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出現錢荒的原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宋朝錢荒 |
宋朝出現錢荒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宋朝的商品經濟是非常發達的,據記載,在宋朝時期,財政收入最高的一年達到了1.6億貫(一貫=1000文),即使是在後來,失去了一半國土的南宋朝廷,最高的時期一年也有1億貫,這個數據是後世明清兩朝所遠遠趕不上的。[1]
宋朝為什麼這麼有錢,一方面,是穩定的農業稅收,另一方面,便是開放的海外貿易。要知道,在南宋時期,每年通過市舶司所獲得的稅收便有200萬貫,而民間的海外貿易同樣又非常可觀的收益。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宋朝是」不差錢「的朝廷。但是,」不差錢「的宋朝卻是經常鬧錢荒的,而且在歷史的朝代當中,宋朝的錢荒還是最嚴重的那一個。
首先,我們要先明白錢荒是什麼?所謂的錢荒就是指,在貨幣的流通領域當中,貨幣的數量不能夠滿足流通需要了,形成了貨幣短缺的經濟現象,簡單來講可以理解成」錢重物輕「或者」錢少物多「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錢荒呢?
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與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有關,我們都知道,宋朝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那麼,市場上對貨幣也就是銅錢的需求會非常大,因而,一旦銅錢的供給不平衡,就會非常容易出現」錢荒「。
其次就是國家稅收這一塊,在宋朝剛開始的時候,賦稅是以實物徵收為主,貨幣次之,但在後來的時候,朝廷的納稅方式開始由實物為主轉化為貨幣為主。免疫之害,倍斂民財,十室九空,錢聚於上而下有錢荒之患』之說。
除了以上的兩點,還有一點為廣大學者所接受,那就是銅錢外流。
上(宋神宗)嘗問公私錢幣皆虛,錢之所以耗者,其咎安在?括對曰:「……四夷皆仰中國(宋朝)之銅幣。歲闌出塞外者不貲。議者欲榷河北之鹽。鹽重則外鹽日至,而中國之錢日北……。」這是沈括與宋神宗之間關於錢荒的一次討論。可以看出,在當時,銅錢流入境外的數目是非常大的。
在宋朝時期,與許多周圍國家都開展着密切的國際貿易,比如說日本,據《敝帚稿略》中記載,
先過溫(州)、台(州)之境,擺泊海涯。富豪之民,公然與之交易。倭所酷好者銅錢而止,海上民戶所貪嗜者,倭船多有珍奇,凡值一百貫文者,止可十貫文得之;凡值千貫文者,止可百貫文得之。可以看出,當時的日本,常常以低價出手日貨,再大量的回收銅錢。
而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當時宋朝的銅錢地位是非常高的,在東亞這一塊地區,當年的宋朝銅幣就相當於現在的美元所處的地位。
另一方面,宋朝的銅錢真的很保值。在宋朝時期,百姓之家也都熱衷於儲藏銅錢,我們都知道,在兩宋時期,先後有交子和會子紙幣的出現,但是,在南宋後期的時候,會子貶值非常快,第一屆會子可以兌換800問銅錢,而等到發行到十八界時,每貫會子才能兌換200文銅錢。紙幣不值錢,老百姓就一個勁的儲藏銅錢。
最後,對於兩宋時期出現的」錢荒「,兩宋朝廷也是想出了許多方法,比如說實行」錢禁「,禁止民間商人攜帶銅錢出境貿易,禁止毀錢鑄器等等。然而這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