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妫蜼子歌为王宗常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妫蜼子歌为王宗常赋

作品名称:妫蜼子歌为王宗常赋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高启

妫蜼子歌为王宗常赋,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高启所作的一首诗词。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1]

正文

妫蜼子,乃是轩辕之裔,虞鳏之孙。

混沌既死一万季,独抱大存,窃伏在草野,冥心究皇坟。

蚤逢三光五岳之气、乍分裂,天狼下地舐血流浑浑。

鹿走秦中原,蛇斗郑国门。

俎豆弃草莽,干戈欻崩奔。

妫蜼子,便欲东游渡弱水,沐发沧海朝阳盆。

又欲西行沂河汉,逾昆仑。

山横川阻,两地俱不可以往兮,归来掩户卧旦昏。

莳黍一区,注醪一樽。

妻给井臼,儿收鸡豚。

不诘曲以媚俗,不偃蹇而凌尊。

作为古文词,言高气醇温。

手提数寸管,欲发义理根。

上探孔孟心,下吊屈贾魂。

其质耀金石,其芳吐兰荪。

叩虚答有响,斫险成无痕。

陆珍杂水怪,变状弗可论。

几年兀兀不肯出,坐待真主应运九五开乾坤。

鹤书自天来,幽隐初见拔。

使者远造庐,鸡鸣起膏辖。

兴纂金匮编,尚书为给札。

奸魂泣幽冢,下恐遭诛杀。

书成一代进紫宸,鸾旗羽卫夹陛陈。

閤门导谒称小臣,麻衣不脱拜圣人。

捧函近前殿,龙颜喜回春。

敕赉内帑之金与绮段,其文织作银麒麟。

蒙恩乞还家,以奉白发亲。

戴古弁,垂长绅,自号山泽之臞民。

妫蜼子,幸际明良时无为,寂默坐老东海湄。

青丘有客钝且痴,与汝欲结同襟期。

左鼓清瑟,右吹鸣篪,作歌共祝天子寿,五风十雨,万国 赤子同熙熙。[2]

生平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3]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凤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评论高启在金陵的诗歌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