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
中文名;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级别;国家级 地理位置;安徽省休宁县 面 积;6000 公顷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批准时间;1993年5月 |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山市西33公里处的休宁县境内,城西15公里,距屯溪33公里,总面积6000公顷。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年均气温16.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8.7℃。森林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覆盖率达67%。齐云山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与天并齐”,明嘉靖年间改名为齐云山。有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大游览区。
1993年5月,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南端休宁县境内,东邻歙县、屯溪区和徽州区,南与浙江、江西省接壤,西与祁门县相邻,北与黟县和黄山风景区毗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39′~118°26′,北纬29°24′~30°02′之间,总面积6000公顷。
地形地貌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低山高丘为主,总体为北坡陡峻、雄伟,南坡平缓,山体呈近东西向延伸;区内除具有丹霞地貌特征外,常可见鼓形小丘和其它微型地貌形态;山体海拔高度一般在410米左右,其最高峰585米,相对高差在200~400米。国有岭南林场地处休宁南部复式褶隆地带,属黄山山脉,天目山北麓。山体高大,切割较深,山谷多呈“v”字型,最高峰花尖海拔1264米;最低为下坦海拔200米,相对高差大。
气候特点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雨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6.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7℃,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低气温零下8.7℃。
截至2002年,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有青冈栎、绵柯、紫楠、甜槠、细叶青冈、红楠、杉木等,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天然林部分地受到破坏,局部区域逐步演替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渗入的落叶树种处于乔木层的主要有枫香、板栗、槐、山槐、化香、短柄木包、乌桕等,在山脚和沟谷两侧局部成为落叶阔叶林,园区共有蕨类植物29科、54属、91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分别占安徽蕨类植物科、属、种的70.7%、61.4%和36.0%。
动物资源
截至2015年,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动物资源有兽类动物49种,鸟类200余种,爬行类45类,鱼类17种,昆虫12目160余科700余种,两栖类20余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26中,其中一级保护的7种,有相思鸟、画眉及金钱豹、金丝猴、猴面鹰等30多种。
登封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石桥,游圣徐霞客两上齐云山就是从这座桥开始的。登封桥九孔十墩,全长147米、桥面宽8米、身高9.5米,远观有“夸川如虹,卧波如龙”之势。
寿字岩
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这个寿字笔力浑厚、笔锋圆润,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的尺寸,与周易卦数相合,阐阴阳和合之理,故有“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寿字底下摸一摸都能活到一百多”之说。
丹峰映霞
丹峰映霞:齐云山是中国丹霞的典型代表,安徽省丹霞地貌景区。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7200万年前,整座山体赤如朱砂、灿若红霞。形成香炉峰、五老峰、象鼻岩和天桥岩等孤峰赤壁景点。
2011年,建设景区道路基础设施,宫观道院群的重建和修复、旅游度假区、主体酒店群落、主体公园、体育休闲公园等。投入1000余万元整修改造望仙亭、一天门、五老峰等多处游步道,护栏、亭阁。
品牌建设
1993年5月,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北距黄山风景区64公里,东南距屯溪33公里,处在黄山、黟县古民居、屯溪、歙县游览线上。
黄山市汽车站乘坐旅游公交可直达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火车站或汽车站乘开往祁门或黟县方向的汽车可直达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下车。
路线
路线编排:月华日出——通天福地——真仙洞府——香炉峰——玉虚宫——摩崖石刻——小壶天。
历史人文
据明代鲁点著的《齐云山志》所载,齐云山峰峦常有云雾弥漫,一片白色,故又称白岳。戏剧家汤显祖就有诗云:“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其中的“白”指的就是白岳。史料记载,明嘉靖时,世宗因年过三十无皇子,便命龙虎山张天师在白岳为其求子,结果得到应验。明世宗非常高兴,因见“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遂更名为“齐云山”。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