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好事近·簾外五更風 納蘭性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好事近·簾外五更風
圖片來自搜狐網

好事近·簾外五更風該詞上片寫相思。首二句寫景,突出「寒」意。後二句寫詞人的孤獨;下片直寫人的感受,表達了詞人的無盡悲痛之情。全詞撲朔迷離、耐人尋味,描寫輕離輕別,悲傷中帶着些許無奈,以景語述情語,將詞人的悲痛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有着重情重義之感,也有迷惘哀傷的糾結,極富浪漫色彩。

原文

納蘭性德〔清代〕

簾外五更風,消受曉寒時節。剛剩秋衾一半,擁透簾殘月。

爭教清淚不成冰?好處便輕別。擬把傷離情緒,待曉寒重說。

譯文

窗外吹來五更的寒風,這寒冷的造成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刻。獨自孤眠,秋夜冰冷的被子多出了一半,我擁着被子坐起來,望着窗外的殘月回憶往昔。

怎麼能使清淚不長流至結冰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把離別的事放在心上。這因離別而感傷的心緒,還是留到天亮以後再去想吧。

創作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7)盧氏因難產不幸去世,盧氏死後,痴情的納蘭就陷入無盡的哀傷之中。為了表達自己與妻子乍離之後的傷感而寫下這首詞。

賞析

  該篇是納蘭的一首簡短小詞。上片寫相思,似乎是在同憶中找尋往昔的歡樂,又像是在懷念妻子,在她離去後產生了傷感之情,詞意撲朔迷離,耐人尋味,有着重情重義之感,也有迷惘哀傷的糾結。

  開頭便直言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簾外五更風,消受曉寒時節」。竹簾之外傳來五更的寒風,在這清秋寒冷的早晨實在讓人難以消受。這首詞寫與妻子乍離之後的傷感,寫得如此直白動人,只怕是納蘭的內心真的是無法再忍耐下去了,愛情對於他來說是精神的一種很大寄託,但當他所依賴的愛情一份一份都離他而去的時候,再堅強的人,只怕也會難以承受了。

  詞一開始便頗有自怨多情之意。不過語言雖然直白粗淺,但是卻真摯感人。越是直白簡潔,便越是入情至深。而後接下去便說道:「剛剩秋衾一半,擁透簾殘月。」獨自孤眠,秋夜冷冰冰的被子因多出了一半,而曉寒難耐,於是擁被對着簾外的殘月。夜半孤枕難眠,只能望着明月去回憶往昔,但可惜,月亮似乎也知道他的心事,窗外所對的只是一輪殘月而已。

  歡樂和幸福都是短暫的,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長長久久、永不變更的、納蘭而今只剩下獨自一人,孤獨無依,現在對着窗外的殘月,更是加重了這種孤獨感,納蘭自然是情難以自禁,淚流滿面。

  故而下片便寫道「爭教清淚不成冰」,自然承接了上片的情緒,沒有什麼過渡,也沒有任何的引申,依然是簡單的描述,將心情的糟糕寫得入木三分。直白的描述有時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納蘭將人生苦短、情短苦多的情感糾葛寫得讓人無法不去動情。

  想起往日的種種,而今自己獨自一人賞月,只能清淚長流,空白凝噎,這句中的「成冰」更是寫出清冷孤寂的意味了。淚流至結成冰,這該是怎樣的一種哀愁,納蘭的孤獨和寂寞,在盧氏離去後便更加明顯,但凡盧氏之前用過的衣物、住過的樓閣,對納蘭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所以,納蘭才會說「好處便輕別。擬把傷離情緒,待曉寒重說」、納蘭自己也知道,面對這樣鋪天蓋地的哀傷,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把離別之事放在心上,這離愁別緒待到天亮以後再去想吧。

  如此哀傷,似真非真,似幻非幻,極富浪漫色彩。在詞的最後,納蘭從回憶中抽身,回歸現實,他知道現今已經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了,與其在回憶中痛苦掙扎,不如轉身睡去,讓夢境和睡眠趕走孤寂和寂寞。

  全詞寫痛苦寫得淋漓盡致,既然相愛的人總有一天會因為生老病死種種原因而分開,那當初為何還要用情那麼深,以至於到如今還難以消解遺忘。這恐怕是所有有情人的困惑和疑問,納蘭在這首詞的最後做了解答。既然相愛,就去愛,一旦當愛不起的時候,便是再後悔也無用了。

簡析

  該詞上片寫相思。首二句寫景,突出「寒」意。後二句寫詞人的孤獨;下片直寫人的感受,表達了詞人的無盡悲痛之情。全詞撲朔迷離、耐人尋味,描寫輕離輕別,悲傷中帶着些許無奈,以景語述情語,將詞人的悲痛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有着重情重義之感,也有迷惘哀傷的糾結,極富浪漫色彩。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