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楊廷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寧靜》是中國當代作家楊廷松的散文。
作品欣賞
寧靜
每天早晨從夢裡出來,腦海里的第一件事是琢磨着今天去哪個地方釣魚更有驚喜。對一個土生土長的、老來愛上垂釣的人來說,縱橫幾里範圍內的塘池港堰就像自己手掌的紋痕一樣熟悉。
塘壩、池邊、湖岸、溪流,那地方就是我滿懷期待、與煩惱告別的天地。
人在閒着無聊久了的時候,就會無緣無故地產生一種焦慮與不安;然而水在無風的時候卻顯得格外的平靜和柔軟。只要靜靜地凝視着如鏡的水面,那煩躁不安的心就會寧靜下來。水下還有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現今,鄉村老年人不再需要為生計而躬耕勞作,許多人進入花甲之後就開始享受生活。於是釣魚成了一些人的愛好。那裡天地人和,沒有爭鬥與野心,沒有貪婪與詭辯,沒有尊貴與卑賤,沒有心機與謊騙;他們臉上只有平淡無奇和心安理得、平靜和坦然的神色。彼此互遞香煙,友好交流,眼睛和嘴角,看不出絲毫的矯情和做作。人們心平氣和地嘮嗑着生活的不容易。
活到了幾十歲,誰還沒有自己的故事與見識,當然是永遠嘮不完的話題。
耳畔飄過他們的閒聊。我眺望着天邊的那些雲,雲在空中遊蕩,可怎麼也聽到它們的足音,蒼穹依舊闃然無聲;水面的殘荷,雖然失去了夏日的婀娜多姿,卻仍然保持着成熟恬靜的面容,靜靜地看着天上飄遊的白雲。人上了年紀卻難得那份泰然,以往那干着粗活的雙手,在地膚貧瘠的湖岸上,為獲取衣食和一席就寢之地而不懈地拼搏,為名聲和利益而爭先恐後,那些重負與苦難,已經耗竭了大半輩子的光陰。作為個體的人,不可能總活在這個世界上。人生短短數十年的光景,應當坦然面對每段旅程,誠實對待生活,尊重生命。就像地上青青黃黃的花草,享受陽光雨露以後,坦然接受秋風霜凍。而地下的草仔,即便被埋到土裡,不會腐爛,在地下掙扎,努力向上,直到探出腦袋接觸空氣和陽光。想到這裡,似乎有着一股突破心靈屏障的力量幫助我撥雲見日。
掬起此刻沒有煩躁、沒有疑慮、沒有狂妄的寧靜,心裡望見,遠古的深山老林傳來無聲的苦修從坐禪的團蒲雙手合十清除生命的起點到終點的全部垃圾。我被這種岑寂迷住了,完全聽命於這岑寂的主宰。
事實上,這樣潔淨、寂靜的天宇,早已迴旋了兆年。
清靜的冬晨,我將我的靈魂沉浸在湖上的純淨之中。那些歡樂與憂愁,希望和失望隨着微風細浪消逝了。我看到暮年之光的穩重和安詳。這時光多麼美好!所有的繁麗都知趣的隱遁於身後。
秋風掃落了枯葉之後,不知跑哪裡去了?留下卸去盛裝的枝條,等待着春天的腳步,等待着新的生命誕生。
我久久地遙望着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巒和白雲下的潔淨、柔和的碧空,空中充溢着冬季蕭條的憂悒。有一瞬間,思緒卻追逐着往昔團體的熱鬧,你猜摸着我,我看透你的心思,戴上假面具,虛情假意的恭維,桌上的酒杯傳遞着言不由衷的尊重……。
正恍惚間,忽聞天空飛來一群大雁,排開人字形翱翔在湖洲與藍天之間的廣闊空中。偌大的龍潭湖邊上,此時,只有我一個人坐在水邊上,靜靜地看着浮漂的動靜。此刻,我感覺自己在湖上浮動、輕鬆自如地遊走,仿佛找到了一念清靜之妙淨的感覺。人在心靜的時候是多麼愜意啊!
一會兒,岑寂又回來了。
仍然是岑寂主宰着我。我思索着常常吸引着我的那些事:思索着從古至今的功名利祿,思索着古人的智慧,他們同樣生活在藍天白雲下,藍天仍然是藍天,這白雲是不是古人曾看到的那片白雲?或許沒什麼區別。在藍天的眼裡,他們大概彼此都一樣渺小,也不會知道誰出生了,誰消失了這樣的事情。大概就是生活、戀愛、痛苦、歡樂過後匆匆逝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地消失在時光和四周的景物之中而融成一體了。
不知不覺,時間在浮漂上浮動、遊走。人們就這樣地擁有過輕鬆愉快的早晨、上午和下午;時光就這樣溫馴地、善良地伴隨着我們老年生活的每一天。
傍晚時分,我扛着魚竿和魚簍,身後拖着一抹夕陽,走上堤壩返回家去。此刻,我內心平靜,步履輕鬆,自得其樂地陶醉於精神上的自我平衡。 [1]
作者簡介
楊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學畢業 2004年公開出版小說散文集《鄉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審稿中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