

此時,弓裔聽信宗干之言,決心從梁吉手下獨立自主,也正因為如此攻打溟州城花費了比平常更多的時間,弓裔一邊使用迂迴戰術一邊召集不少的士兵,打算全力以赴,每個人都認為這必定是一場廝殺激烈的戰鬥,卻意外的以和平方式進入溟州城,那是因為城主金順植將城門打開迎接弓裔進城的原因,溟州城為天然軍事要塞之地,也是久攻不破的重鎮,不只是如此而已。萬一當時弓裔再度帶領數千名士兵回來,甚至連梁吉駐留的蔚珍也將不保。

梁吉含著淚水,將幾位親信留在蔚珍,回到根據地北原,自此後,弓裔更是篤信彌勒信仰,並且廣為傳播,拉攏民心,此時他的軍隊已經是精良大軍,準備迎接新的局面。換句話說,此時已經開始具有了類似國家規模的體系,因為溟州城在地理或是其他條件上已經綽綽有餘了。

甄萱占領武珍州之後,廣泛的攻打現今的全羅道一帶,長久以來跟隨輔佐甄萱的能奐一直希望擁立甄萱為王,但是並沒有對外宣布,但是能奐透過甄萱盡最大努力拉攏各個名門豪族,在這過程當中,遇到的人物有在位官職者,也有後來成為他左右手的能昌,以及其他將領信德、崔必、哀述、信強、池萱、朴英規等人,這些人在這段時間對弓裔和梁吉的事情有所耳聞,不過並沒有直接與他們交戰過。

王建年屆二十,此時,海上的貿易也起了相當的變化,此時半島一分為二蔚珍以北的東部地區,短時間內變為弓裔的土地,弓裔占領了溟州之後,不過兩年的時間,經過鐵原長驅直入進入松岳,弓裔這次攻城易如反掌稱為無血入城。

弓裔早年即得知王隆父子,迎接弓裔的王建父子也佩服獨眼弓裔一眼就認出他來。雙方甚為熱絡的相互招呼,但是免不了先行君臣之禮之後,再來敘舊,弓裔很早就知道王建這號人物,對王建潛在的才華與能力也給予肯定。

松岳之城勃御塹城築好之後,弓裔才開始自稱為王,設置內外官職,再將都邑從鐵原遷移到松岳,從此之後也已經有了國家體系,但是他也像甄萱一樣,並沒有對外宣稱此事,那是因為靜待更好的時機。第二年,新羅之真聖女王傳位給孝恭王之後就隱居在海印寺,在此結束她的一生,同年王隆也壽終正寢。

弓裔快速的著手進行國家創建之大業,弓裔從漢江上游擴散領土直到漢江下游地帶的廣闊平原,此時,弓裔的陣營突然收到急速的通報,梁吉率領大軍準備攻打弓裔,弓裔處斷梁吉之後,終於命名高句麗國號即位稱王,之所以稱國號為高句麗是因為念及,在他的領土之內有不少高句麗之豪族的緣故,但是弓裔仍舊是新羅的王子,因此宗干雖然極

力阻止弓裔命國號為高句麗,但卻無濟於事。 西元 901年 8月,百濟發表年號為政開,在發表年號的同時百濟出兵攻打大耶城。不過大耶城隸屬甄萱,不易攻破,甄萱全力防衛之際,傳來弓裔已經派兵攻打忠州的消息,過了忠州就是竹嶺,過了竹嶺就可以通過聞慶到達與百濟的國境地帶,此時的狀況甄萱必須要再度回到百濟。

即將投入百濟戰的戰艦工程在貞州開始展開,在此地王建遇到他的日後的第一任王后柳氏,柳氏為柳天弓的女兒,對失去心愛女人的王建來說,再次體會愛情的幸福,此刻弓裔正在展開龐大的羅州征伐計畫,但是甄萱卻被蒙在鼓裡。大型戰役已經展開,百濟的將首水獺將軍勇猛的抵擋王建的攻擊。但是王建用火攻的方式將最險要的要塞叢林木浦攻下,計略得宜王建的軍隊得到勝利,在這過程當中王建遇到他的第二任王后都英並舉行婚禮,柳氏則是決心出家。

西元903年,弓裔將稱號改為彌勒王,國名為摩震,年號為武泰。摩震為摩訶震旦之簡稱,意味弓裔夢想之東方大國。弓裔告知大臣將要遷都到鐵原,他的理由是鐵原是具有王氣的都邑之地。遷都的消息對臣民來說是令人震驚,並且命令清州人大舉移住到鐵原。清州有個叫阿志泰(金仁泰飾),為了排擠高句麗系的強大豪族勢力,因此必須要讓與地方政權無關的新勢力遷移至此,所以突然間有不少的百姓被流放服役,有一千戶的清州人移住到鐵原來。

百姓們的意願與弓裔相違,因此怨聲四起,因為國王行事作風一向捉摸不定,所以建築城郭的工程也從未間斷,此時政局陷入不安,民不聊生,真表的法弟子釋聰對弓裔的作風相當不滿,王建再次深入戰場。他的身邊總是有庾黔弼、申崇謙、朴述熙等人,這些人接到弓裔下令占領尚州。遷都之後,弓裔的王權,藉著阿志泰和宗干以及殷傅等之力量,更為鞏固不可侵犯。內軍殷傅掌握摩震內外的所有情報,宗干負責政治,懷柔監視並且威脅當地的豪族。

弓裔對彌勒的信仰日益堅定執著,並且親自編撰經典,引用為國家法典。宣布自己已經透徹覺悟觀心法,獲得可以讀出人心的神通之力,那就是霸氣的眼神,這即是所謂的新的掌控民心的方法,也更為獨裁。希奇古怪意識形與其特的佛教行事不斷的持續下去,逼得百姓無法喘息。[2]

分集劇情

第17集

道詵在范橋的追問下道出,弓裔只是事先來替別人為千年的歷史鋪路,而真正的歷史主人卻另有其人,范橋聽畢就懷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黃泉之路。另外松岳的王城主在苦苦的期盼下終於盼到了道詵的到來。道詵說明這次是為了向王建傳授真理之眼,並說要帶他到世達寺去修練。甄萱因為清州都督的歸附勢力大增。又為了獲得人才派了聰禮太守和鄒許祖到白雞山去請大學世崔承佑,結果卻被崔辱罵為盜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