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盛
出生 不詳
太原郡中都縣
逝世 不詳
國籍 兩晉時期
別名 「孫監」
職業 官員
知名作品 《魏氏春秋》

孫盛,(生卒年不詳),字安國。太原郡中都縣(今山西平遙)人。 東晉中期史學家、名士、官員。曹魏驃騎將軍孫資玄孫、西晉馮翊太守孫楚之孫。

孫盛出身官宦名門,年輕時便以博學、善清談而聞名,但在仕途上並不順利,先後擔任陶侃、庾亮、庾翼、桓溫的僚佐,亦曾隨桓溫滅成漢、北伐收復洛陽,官至長沙太守,封吳昌縣侯。晚年官至秘書監、給事中,故被後世稱為"孫監"。

孫盛一生著述頗豐,《晉書》稱其"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其著作以史學居多,其書"詞直而理正"。著《魏氏春秋》二十卷、《魏氏春秋異同》八卷、《晉陽秋》三十二卷,今僅存軼文。


人物生平

博學強識 孫盛出身魏晉名門太原孫氏,高祖孫資為三國時曹魏重臣,官至驃騎將軍、侍中,封中都縣侯;曾祖孫宏官至南陽郡太守;祖父孫楚頗有文名,晉惠帝時官至馮翊郡太守。孫盛父親孫恂官至潁川郡太守,後來在郡中為賊人殺害。[1]

孫盛十歲時,為躲避動亂而南渡至江南。 他成年後,很是博學,善於清談。

勸解王庾 孫盛最初擔任佐著作郎,因家中貧窮而母親年邁,向朝廷請求讓自己治理小縣,被外任補授瀏陽縣令。後被太守陶侃請為參軍,陶侃逝世後,征西將軍庾亮接替他鎮守武昌,舉薦孫盛為征西將軍主薄,轉任參軍。

當時,丞相王導執政,庾亮則以帝舅身份鎮守在蕪湖,雙方矛盾很深。而南蠻校尉陶稱又從中挑撥離間,王導與庾亮遂相互猜疑,輿論都認為庾亮將要舉兵廢黜王導。孫盛私下勸諫庾亮說:"王公經常有辭絕政事、優遊於塵世之外的願望,怎麼會做俗人所做的事情呢!這一定是奸佞邪惡之徒想離間內廷與百官的關係而已。"庾亮這才作罷。

屢有功勳 庾亮逝世後,其弟庾翼接替他出鎮武昌,任命孫盛為安西將軍諮議參軍,不久後改任廷尉正。適逢安西將軍桓溫接替逝世的庾翼出鎮荊州,留任孫盛為參軍。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桓溫率益州刺史周撫與南郡太守、譙王司馬無忌討伐成漢,孫盛隨軍出征 。次年三月,桓溫抵達彭模,採納部將袁喬建議,留孫盛與周撫之子周楚率領瘦弱的士兵守衛輜重,桓溫親自統率步兵直接開赴成都 。不久後,成漢皇帝李勢的叔父、右衛將軍李福忽然率軍數千攻打彭模,眾人都很驚恐。孫盛部署諸將全力抵抗,將李福軍擊敗使其逃走 。同年,成漢滅亡,孫盛因功被賜爵為安懷縣侯,升任桓溫的征西大將軍從事中郎。

孫盛後參與桓溫北伐。桓溫於永和十二年(356年)收復洛陽,孫盛也因功進封為吳昌縣侯,外任補授長沙郡太守。

晚年生活 孫盛因為家貧,而在長沙太守任上頗能撈取錢財,州從事到郡中發現了他的行為,但因敬佩孫盛的名聲而不彈劾他。孫盛給桓溫寫信,信中言詞隨意,說州里派從事來考察政績民情,進無威鳳來儀的威儀,退無鷹鸇搏擊的效果,在湘川徘徊,將成為怪鳥。桓溫收到孫盛的信後,又派從事重新查辦,獲得許多贓款贓物,便用囚車把孫盛押解到州里,又將他釋放而不治他的罪。

此後,孫盛經多次遷升而擔任秘書監,加職給事中,於七十二歲時去世。

主要成就

孫盛作史有董狐遺風,極重史德。據載,他著的《晉陽秋》雖有不足,但"詞直理正,咸稱良史"。《文心雕龍》稱"孫盛《陽秋》(《晉陽秋》),以約舉為能。" 但同時也說"《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

個人作品

孫盛一生著述頗豐,多為史籍,又作有詩賦論難複數十篇。他的史學作品見於記載的有《魏氏春秋》二十卷、《晉陽秋》三十二卷、《魏氏春秋異同》八卷,文集十卷。但《魏氏春秋》和《晉陽秋》早已亡佚。今存佚文,分別留存在《弘明集》《廣弘明集》、《全晉文》 、《三國志》裴松之注和《世說新語》等書中。

作品列表 《作南蒼令教》 《與羅君章書》 《太伯三讓論》 《老聃非大賢論》 《晉用前代正朔服色》 《晉平吳封孫皓為歸命侯》 《庾純父老未告歸養》 《王衍》 《懷帝紀總評》 《元帝詔親執觴懷愍於太廟》 《元帝紀總評》 《鏡賦》 《奏事》 《東海國妃與嗣王異服》 《老子疑問反訊》 表格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劉勰《文心雕龍》:孫盛、干寶,文勝為史,準的所擬,志乎典訓,戶牖雖異,而筆彩略同。

何法盛《中興書》:博學強識。

檀道鸞《續晉陽秋》:孫盛善理義。

房玄齡等《晉書》:①令升、安國有良史之才,而所著之書惜非正典。悠悠晉室,斯文將墜。 ②干孫撫翰,前良可擬。

余知古:溫在鎮三十年,參佐習鑿齒、袁宏、謝安、王坦之、孫盛、孟嘉、王珣、羅友、郗超、伏滔、謝奕、顧愷之、王子猷、謝玄、羅含、范汪、郝隆、車胤、韓康等,皆海內奇士,伏其知人。

胡三省:庾亮之謀,微郗鑒拒之於外,孫盛諫止於內,必再亂天下矣。

唐庚:孫盛以刻薄之資,承學於草竊亂賊之世,性習皆惡,故其論議類皆如此。夫"見牛未見羊",孟子所謂仁術,何名為偏宥哉!使盛為廷尉於魏文之時,則歆當以私饋盜施誅矣。東晉之不用盛,不為過也。

軼事典故

南北做學 名士褚裒曾對孫盛說:"北方人做學問,深厚廣博而且融會貫通。"孫盛回答說:"南方人做學問,清新通達而且簡明扼要。"支道林聽到後,說;"對聖賢,自然不用說了,從中等才質以下的人來說,北方人讀書,像是在敞亮處看月亮;南方人做學問,像是從窗戶里看太陽。"

善於清談 名士殷浩享有盛名,當時能與殷浩辯論抗衡的,只有孫盛。孫盛曾到殷浩家一起清談,兩人來回辯駁,精心竭力,賓主談論都無懈可擊。侍候的人端上飯菜也顧不得吃,飯菜涼了又熱,熱了又涼,這樣已經好幾遍了。雙方奮力甩動着拂塵,以致拂塵的毛全部脫落,飯菜上都落滿了,賓主二人竟然到傍晚也沒想起吃飯。殷浩便對孫盛說:"你不要做硬嘴馬,我就要穿你鼻子了!"孫盛接口說:"你沒見掙破鼻子的牛嗎,當心人家會穿你的腮幫子!"

孫盛曾與永和年間的名士殷浩、王蒙、謝尚等人在會稽王司馬昱府邸聚會。殷浩和孫盛兩人一起辯論《易象妙於見形論》一文,孫盛把它和道家思想結合起來談論時,顯得意氣高昂。滿座的人都覺得孫盛說的道理不妥,可是又不能駁倒他。司馬昱很感慨地嘆息道:"如果劉惔來了,自然會有辦法制服他。"隨即派人去接劉惔,這時孫盛料到自己會辯不過。劉惔來後,先叫孫盛談談自己原先的道理。孫盛大致複述一下自己的言論,也覺得很不如剛才所講的。劉惔便發表了二百來句話,論述和質疑都很簡明、貼切,孫盛便被駁倒了。滿座的入同時拍手歡笑,讚美不已。

何必蠶室 褚裒曾經問孫盛:"你寫的國史什麼時候完成?"孫盛回答說:"早就應該完成了。由於公務在身沒有閒暇時間,所以拖到今天。"褚裒說:"古人只是'傳述前人之言,而不創作',你為什麼一定要在蠶室中才能完成呢!"

拒不改史 孫盛曾為征西大將軍桓溫帳下參軍,受到桓溫青睞。但他卻將桓溫北伐時在枋頭的敗績如實記載於《晉陽秋》中,桓溫得知此事大怒,便對孫盛的兒子說:"枋頭誠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說?若此史遂行,自是關君門戶事。"以殺身滅族相威脅。當時桓溫執朝廷內外大權於一身,孫盛的諸子聽說此事後大為害怕,不顧平時孫盛治家嚴謹,都哭泣跪拜於地,請父親刪改。但孫盛拒不屈服於桓溫,堅持按實書史。不退半步。

親屬成員

高祖 孫資,字彥龍,官至驃騎將軍、侍中,封中都縣侯。卒諡號"貞"。

摺疊曾祖 孫宏,官至南陽郡太守。


祖父 孫楚,字子荊,西晉文學家,官至馮翊郡太守。


父親 孫恂,官至潁川郡太守。


子嗣 孫潛,字齊由。孫盛長子,官至豫章郡太守。

孫放,字齊莊。孫盛次子。官至長沙國相。

視頻

三國兩晉南北朝

參考來源

  1. http://www.dunjiaodu.com/qizhouzhi/2019-01-14/4078.html 孫盛起:悲壯的失敗者,高貴的囚徒來自企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