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姜驿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姜驿乡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位于元谋县最北部,与四川会理县相邻,距县城66km,全乡总面积254.67平方千米,辖糯拉鲊、半箐、姜驿、水平石、画匠、贡茶、太平、白果8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13679人(2017)。[1]

简介

姜驿乡位于元谋县最北部,与四川会理县相邻,距县城67公里,是一个集边远、民族、宗教、贫困为一体的山区乡。全乡国土面积254.7平方公里,有耕地17714亩,最高海拔2398米,最低海拔898米。全乡辖姜驿、水平石、画匠、糯拉鲊、半箐、贡茶、太平、白果8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共有13679人(2017)。姜驿乡是元谋县唯一的一个贫困乡,截止2016年底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42户5000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289人的25.9 %。2017计划脱贫430户1500人,2017年底全乡脱贫摘帽。

2016年全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51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5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12200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12000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12万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687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94元。全乡有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320人,教职工40人,专职教师31人;完小4所,在校生725人,教职81人,专任教师56人,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2]

发展思想

姜驿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一主线,突出抓好"稳粮优烟、强畜牧、兴菜果"各项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依法治乡;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始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在引进来上做文章。2006年共引进项目1个,引进资金673万元,固定资产达1800万元。为谋求发展,乡政府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的领导,鼓励、支持和引导个私经济二次创业。全面实施了"放水养鱼"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个私经济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2006年末,全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达275户,从业人员450人,营业收入达4550万元。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目标。

经济

县农业局对乡农站给予扶持、引导,引进粮食新品种4个,示范303亩,长势喜人。在水平石村、阿拉益村种植小米辣150亩,在水平石村委会发展地膜苞谷500亩。小米辣销售实现产值37.5万元,亩产值达到2500元,95户农户人均增收1140元,地膜苞谷亩增产145.5公斤,增产率41.4%。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推广 县农业局举办科技培训班5 期350人,已经组织完成。社会公益1、学校工程3件,画匠完小已争取州级扶持资金4万元,其它正在申报。2、乡政府工程2件。政府机关绿化240平方米和一块球场建设,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3、村委会卫生室工程5件。共建300平方米,投资23万元,其中群众投入3万元。现争取到位资金16万元,工程组织实施中。4、村委会办公楼工程7件。共建824平方米,附属工程2件,糯拉蚱15万元资金到位,其它正在申报中。5、贡茶村公厕建63平方米,计划投资6.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2万元。现资金到位,已组织施工。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完成年度扶贫开发计划迈出了坚守的一步。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9月,全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4万元,同比增长63.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79元,同比增长35% 。

2004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2190.83万元,比2003年的1939.83万元增长251万元,增长13%;粮食总产量449.07万公斤,比2003年497.5万公斤减少48.5万公斤(粮食减少的主要因素是不可抗御的干旱造成水稻载插困难);农民人均所得1144元,比2003年的1007元增加137元,增长13.6%;财政自收收入达87.65万元,比2003年的89.71万元增长4%(扣除农村税费税率下调部分及增值税起征点提高不可比因素5.11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3187万元,比2003年的2560万元,增长24.5%;实交税金80万元,比上年47万元增33万元,增70.2%。各项指标都圆满完成了八届三次人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烤烟生产成绩辉煌。烤烟是我乡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04年全乡烤烟种植面积1700亩,涉及19个自然村,农户547户,完成烤烟收购25.45万公斤,超额完成县下达17万公斤的任务;实现产值272.08万元,比2003年的204.6万元增收67.48万元;均价11.63元,比上年增1.88元;实现利税59.85万元,比2003年增加19.8万元。据统计,全乡仅烤烟一项收入上万元的农户达41户。

文化教育

全乡有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551人,教职工36人,专职教师28人,初中升学率98.5%;完小4所,教学点16个,在校生1052人,教职95人,专任教师 87人,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4%,巩固率达100%。

姜驿乡党委政府围绕"科技兴乡,教育先行"的思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校长公选制、绩效工资制,创新全员竞聘制;继续组织实施好"两基"攻坚及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和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提高"普九"水平及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根本性提高。

姜驿乡一个集民族、贫困、边远为一体的山区乡,全乡辖8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13864人,少数民族人口11964人,占总人口86.3%。全乡有学前班4个,在班幼儿124人;完全小学5所,教学点11个,(其中一师一校点9个),小学教学班46个,在校小学生1207人;普通中学1所,初中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393人;乡成技校1所,村级成技校8所,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2800人次,开办扫盲班2个,参学学员10人,脱盲5人;开办成人小学班2个,参学学员30人,毕业20人。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438.4万元,财政自收收入达14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0元;2007年1-9月,全乡经济总收入达2137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90.79万元,围绕"科教兴乡"的教育发展思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3]

历史大事记

汉元鼎六年(前111),姜驿设三绛县。

后汉

后汉时期,三绛县改三逢县。

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经姜驿。

武德七年(624),江北设七部县。

至元十一年(1274),今姜驿设姜站。

康熙三十八年(1699),黎溪土司与环州土司争夺姜驿地盘,发生数年官司,裁定后仍归环州土司属地(有石碑记载,现存于姜驿小学)。

乾隆年间,开采祭牛山白铜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基督教由武定传入姜驿。

民国

民国7年(1918),姜驿为金沙江分县治。

民国8年(1919),姜驿创办小学。

民国10年(1921),姜驿创办纸卷厂。

土地革命时期

民国18年(1929),江边花灯节目传姜驿。

民国19年(1930),分县裁,姜驿属江边区。

民国34年(1935),5月1~3日,红军过姜驿。

民国28年,民众自发组织杀贪官沈照祥。

抗日战争时期

民国29年(1940),设江北镇,属武定县。

民国31年(1942),罕见旱灾,粮食锐减,部分民众离乡乞求为生。

当年,姜驿发生霍乱传染病。

民国34年,孙金驿组织昆明昆浦军校第五分校部分同学,攻打姜驿土舍江防大队队长王云坤家,因寡不敌众失败。

第二次跟国内战争时期

民国35年(1946),王云坤创办白铜厂。

当年,姜驿旱灾。

民国37年(1948),群众自卫组织,攻打镇长李茂森家(在新海村)。

民国38年(1949),人民解放军李广惠部经姜驿,遭民国川军阻击。

建国初期

1950年初,姜驿群众参加边纵金江游击二分队二支队。

当年,成立江北镇解放委员会。接着建立人民政府,成立人民武装部。

1951年,姜驿域设3个区辖乡。

1952年,域内3乡建立中共党支部。

1953年10月,姜驿设供销分社。

当年发生严重虫灾和旱灾,粮食减产。

1955年9月23日,地震5.3~7级,人畜有死亡,民房受损千余幢。

同年10月,开设保健联合诊所。

当年,姜驿属武定第五区,划入元谋县。

同年末,各乡设立农村信用合作社。

1956年,旱灾,粮食减产。

同年,设合作商店。

1957年,正式设姜驿供销合作社、姜驿邮电所。

1958年,姜驿设县辖乡,10月属金江人民公社。

同年2月,建立共青团贡茶乡委员会,姜驿乡团总支委员会。

同年3月,建立贡茶乡、姜驿乡妇女委员会。

同年,姜驿街引进水稻良种"西南175"。

同年,管理区办起公共食堂。

同年,太平、以都拉、白果、阿谷租等村,由上级动员搬迁元谋坝区300多户。

1959年,保健联合诊所改为姜驿公社医院(即今姜驿中心卫生院)。

1961年5月,公共食堂缺粮停办。

1961年10月,设姜驿人民公社,成立中共姜驿公社党委。

同年,设立姜驿营业所。

1962年,设姜驿粮食管理所。

同年,设立姜驿公社调解委员会。

1963年,设立姜驿税务所。

同年,引进水稻插秧机。

1965年,姜驿农业中学开办。

文革时期

1970年,设立姜驿畜牧兽医站。

同年,姜驿组成采矿队,参加开采江边大湾子石膏矿。

同年,首次推广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同年9月,创办姜驿附设初中班。

1971年,创办姜驿公社综合厂。

同年1月,修建龙街至姜驿简易公路。

同年组建公社电影放映队。

1973年,设立姜驿水利管理站、农业科技管理站。

同年9月,设立姜驿农业机耕站。

1975年,姜驿高压输电线路架通。

改革开放初期

1976年,龙街渡口使用机动船横渡姜驿至龙街人畜及货物。

1981年,设立姜驿人民公安派出所。

同年,设立姜驿农机管理服务站、姜驿公社文化站、姜驿工商行政管理所。

同年,姜驿采矿队参加开采域内红坡铁矿。

1983年3~5月初,大旱,人畜饮水困难。

1984年,设区建乡,姜驿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区公所,下设小乡人民政府。

1985年,龙江公路改道修筑为四级公路。

当年阿拉益至红坡矿山公路开通,机动车可入川。

1987年,设立姜驿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988年,区改设姜驿乡人民政府。

90年代

1990年,建立中共姜驿乡纪律检查委员会。

1994年9月,贡茶发生霍乱病,后传染至以都拉、江边乡丙洪,全乡发病98例,死亡2人,经省、州、县乡医务人员及时防治,至9月下旬,疫情解除。

1995年10月24日武定县法窝乡发生6.5级强烈地震,姜驿离震中近,基础设施和民房受损,受伤3人,牲畜死亡4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996年3月,古亚国投资170万元选矿、挖矿工作。

同年11月,组织动员干部职工首次开发红花箐梁子石榴基地工作。

1997年,姜驿乡党委、政府大力宣传、动员、推广发展小水池、小水窖工作。

同年11月,动员以都拉、太平、苦水箐、石头村、白果、阿谷租6个村公所250户1092人进行移民搬迁。

同年,姜驿乡党委、政府号召全乡机关干部职工对学生实行扶贫帮困工作,同时,做好"普九"工作。

同年对姜驿、水平石、半箐、贡茶、太平等五个村公所进行堪界工作。

1998年8月,县委、政府组织县医务人员"二号"病防治工作队,进驻贡茶、新海、白果、阿谷租等四个村公所观察疫情防治工作。

同年,风调雨顺,种植烤烟面积达8000亩,产量超过了历年,经济效益也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烤烟实现税收上百万元。

1999年,县"村建"工作队第五批 工作队员进驻姜驿,同年,动员以都拉、以平、石头村共19户85人进行移民搬迁。

同年11月进行了姜驿乡与江边乡的堪界工作。

21世纪

2000年7月14日受风暴灾害的袭击,造成了烤烟、粮食大面积减产。

同年8月21日,武定发生5.2级地震,波及到姜驿乡的太平、以都拉、白果、阿谷租、新海等村委会,造成水利、民房、学校、通讯等受损,经济损失严重。

同年9月10日黑者发生沉船事件,6人遇难。

同年,发现、发掘了半箐、金河的恐龙化石。

同年10月姜驿乡党委、政府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村社,首次动员推广种植青豌豆8000多亩。

2001年3月26日,贡茶教会信徒在外出过"复活节",在阿柱河发生沉船事件,7人遇难。

同年10月,姜驿乡党委政府对以平、石头村、白果三个村委会32户116人实行了乡内移民搬迁。

2002年3月,姜驿乡党委政府对石头村、白果下村、阿谷租三组的87户355人实行了整体搬迁。

2003年4月,非典型性肺炎发生,预防"非典"期间,停止教会聚会2个月,贡茶、石板河、阿谷租新村等地区发现外地2名女基督教徒秘密组织、传播"东方闪电"活动。在县国保大队、610办、乡派出所、政法、统战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有效遏止并解除了"东方闪电"传播活动。

同年,雨量较少,大部分水库蓄水量少,严重影响着了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人畜饮水。水平石、半箐村委会包谷受粘虫危害815亩。阿洒姑村一带旱情严重,粮食大面积无收。

当年8月,姜驿乡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

当年12月12日,发现七嘎、陈家箐恐龙化石群,属于一亿六千到一亿五千五百万年前左右的侏罗纪中期。

2004年4月,姜驿乡党委政府对以都拉村委会86户374人实行了乡外整体移民搬迁。

同年5月,第二次对恐龙化石进行大规模发掘。

历史追踪

建置: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在邛都置越嶲郡,于今姜驿设三绛县,西至石碑山、雷依、跨膀、仁和;北至通安、攀枝花、腊拉;东至己依、万德、东坡、他真;南至雷窝、能禹、洒止、帕郎一带。汉书补注载:"三绛今会理州东南,跨金沙江,江以东之巧家,江以南元谋、禄劝县北撒甸诸处皆是。"王莽政权时,越嶲郡改集嶲郡,隶属不变。后汉改三缝县,《华阳国志校注》载:"绛为'缝'之讹,'绛'与'逢'通,'逢'古读如蓬,故晋人读'三逢'如'三播'"。又称小会无,"道通宁州,渡泸得青岭县……",西晋时,裁县治。属越嶲郡会无县,唐武德七年(624),三绛地江北设七部县,江南设磨豫县,属西豫州辖。贞观三年(629),西豫州改靡州都督府,二县仍属之。贞观六年(632),靡州及县属划归戎州都督府。《资治通鉴》载"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废靡州都督府,其地域于麟德元年(664)前,曾属郎州都督府,是年,归姚州都督府。龙朔中,废姚州入靡州,姜驿属之。大理政权前期,乌蛮仲牟由之衣裔阿坛绛始居閟畔部,其孙阿罗仕大理国主高泰。阿罗挟高氏之势,攻拨龙纳城,遂以祖名曰"绛",为绛部,隶会川节度,后改隶会川都督府。大理后期,原绛部东南地域为閟畔部侵占。蒙古宪宗五年(1253),閟畔部改閟畔万户府,绛部地属之。至元八年(1271)五月,绛部地被落兰部部酋建蒂所坡。九年平之,遂隶会川。至元十一年(1274),建立云南行省,下设路、府、州,设驿站以利邮传,姜驿设姜站。至元十六年(1279),姜驿为和曲县地,至元二十六年(1289)和曲县为州,同隶武定军民府。洪武十五年(1382),武定军民府改武定府,隶属不变。嘉靖四十四年(1565),当地民族从武定凤继祖叛乱,土舍安纳平之,安氏至三世改姓李,姜驿遂为武定环州李氏土司的世袭领地,隶武定府。康熙三十八年(1699),黎溪土司自必仁与环州土司李宗唐,发生争夺姜驿齐(七)嘎等19村的官司,历经数年,经查历代滇志,终以自土司败诉,李土司胜诉,并勒石姜驿为据。康熙二十八年(1689),江北属和曲州地,隶武定府,乾隆三十五年,武定府改为直隶州。民国元年,金沙江设分县,姜驿属其域。民国7年(1918),金沙江分治为县佐(也称分县),治所从江边移江北镇(今姜驿街)。民国19年(1930),裁分县为武定县第6区。民国29年(1940),武定县设8镇11乡,原第6区分为环江(今江边乡)、江北2镇,1950年1月,成立江北镇解放委员会,武定县临时人民政府建立后,原环江、江北两镇及滔谷乡并建第五区,7月,改称环江区,镇不变。1951年复称第五区,原江北镇改设姜驿、贡茶、以都拉3乡。1955年11月13日,原第五区的江边、姜驿、芝麻、卡莫、阿卓、骂拉莫、贡茶、以都拉8乡并元谋县,为江边乡。1958年3月,裁区设姜驿、贡茶2个县辖乡。10月,建立金江人民公社(驻江边),原2乡分设金元、白果、益平、金马、新民、华峰、石头村、姜中、胜利、联民、马腊、以都拉、海新、新海、太平、贡茶16个大队(管理区),隶江边。1961年10月29日,正式分建姜驿人民公社,设姜驿、阿洒姑、画匠、马腊、贡茶、以都拉6个管理区。1962年,公社改区,大队改(小)公社。1969年,原区复改姜驿公社,(小)公社复改大队。1973年,调整社队规模,大队调为8个,即阿洒姑、羊腊席、姜驿、水平石、半箐、新海、画匠、贡茶。原以都拉、马腊2大队归新建的丙弄公社。1979年,丙弄公社裁并。姜驿公社下设姜驿、水平石、阿洒姑、羊腊席、新海、画匠、半箐、贡茶、以都拉、马腊、石头村,阿谷租、太平13个大队。

1984年体制改革,姜驿公社改为姜驿区,领1镇10乡,即姜驿镇和糯拉鲊、水平石、半箐、新海、画匠、贡茶、太平、以都拉、白果、阿谷租乡。乡镇下设59个行政村。1988年,区改乡,乡人民政府下设镇改为行政村,但规模未变。村下设63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全乡辖11个行政村,8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2000年7月,首次村级体制改革,乡人民政府下设11个村委会:糯拉鲊、姜驿、水平石、半箐、画匠、新海、贡茶、太平、以都拉、白果、阿谷租。村下设63个村民小组。

2004年2月,姜驿乡第二届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同时对四个村委会进行撤并,即撤销新海村委会,并入贡茶村委会,设贡茶村委会;撤消阿谷租村委会,并入白果村委会,设白果村委会。共8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

基础设施

姜驿乡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扶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力度,2006年,全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35.1万元,比2005年的1613.7万元增加821.4万元,增长51%。2006年末,投资21万元的糯拉鲊村委会办公楼已投入使用、投资15万元的画匠村委会办公楼建设已竣工,分别投资16万元的太平村委会和白果村委会办公楼建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村级政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投资250多万元的界牌箐和麻栗树片区管网工程建设已投入使用,投资200多万元的画匠管网工程和水窖工程已完工;投资180万元的烟站建设已投入使用;投资75万元涉及5个村小组615户的农网改造已完工。投入47万元的界牌箐水库修复工程已竣工。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5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3个,新农村建设1个,

新农村建设

我乡新农村建设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县新农办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十化"标准,坚持政府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建设,因地制宜整合优势资源,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原则,深入宣传发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充分整合利用政府各部门和群众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完善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建设稳妥推进,村容村貌得到整治,村民素质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乡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培强做大,农民增收渠道得到拓展。 2006年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5万元,实施月亮田、七嘎、新海三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通过修路、治水、建沼气池等项目,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实施水平石大村新农村建设1个,投入资金60万元实现村内主干道硬化1320m,建成文化室1个、公厕2个、垃圾池1个,完成库塘清淤加坝9470方,建成人畜饮水池7个。2007年申报羊腊席、月亮田、画匠、贡茶、阿拉益村5个省级整体推进村项目,审批4个,总投资143.0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83.02万元;申报姜中新农村建设项目已通过审批,总投资2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6万元;申报贡茶、羊腊席民族聚居村建设项目已通过审批,总投资33万元。同时,积极协调和争取资金项目解决贡茶、新海人畜饮水问题。2007年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新建伙房箐水库,麻塘边水库、致富水库、金河小坝加坝工程已通过州级评审,总投资256.4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99.38万元,地方配套22.02万元,群众投劳折资35万元。

特色产业

姜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确保粮食供求平衡的前提下,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紧紧围绕"一烟、二矿、三畜、四豆"的发展思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以发展优质烟叶、青豌豆种植、和畜牧业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重点产业建设,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烟草产业支柱地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得到巩固提高,烟叶生产、收购、销售取得新成绩。全年共种植烤烟面积2400亩,完成烟叶收购35万公斤,实现产值363万元,比2005年的310万元增收53万元,实现农特产税82万元,比2005年的68万元增加14万元,增长21%;着力在粮经种植结构及品种改良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农业产出率。全年推广种植杂交包谷7600亩,水稻良种4613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250亩,水稻薄膜育秧380亩,旱育秧30亩。全乡共种植青豌豆5000亩,实现总产值242.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财政增长,农民增收。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全乡水稻、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4981亩,总产量达6217吨,同比增长2.40%;青豌豆种植面积12455亩,产值1556.9万元。

烤烟生产稳步发展。完成40万公斤烤烟收购任务,均价33.21元,产值1328.4万元,实现财政、群众收入"双增"。

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畜种,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户15户,带动全乡牧业持续发展,畜牧业产值达6200万元,同比增长1.05 %。

林果产业发展迅速。全力打造核桃、蜜桃、花椒示范区,已发展种植核桃9793.3亩、蜜桃4180亩、青花椒4554.8亩、樱桃230亩。

资源环境

姜驿乡是一个聚贫困、边远、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山区乡,地处元谋县最北部,距元谋县城66公里,交通不便,全乡国土面积247.2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全乡耕地17714亩,其中:水田 4659亩,旱地 13055亩,人均占有耕地 1.4 亩;年平均温度18.5℃,年均降雨724.5~900mm,适宜种植烤烟、青豌豆等作物。

资源状况

主要有铁矿、铜矿、褐铁矿、磁铁矿、平石矿 、石膏矿、石灰石等。铜矿分布在白铜厂村一带;铁矿、平石矿分布在四道箐、大地、红坡、尼嘎姑及岩层裂的坡岩、水土流失的沟箐。铁矿储量约694万吨。平石矿储量160万吨 。平均品位45%。

野生植物

海拔较高的地方有南亚热带阔叶松和云南松。用材林以松、衫、杞木(俗名水冬瓜)为主;薪炭林以栎类、荆棘、清香、山皮挑为主,或稀树草丛,或无林草坡。草以扭黄芽、旱茅为主,尚有龙须草。

野生草药

有木贼、升麻、白芷、灵仙丹、防丰、姜活、细辛、荆芥、柴胡、麻黄、鹅不食草、蝉蜕、薄荷、火麻仁、马齿芥、凤尾草、龙葵、白头翁、地丁、芦根、连翘、精谷草、板兰根、鬼针草、黄连、夏枯草、厚扑、紫草、木通、艾蒿、车前草、陈皮、山楂、天门东、仙鹤草、血藤、土当归、双参、贝母、杏仁、何首乌、枇杷叶、桔梗、金樱子、棕花、桃仁、五灵脂、益母草、杜仲、五爪金龙等。

野生动物

两栖动物有青蛙、蛤蟆、蚌等。爬行动物有蛇、乌龟、壁虎、蜈蚣等,可入药。鸟类有锦鸡、竹鸡、野鸡、猫头鹰、鹰、麻雀、乌鸦、喜鹊、啄木鸟、秧鸡、鹌鹑、斑鸠、燕、等。哺乳类有野兔、猴子、野猫、穿山甲、飞鼠、黄鼠狼、獐子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