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代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孙代尧 | |
---|---|
出生 |
1964年 湖北仙桃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 |
知名于 | 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主席 。 |
知名作品 |
《巨龙的苏醒--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求索》 《邓小平政治民主化思想研究》 《澳门贫穷人士生活状况及援助研究报告》 |
孙代尧[1] 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7月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入选北京市“百人工程”名单,2007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化、台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主要著作有《巨龙的苏醒——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求索》、《邓小平政治民主化思想研究》(主编)等。在《北京大学学报》、《台湾研究》、《台湾研究集刊》、《现代台湾研究》、《现代化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1987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1990年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99年任副教授。2001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担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导师,2007年任教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主席 。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名单,2004年入选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名单,200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名单。曾到俄罗斯、捷克、匈牙利、韩国和台港澳地区的高校做访问研究或任客座教授。 北京大学孙代尧教授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报告[2]。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历史和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中国现代化、台港澳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巨龙的苏醒--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求索》、《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政治民主化思想研究》(主编)、《澳门贫穷人士生活状况及援助研究报告》等;参与《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三本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在《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中共党史研究》、《台湾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约130篇。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和其他委托科研项目若干。近几年获得的教学和科研奖励主要有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百项精品成果奖"、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5-2006学年度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3] 。
北京大学马院孙代尧教授来院讲学
11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代尧教授做客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汪勇教授主持,学院张荣军教授、习兴美博士等教师和2017级、2018级的全体博士生聆听了本次学术报告。
大鳌孙代尧教授围绕报告主题,从理解“新时代”、如何理解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国方案的逻辑”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他详细讲解了“新时代”的“不变”与“变”这个更加凸显社会主义属性和中华民族特色的重大理论观点与创新之处;其次,紧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以历史比较、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对推进“四个伟大”中的伟大斗争这个重点与难点,并着力应对“四种风险”、化解“四大矛盾”、避免“四个陷阱”等方面对“伟大斗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论述了“中国方案”的生成逻辑、“中国方案”为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报告全程,孙代尧教授语言严谨幽默,整场讲座气氛热烈。
报告结束后,汪勇教授对孙代尧教授的精彩学术报告作了总结。他认为孙教授的报告立足于原著并具有视角新颖、逻辑性强、信息量大,富有启发性等特点,为青年老师和博士生正确解读党的重大文献,正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敏锐抓住当下的一些重点和热点问题等做了很好的诠释和示范。汪勇教授最后还为孙代尧教授所分享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培养经验特别表示了感谢。
孙代尧:以学理性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参加座谈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我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学习体会。
高校思政课要“以学理讲政治”。讲好思政课,思想性和政治性是前提,学理性是关键。思政课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要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在于它的学理性和系统性,要讲好讲通马克思主义,既要求教师“政治要强”,又要求教师“本领要硬”,兼具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讲好思政课,要有针对性,要正面回应学生们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关注。而思政课的针对性离不开学理性,没有学理性,针对性就无从谈起。思政课上,学生会提出一些有疑惑的问题,教师不能回避问题、绕着问题走,否则就会出现教师自说自话、无的放矢,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思政课的亲和力寓于学理性和针对性中。亲和力并不意味着以偏离思政课内容的教学形式来迎和、取悦学生,使思政课娱乐化、媚俗化,而是要求教师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语讲清楚理论和道理,和学生形成情感交流与互动。
北京大学在探索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过程中,除了创新教学形式外,形成了“课比天大”“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问题导向”的理念。2014年,北大马院率先提出“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办院原则。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以经典带原理的方式,教师领读经典与学生研读经典相结合,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提出“埋首经典,关注现实”要求,专练马克思主义“内功”,并采用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中期考核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视频
孙代尧:《共产党宣言》——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