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裕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姚裕贵 | |
---|---|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 | |
出生 |
1971年 江西省星子县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南开大学物理系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姚裕贵,江西省星子县人,1971年生。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理论和计算物理中心主任、物理学院副院长[2]。 所在学科物理学,研究方向为计算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特别关注真实材料的贝里相位效应,发展了计算反常输运物理量和任意体系拓扑不变量Z2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973计划"/量子调控多项。研究成果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63篇研究论文,其中包括16篇Phys. Rev. Lett.,1篇Nature Materials,1篇Nano Lett.,所有文章共被引用约1650次,3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50次,H-index = 23。在反常输运、拓扑绝缘体、石墨烯、硅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并曾在美国APS年会等国际会议多次作邀请报告。 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拓扑绝缘体研究集体奖项-主要完成者之一),担任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Int. J. Mod. Phys. B,Mod. Phys. Lett. B国际SCI期刊编委,Phys. Rev. Lett.、Nature子刊、Adv. Mater.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 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受聘2012年度"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人物履历
1992年在南开大学物理系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其后分别获得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光学硕士学位(1995)和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力学博士学位(1999)。
1999-2001年进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所工作。
2001-2003年到美国Texas大学Austin分校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任物理所副研究员,2007年破格提升为研究员,2008年物理所博士生导师。
2011年10月调到北京理工大学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和计算物理中心主任、物理学院副院长。曾获中科院物理所"科技新人奖"和"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拓扑绝缘体研究集体奖项-主要完成者之一),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Modern Physics Letters B国际SCI期刊编委,Phys. Rev. Lett、Nature子刊、Advanced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杂志审稿人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计算物理和凝聚态理论,集中在自旋电子学和基于量子力学的计算领域,特别关注自旋-轨道耦合体系的电子结构、BERRY相与量子物性之间的关系。具体方向有:
(1)发展基于量子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材料中反常霍尔效应、Z2,自旋霍尔效应、轨道霍尔效应、平面霍尔效应、热电效应、磁光效应、磁阻和磁矩等量子物性;
(2)在此基础上将开发和设计出相应的高性能并行计算软件包;
(3)设计各种新型功能材料并研究其力学、电、磁、光学及其它奇异量子物性,当前主要关注拓扑绝缘体、硅烯、石墨烯、多铁性材料、热电材料等体系。
学术成就
至今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60篇研究论文,其中包括15篇Phys. Rev. Lett,1篇Nano Lett.,5篇Phys. Rev. Rapid Commu.。这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注意,所有文章共被引用约1450次,引用文献中Rev. Mod. Phys. 10次, Phys. Rev. Lett. 130次和Phys. Rev系列 500次,此外引用文献中还有Science、Nature、 Nature子刊和Phys. Reports等刊物的文章。3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50次,并曾在美国APS年会等国际会议多次作邀请报告。过去重要工作大都可归结于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真实材料的贝里相位(Berry Phase)效应范畴。
第一性原理
发展了精确计算反常输运物理量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是国际上此方向的开拓者之一;发展了适用于任意体系的拓扑不变量Z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是国际上最早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研究者。下述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这些程序得到的。
姚裕贵 | |
---|---|
姚裕贵 |
反常输运
阐明了反常Hall效应的内禀物理机制,定量地指出了反常霍尔效应中基于Berry Phase的内禀部分的重要性;与实验合作,提出了反常霍尔效应内禀和外在部分的分解方法,并给出了反常霍尔效应中内禀电导率和磁化强度成线性关系的理论解释和定量计算。关于反常霍尔效应的计算理论工作单篇引用达170余次,并被国际上多个实验组所验证和证实,著名计算物理学家Vanderbilt在2006年Rahman奖(APS计算物理方面最高奖)的获奖报告中曾高度评价这个工作。与实验合作的工作和理论分析被写进Michael P. Marder的《Condensed Matter Physics》教科书。在此工作基础上,国际上我们还首先发展了计算反常热电系数、自旋霍尔电导率和磁阻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能定量地解释和预测相关实验。
拓扑绝缘体
国际上首次研究了石墨烯中的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并指出实验条件下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在纯石墨烯中不可能实现,该工作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承认,单篇引用190余次,诺贝尔奖获得者Geim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拓扑绝缘体概念提出者Kane分别在他们的Rev. Mod. Phys.综述工作中引用这个工作并给予肯定。在此工作基础上,通过吸附铁原子或者将石墨烯放在铁磁绝缘体上,预测了在石墨烯中可能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指出类石墨烯体系-硅烯是二维拓扑绝缘体,并预测此体系可能实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相关实验正在进展。进一步还预测了Half-Heusler和黄铜矿两个体系中可能存在大量三维拓扑绝缘体,部分材料得到实验证实。
获奖
主持完成的《固体材料中贝里相位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获得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