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季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季隗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季隗

民族: 赤狄

职业: 晋文公夫人

主要成就: 帮助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所处时代: 中国(赤狄部族)

季隗是赤狄部族的一支廧咎如的公主,隗姓,和晋文公重耳生活了十二年。夷吾派人刺杀重耳的时候,重耳匆匆逃离狄国,临行时候告诉季隗希望能抚养好孩子,等自己回来,并且说二十五年后如果回不来,就让季隗改嫁。对于季隗来说,自然不舍得他离开,但出口的话语却让人吃惊,她不但安慰重耳好男儿志在四方,又说道二十五年之后,自己已经是行将就木,还嫁什么人。言外之意就是我会抚养好孩子,也会等你回来。言语之中饱含着深情款款。这段"不复成嫁,请待子"的历史典故也在后世传为佳话。[1]

人物生平

咎如乃赤狄的一支,狄国讨伐咎如国,掳获两名绝色美女,名叔隗,季隗。时谚云:前叔隗,后季隗,如珠比玉生光辉,可以想见季隗之美。狄王便将这两个女子送给了当时逃亡在狄的重耳为妻,重耳又将姐姐叔隗送给赵衰,留妹妹季隗作为自己的妻子。在《史记》中则说季隗为姐,叔隗为妹,则叔隗还不到十三岁,是不正确的。那时候的季隗仅刚刚十三岁(十二年后重耳离开时为二十五岁),春秋时期,不到十三岁的女子是不可以作为战俘的。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既然季隗能作为战俘带回白狄,就说明季隗是赤狄首领的女儿,因为如果是普通百姓人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早就被将士斩首或蹂躏了,哪里能带回来?所以说季隗应是赤狄的一位公主。

十三岁的季隗还是个孩子,正值妙龄,被当作婢妾赏赐给年过不惑的重耳,心里难免一腔郁愤。弱国无外交,身为败军臣掳又能奈何?遭此国破家亡的突变,哪里有应对能力,只能忍辱负重,任人宰割了。值得庆幸的是狄王把季隗送给了重耳,重耳待臣下姬妾宽厚,季隗也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重耳逃亡到白狄后,虽然有个作狄王的舅舅,生活还算安逸,但毕竟父子相残的血腥才刚刚过去,勃鞮那明晃晃的大刀在头上挥舞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多亏他奋力一躲才幸免于难,只被斩去袍袖,此时仍心有余悸。重耳在狄国天天逐狐射鸟,狩兔猎鹰,一住就是十二年。季隗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伯鯈、叔刘。一班随从也娶妻生子,安享太平。季隗以为就这样波澜不惊地与重耳慢慢变老。

《史记》中说:"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四十三岁的重耳,作季隗的父亲也绰绰有余,是历史的恶作剧让他们结合在一起。这样,一个逃亡公子,一个落难公主,同是天涯沦落人,便相依为命,一起生活在黑水湖畔了。四十三岁的重耳自然懂得怜香惜玉,又是从刀下逃得残生,所以倍加珍惜人生,对季隗便施以慈父般的呵护和丈夫的体贴,所以季隗婚后的生活十分美满。

在重耳曾经住过的重耳川涧峪岔镇,有一个叫边家湾的村子。村南的城台子山上有黑水城,是宋代为抗击金兵的侵略而修建的;山下有一眼清泉,泉水清澈晶莹,汩汩的流了出来,无论春夏秋冬都不停歇,即使在五黄六月,陕北干旱,重耳川的河水都干了,这眼泉水仍然汩汩的流着,似乎劲头更足了,边家湾的村民便把这股水引到自己的田里,灌溉着边家湾的百十亩良田。由于泉水源自黑水城下流出,有的人便叫他"黑水泉",但大部分人都叫他"相思泉",因为这里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重耳和季隗结婚后,夫妻恩爱,同病相怜,关系甚为亲密。

有一天,重耳正在黑水湖边围猎,忽然有一人冲进围场要求见狐氏兄弟,说老国舅狐突有家书。狐毛狐偃认得正是父亲府中的家奴,只见来人将信递给狐氏弟兄后,一句话不说,只叩了个头就走了。弟兄二人深为奇怪,急急拆开看时,原来是重耳的弟弟夷吾归国,当了国君,是为晋惠公,夷吾知道自己的德行远不及重耳,晋国人都拥戴重耳,因此害怕重耳归国夺他的君位,便让侍卫勃鞮来追杀。重耳这时已在这里居住十二个年头,有两个儿子了,便有些恋恋不舍。狐偃提醒他:"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娶妻生子,而是为了国家大事,当时我们匆匆忙忙,只得暂时在这里落脚,现在应到一个能帮助咱们复国的强大国家去。"重耳便给他的妻子留下一句话,要季隗等他回来。

季隗问:"要等到什么时候?"

重耳随口回答:"你今年二十五岁,就再等二十五年吧。"

季隗苦笑着说:"再等二十五年,我恐怕都老死了,还能再嫁人?虽然这样,我还是会等你的,你放心的走吧。"

正说着,狐毛急匆匆跑来说:"勃鞮提前动了身,家父连书信也来不及写,打发能行快腿使者秘密前来告知,勃鞮恐怕就要到了。"

这个勃鞮的办事速度重耳是领教过的,上次献公便是派他到蒲地追杀重耳,献公的命令是三天到蒲,勃鞮两天就到了,重耳没有准备,措手不及,险险被这个勃鞮抓住。这一次惠公让三天后动身,勃鞮又第二天就动身了,重耳便吸取上次的教训,连狄王也来不及辞行就急急忙忙的走了。

季隗见十二年来相依为命的重耳只撂下一句话就走了,自然恋恋不舍,直追到当地最高的山--尖山疙瘩,在山顶上直望到看不见人影,才回了家。

自从重耳走后,季隗便在人想人的日子中度过。开始还罢了,季隗只是有时跑到尖山疙瘩望一望,望着望着,只看见白云悠悠,草原空旷,那散落在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牛羊依旧,就是看不见朝思暮想的重耳,季隗忍不住相思之情,泪如泉涌,便躲到黑水湖畔的山凹里哭泣,久而久之,泪水落下之处便形成了两汪泉水,汩汩的流入黑水湖中。

由于这两眼水泉流的是季隗思念重耳的泪水,所以人们都叫作"相思泉"。后来随着黑水湖的外泻,一眼水泉便随着地表的冲蚀而逐渐下降到现在的位置,而另一眼便随着水位的下降渐渐干涸,但现在依然可以在城台子山的城南湾看见水泉的旧址,即使在最干旱的日子里,这里仍湿漉漉的,因此不宜种地,只长些水草。相传宋代的杨家六郎杨延昭也曾在这里驻足饮马,赞誉这两眼泉水。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便知道季隗和重耳的关系是何等亲密,何等的融洽。

历史评价

季隗是柔情似水,对丈夫忠心耿耿,能保持理性的女性形象。她愿意牺牲儿女私情,成全重耳的国家大事。季隗支持重耳的计划,不仅对重耳"将适齐"没有丝毫的阻扰,而且还忠心耿耿地表示等待重耳而不另嫁他人。

季隗的出现,给失魂落魄的重耳带来了温暖和重新生活的勇气。季隗不但在生活上、爱情满足了重耳的要求,而且对重耳忠贞不二。重耳奔狄,只是为了以近易通,姑且休足而已,而季隗无微不在狄国至的体贴,抚慰了重耳心灵的创伤。重耳与随从在狄生活了12年,后由于晋惠公继位,惧怕重耳返国,便派人刺杀重耳。为寻求大国的帮助,重耳决定去狄及齐,这夫妻离别的场面颇为感人,《左传》中写道: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这段话很短。重耳要走了,他舍不得妻子。但这一走,不知能否再来。他的内心是很矛盾,季隗是狄人之女,在婚姻上没有像中原人那样有严格的约束,非得从一而终,丈夫走了,她是完全可以改嫁的。因此,他跟她约定,等他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不来再改嫁。这好象是夫妻恩爱,不忍分离,实质上是重耳自私自利的表现。据《史记》记载,重耳亡国时已43岁,在狄12年,离狄时当为55岁,再等上25年,已经80岁了,而季隗这时只有25岁,要作长期守活寡的准备,这对她来说是颇为严酷的。再者,重耳奔齐,还可再娶,季隗在狄,要忍受长期的分离之苦,这实在是个严重的考验。而此时的季隗,真是百感交集,满腹辛酸,自己国家破亡,由一个尊贵的公主而沦为阶下囚,被迫嫁给年长自己许多,又在外流亡寄人篱下的重耳。本欲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可如今唯一可以依靠的重耳又要远走他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对重耳依恋不舍,但为了顾全大局又必须理智地让重耳继续流亡,去寻求大国的帮助,回国夺取政权。于是,季隗的回答就像开玩笑似的:"我已经25岁了,再等25年才改嫁,也快进棺材了,请让我等你吧。"从这话中,我们听到的是面对突发事变的无奈,对丈夫的顺从和对不可预见的未来的抉择,这艰难的抉择反映了季隗识大体、顾大局和对感情的忠贞不渝。表面上轻松幽默,细细品味则意味无穷。既然我已下决心不再改嫁,立志等你,你就不要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去完成复国大业,一个弱女子尚能在异国他乡苦等你二十五年,难道一个男子汉就没有勇气去建立大业吗?她的勇气和信心对重耳来讲,真是莫大的鼓舞。季隗话语不多,却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善良、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崇高献身精神,为了成就男人事业不惜放弃自己应得的幸福。假如季隗目光短浅,为了自己和儿子的幸福着想,采用各种手段阻止重耳离开狄国,默默无闻地度过他的一生,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了。可见季隗对帮助重耳将来登上霸主的宝座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正是季隗无私地奉献和牺牲才换得了重耳后来的成功。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