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如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1.《第二十二條軍規》作者約瑟夫·海勒經典作品,黑色幽默之家庭篇,中文版首度面世
2.斯蒂芬·金、哈珀·李、諾曼·梅勒盛讚的黑色幽默大師代表作
3.「我讀過的唯一有意義的戰爭作品就來自海勒。」 ——《殺死一隻知更鳥》作者哈珀·李
4.「他這一輩子都生怕失敗。而他現在百般苦惱的原因卻似乎是因為這次他可能會成功。」
戈爾德是一個普通的英語系教授,他的家庭讓他疲憊,獲得在美國白宮擔任要職的機會之後,他逐漸遠離家庭,試圖和妻子離婚。但是他一直追求的成功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感……比第二十二條軍規更可怕的是,縱使能逃脫制度的陷阱,終究還是會陷入自我的囹圄。
戈爾德是一個普通的英語系教授,他的家庭讓他疲憊,獲得在美國白宮擔任要職的機會之後,他逐漸遠離家庭,試圖和妻子離婚。但是他一直追求的成功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感……這是一本關於孩子成長,父母變老,朋友和戀人分道揚鑣的悲喜劇。
作者簡介
美國小說家、黑色幽默派鼻祖,其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被視為黑色幽默文學的開山之作
1923年,海勒出生於紐約一個貧困的俄羅斯猶太人家庭,從小頗具語言天賦,愛好寫作。從亞伯拉罕·林肯高中畢業後的一年中,做過鐵匠學徒、信童與文員。
這位聲稱「通過深入徹底的自我審視,發現自己不適合軍隊」的作家於1942年參軍,加入美國空軍前往意大利前線,駕駛B-25轟炸機完成了60次飛行作戰任務。
戰後,海勒先後在南加州大學和紐約大學研習語言,後又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
1961年,《第二十二條軍規》出版,起初市場反響平平,後隨着美國國內反戰運動的興起獲得民眾的強烈共鳴,迅速成為暢銷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從未獲得過任何獎項,卻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小說之一。除此之外,海勒的黑色幽默代表作還有《一個中年男子的苦悶》(1974)、《完美如金》(1979)、《天知道》(1984)、《最後時光》(1994)等。
1977年,海勒當選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他晚年飽受病痛折磨,於1999年因心臟病發作在家中去世。
譯者介紹
資深譯者。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碩士。現居加拿大多倫多市。譯有《零K》《索拉里斯星》等。
書評
「歷史就像是一隻裝滿了隨機巧合的垃圾袋,在一陣大風中被無情地撕開。無論是瓦特和他的蒸汽機,法拉第和他的電動機,還是愛迪生和他的白熾燈泡,想必他們的目的都不是有朝一日造成燃料短缺,從而使得他們的國家不得不受阿拉伯石油的擺布。 最終獲得的結果和當初設想的目標,二者之間毫無關聯。」 約瑟夫·海勒是美國20世紀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他的長篇小說通常都帶有鮮明的「後現代」的特點。
這部1979年出版的政治諷刺小說以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滯脹為背景,從內容到形式上,呈現出一定程度上的荒誕性,通過書寫男主畸形、病態的精神世界與外部世界的不協調關係,進而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衝突關係,以諷刺的筆觸傳達作者的反戰思想和對美國社會的失落感。
在三天裡斷斷續續地看完這部海勒式喋喋不休的小說,幾度想棄讀,實在索然乏味……
結束閱讀三天後,想了想,還是寫一下淺薄的感想——
男主布魯斯·戈爾德出生於一個俄國猶太移民大家庭,有一哥四姐一妹。他從哥大博士畢業後,在紐約學院做一名普通的英語系教師,與妻子貝爾育有兩男一女。
戈爾德的髮小兼博士同學利伯曼和拉爾夫·紐瑟姆在博士畢業後,分別走上了不同的職業道路。
拉爾夫來自密歇根州的一個富裕家庭,在白宮工作的他,以白宮工作團隊需要各種膚色、種族等協調之名,為男主提供在白宮擔任公職的機會。
「他知道自己比拉爾夫聰明十倍,而且如果一旦踏入政府的大門,他將會比拉爾夫成功一千倍。而如果拉爾夫能夠在經歷了和諾拉或是內莉結婚無效的麻煩之後再與凱莉離婚,然後又和埃莉結婚的話,那麼他就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必須將他和貝爾之間的婚姻關係繼續保持下去。」 矮小瘦弱的戈爾德由此自信心爆棚,而妻子不肯跟隨他前往華盛頓,正中他意!他開始了遠離家庭,幻想通過追求官二代、白富美安德烈婭,達到步步高升的目的!
戈爾德自認是一個自私自利、精於算計又貪得無厭的矮個子男人,他為與安德烈婭從「149」發展成堂吉訶德式的戀情而暗自竊喜!
作者還進一步通過戈爾德與安德烈婭的父親之間尷尬的會面一事,將他的黑色幽默文風,發揮到淋漓盡致!
「他自己正身處困境,可以說,他正面臨着一場無法再隱瞞下去的良知危機……他喜歡商品、金錢和榮譽。」 另外,作者以黑色幽默的諷刺文風,通過男主對亨利·基辛格的羨慕嫉妒恨之情和擔任公職期間的見聞,揭開政客的虛偽面目和醜陋、迂腐內幕。
譬如,嘲諷基辛格想用一塊質量上乘的粗花呢布料做一套西裝。華盛頓、紐約、倫敦以及法國和德國的裁縫都說,這塊布料不夠做一套合身的西裝上衣和褲子!
結果一位耶路撒冷的猶太裁縫輕而易舉就做出來了,因為他認為基辛格算不上什麼大人物!哈哈哈!
我認為本書中男主的人生故事和內心獨白,其實也是作者個人的半自傳故事,塑造反英雄式的人物,以喜劇的風格襯托荒誕悲劇的內涵:「對他所在的這個社會裡那種貪得無厭的實利主義的厭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