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既讚美嚴武,也發出自己「寂寞養殘生」的嘆息。詩人曾任嚴武幕僚,深得他的關懷,所以詩中充分體現出詩人對嚴武的真誠感激和深摯友誼,依戀惜別之情溢於言表。
原文
杜甫〔唐代〕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
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譯文
遠送你從這裡就要分別了,青山空自惆悵,倍增離情。什麼時候能夠再舉杯共飲,昨天夜裡我們還在月色中同行。各郡的百姓都謳歌你,不忍心你離去,你在三朝為官,多麼光榮。送走你我獨自回到江村,寂寞地度過剩下的歲月。
鑑賞
詩一開頭,點明「遠送」,體現出詩人意深而情長。詩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濟驛,有說不盡的知心話。「青山空復情」一句,饒有深意。青峰佇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幾轉,那山仍若戀戀不捨,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終須一別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現了詩人那種不忍相別而又不得不別的無可奈何之情。
傷別之餘,詩人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潔的月亮曾和他一起「同行」送別,在月下同飲共醉,行吟敘情,離別之後,後會難期,詩人感情的閘門再也關不住了,於是詩人發問道:「幾時杯重把?」「杯重把」,把詩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這裡用問句,是問詩人自己,也是問友人。社會動盪,生死未卜,能否再會還是個未知數。詩人送別時極端複雜的感情,凝聚在一個尋常的問語中。
以上這四句倒裝,增添了詩的情趣韻致。前人說得好:「詩用倒挽,方見曲折。」首聯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會顯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頷聯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會顯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現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這正是此詩平中見奇的地方。
詩人想到,像嚴武這樣知遇至深的官員恐怕將來也難得遇到,於是離愁之中又添一層淒楚。關於嚴武,詩人沒有正面頌其政績,而說「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說他於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處朝廷,都榮居高位。離任時東西兩川屬邑的人們謳歌他,表達依依不捨之情。言簡意賅,雍雅得體。
最後兩句抒寫詩人送別後的心境。「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獨」字見離別之後的孤單無依;「殘」字含風燭餘年的悲涼淒切;「寂寞」則道出知遇遠去的冷落和惆悵。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人對嚴武的真誠感激和深摯友誼,依戀惜別之情溢於言表。
杜甫作這首詩送好友嚴武,既讚美嚴武,也發出他自己「寂寞養殘生」的嘆息。詩意在送嚴武奉召還朝。詩人曾任嚴武幕僚,深得嚴武關懷,所以心中那種依依不捨的別離之情,不必再用言語解釋。這首詩語言質樸含情,章法謹嚴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淺易中見沉鬱,情真意摯,淒楚感人。
創作背景
奉濟驛,在成都東北的綿陽縣。嚴公,即嚴武,曾兩度為劍南節度使。762年(寶應元年)四月,唐肅宗死,唐代宗即位,六月,召嚴武入朝,杜甫送別贈詩,因之前已寫過《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宴》,故稱「重送」。律詩雙句押韻,八句詩四個韻腳,故稱「四韻」。嚴武有文才武略,品性與杜甫相投。鎮蜀期間,親到草堂探視杜甫,並在經濟上給予接濟;彼此贈詩,相互敬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簡析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既讚美嚴武,也發出自己「寂寞養殘生」的嘆息。詩人曾任嚴武幕僚,深得他的關懷,所以詩中充分體現出詩人對嚴武的真誠感激和深摯友誼,依戀惜別之情溢於言表。全詩語言質樸含情,章法謹嚴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淺易中見沉鬱,情真意摯,淒楚感人。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