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寶林鎮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安州區,鎮成立於1940年,下轄有赤林村、高林村、龍溪村和桂林村等10個行政村。
寶林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村民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籽等農作物為生,境內有李調元故居遺址、萬卷樓遺址、李家祠堂遺址等景點。[1]
歷史沿革
安縣轄鄉。1940年置寶林鄉,1959年改寶林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29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1482人(2017年) 。安(縣)羅(江)公路過境。
行政區劃
轄赤林、大沙、印盒、高林、龍溪、桂林、三橋、通裕、烏龍、湧泉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建築、糧油加工等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籽。
地理環境
寶林鎮距縣城30公里,與德陽市羅江縣接壤,是清代詩人、戲劇家、翰林院大學士,兩廣主考李調元的故鄉。 寶林鎮小區 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是安縣糧油主產區,水產養殖位居全縣之首,鎮內已形成以建材、化工、糧油加工為主體的工業體系,2007年國地兩稅入庫逾百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050元。境內民風淳樸,人心思變,鎮黨委、政府正率領全鎮人民一體同心,努力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家園,力爭再鑄寶林歷史的輝煌。[2]
鄉鎮建設
寶林鎮注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鎮政府成立綜治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副鎮長任副組長,加強對寶林鎮綜治聯防工作的領導,各村組織了治安聯防對,因地制宜地實行土法上馬維護治安,實現寶林鎮各村"一戶一根棒、十戶一個哨、一林一面鑼、一戶呼喊全響應、全村行動"的群防群治機制。平時對寶林鎮交通要道和其它公共場所集中進行整治。2005年,寶林鎮只發生治安案件兩起,無任何刑事案件發生。 寶林鎮搞好普法宣傳,教育廣大群眾遵紀守法。鎮司法所以3月、6月、9月、12月為法制宣傳月,開展街頭宣傳法律法規8次,辦牆報4期,各村召開群眾大會宣傳法律法規4次,主要向群眾宣傳了《憲法》、《安全生產法》、《社會治安處罰條例》、《土地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業法》、《行政許可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涉及三農的法律法規,鎮政府司法所並對全體鄉村幹部進行了"法律知識知多少"的測試,收到了很好效果,豐富了幹部群眾的法律常識。抓好各村民間糾紛的調處工作,開展春耕大忙季節陣線、專項整治活動,排查各村存在的問題,及時地予以調解和處理,寶林鎮共發生各類糾紛件,現已調處好件,尚有件正在調查處理之中。全陣上半年共處理好熱點、難點問題件,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穩定。
寶林鎮狠抓"平安寶林"創建活動,動員寶林鎮群眾積極參與平安創建活動,鎮成立了2人常年治保巡邏對,村成立了3人治保巡邏對。並積極開展工作,每周開展二次夜間巡邏。將創建"平安村(社區)"、"平安戶"、"平安寶林"標準,向廣大群眾進行宣講,做到深入人心,人人明白,協助各村完善了綜治領導小組職責、治保會職責和調委會職責、治保巡邏對職責、幫教小組職責。建立了工作制度,規範了工作管理,寶林鎮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群眾對綜治工作滿意效率達95%以上。搞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安置工作。對刑滿解教人員回鎮作好登記,幫助他們搞好就業安置工作,鎮黨委、政府對個別確有困難的,予以經濟的扶助,使他們儘快恢復生產,安居樂業,走勤勞致富之路。對回鎮的刑釋解教人員實行一幫一的方式,隨時隨地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監控,幫助他們規範自己的言行,使他們按照人生軌跡,理清思路,正常地去生產、生活,做一個合法公民。 寶林鎮開展全民禁毒宣傳活動。特別加強對青少年的宣傳和教育,在寶林鎮中、小學設置了法制副校長一名,並聘請東星派出所為中小學校法制輔導員,對教師、學生定期進行法制教育,特別上遠離毒品的宣傳教育,利用寶林鎮現有吸毒案例進行宣傳教育,再沒有一人吸毒了。寶林鎮正籌備成立和爭創無毒社區工作。民主法制示範村活動開展情況。寶林鎮的是民主法制示範村,為了搞好該村的以點帶面工作,鎮黨委、政府加強了對該村的領導,定期到該村宣傳法律法規,使廣大群眾知法、懂法、守法。2005年度全村無一起糾紛發生,無一起治安案件發生,無一起刑事案件發生,無一起上訪事件發生。有力地在寶林鎮範圍內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3]
交通狀況
寶林鎮是距離成都、綿陽路程最近的一個鄉鎮,成綿高速複線橫穿全境,在寶林鎮有安縣唯一的出入口,該複線將於2011年底前建成,通過成綿複線高速到成都70公里,到綿陽12公里;從德陽市羅江縣成綿高速8公里,上成綿城際快車10公里,到成蘭鐵路睢水站15公里,到綿陽-遂寧-內江-宜賓城際鐵路起點站(睢水站)15公里,到寶成鐵路羅江貨站9公里,安羅公路貫穿寶林。
發展狀況
寶林鎮全面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制定並執行本行政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文化、教育、科學、衛生、民政、司法、計劃生育、村鎮建設等行政管理和服務工作;負責本轄區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組織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城鄉居民和農民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負責本轄區內社會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完成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發揮自身優勢,突出特點,加快職能轉變,把主要精力放到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建立規範化服務型政府。 黨政辦公室承擔組織、宣傳紀檢(監察)、統戰、人大、工會、武裝、共青團、婦聯、精神文明建設、人事、機關事務、文書檔案、綜合協調、信息、電子政務、目標督察、司法、調解、信訪接待、社會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職能。經濟發展辦公室:承擔農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城鄉一體化的組織實施,工業經濟,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等職能。社會事務和人口與計劃生育辦公室:承擔教育、科技、文化、廣播電視、衛生、計劃生育、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職能。樂至縣寶林鎮深刻分析,周密部署,採取"三補"、"三送"的辦法。"三補"即"補晚秋生產、補畜蠶生產、補勞務輸出"。寶林鎮在基礎上,增種晚秋作物0.4萬畝,並將其作為一季主要作物來抓。寶林鎮已規劃落實以秋糧、秋菜為主的晚秋作物1.7萬畝,力爭實現人均增收30元。在畜蠶生產方面,重點抓好生豬、山羊、小家禽的秋季增養補欄工作,實現秋補山羊1.9萬隻、生豬2.3萬頭、小家禽14萬隻,增養晚秋蠶400張,畜牧蠶桑業人均多收入60-80元。同時,着重抓好外出人員上崗前的技能培訓,以增加勞務收入。
寶林鎮政府在縣農業局、蔬菜辦的協助下已組織了以大白菜、圓根蘿蔔、窩筍、青菜等主推品種的近1.2萬多元的蔬菜種子,免費分發給農戶種植。同時還拿出部分資金鼓勵專業戶多育苗,提高育苗效益,以滿足市場需要。針對晚秋生產的技術難題,寶林鎮組織鎮農業服務中心、經濟發展辦公室等部門21人實行分片包干搞好技術服務和指導。[4]
鄉鎮旅遊
寶林觀位於寶林鎮,原名寶林寺,以佛教為主,道教為輔。佛道教信眾各做各的法事,互不干撓。爾後,道教人數增長,2000年4月17日,批准為道教活動場所。寶林觀現有四重殿、靈祖殿、觀音殿、三清殿、通明殿。塑有靈祖、財神、觀音、三清、十二金仙、玉皇、老君、王母、天師等神像44尊,有石刻13尊,余為泥塑。石刻技藝高超,神像各異,栩栩如生。寺建築面積2367平方米,其中生活區建築面積408平方米,有住房12間,廚房、食堂等生活設施齊備。寶林觀現有道士3人,居士245人,道徒千餘人。每月農曆初十、二十四為課會。除此之外,每年定期舉辦老君、龍華、王母、太陽、觀音、土地等會。每次逢會期間有200餘人參加念經弘法,過道教生活。寶林觀建有觀管理委員會,下設數組,由成員分工負責觀內各項工作。建有各種制度和規定,管理民主、嚴格。
歷史名人
李調元 (1734--1802),字羹堂、號雨村,晚年又號"童山老人""童山蠢翁",清代著名詩人、學者、戲曲理論家、藏書家。
李調元誕生於綿州羅江縣南村(今屬安縣寶林鎮),自幼聰慧,五歲入鄉學,七歲能吟詩,12歲著詩稿《幼學草》。乾隆28年,入京參加會試,答卷名列第二。同年參加殿試,考中二甲第十一名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兼文選司主事、廣東省鄉試副主考,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廣東學政、直隸通永道道員等職。乾隆46年,奉旨護送欽定"四庫全書"一部去盛京(現瀋陽),途經盧龍縣時,遇雨淋濕皇箱,被革職收監;時過兩年,流放新疆伊犁,途中經友人袁守侗搭救,以母老多病、無人侍奉為由,乾隆才准許以萬金贖罪。後來,他曾幽默地賦詩自嘲:"得歸全感聖明恩,贏得生還入劍門。"
李調元著有《童山詩集》《童山文集》《童山曲話》《童山劇話》《雨村詩話》等著作,《粵東皇華集》等詩作在韓國享有盛譽。他還竭盡全力將平素收羅到的蜀中先賢遺著(未入《四庫全書》者)匯編成《函海》,刻印問世。《函海》集圖書163種,合編為40函、852卷,內容極其廣泛,包括歷史、考古、地理、農學、醫學、文學、方言、音韻、民俗、姓氏、川劇、川菜等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堪稱古代巴蜀文化的百科全書。著名詩人袁枚閱後,讚不絕口:"正想其人如白玉,高吟大作似黃鐘。童山集著山中業,函海書為海內宗。"
李調元最大的成就在於收藏,最大的悲劇也是收藏。他於乾隆50年回鄉後,傾其所有,置地10畝,修建樓房五楹,名曰"萬卷樓"。收藏他一生中收集的各種版本的書籍和他父親留下的書籍達10多萬卷,"分經史子集共40櫥""御庫抄本,無一不備",且多是宋元刻善本。萬卷樓被譽為"西川第一樓",李調元被譽為"西蜀藏書第一家"。遺憾的是,嘉慶5年,白蓮教起事,一時兵荒馬亂,李調元全家逃到成都避難,萬卷樓竟被焚為灰燼。動亂平息後,他看到一家幾代人的心血化為烏有,悲痛萬分,便將書灰埋於地下壘墳,前面樹碑,謂之"書冢"。從此,李調元憂鬱成疾,骨瘦形消,數年後含恨棄世。
安縣這片熱土,是李調元的桑梓。李調元故居遺址、萬卷樓遺址和李家祠堂遺址依稀可辨;前些年,李調元墓得到了修復。李調元浩繁的著述,安縣圖書館作了妥善保存,其中,《函海》是祖國大陸唯一善本。李調元留下的文化遺產,博大精深,如果深入發掘,必將有助於認識過去、把握現在、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