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客家古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客家古文

客家古文,以说唱古文故事而得名,是江西赣南地区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特有的民间曲艺。客家古文是一种说唱艺术,“一人一台戏”,以方言为主,表演灵活方便,道具轻便简单,唱腔优美婉转,基本曲调结构多为四句体,音乐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客家色彩。演唱内容主要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古老传说、神话和历史故事等,大多由一名盲艺人独自完成,伴奏乐器主要是勾筒,有的艺人身兼数职,将多种乐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运用四肢对其进行演奏。客家古文里面保存客家民系认同的重要文化特征,是传承、维系客家精神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研究客家的语言、民风民俗及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价值。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简介

客家古文的起源,史籍记载不多。据老艺人口传,早在明末清初使以形成,至清代日臻完美,道光年间(1782—1850年)盛行,历经百年管经辉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鼎盛,此后日清衰微。一千多年前,大量中原汉人一次次的南迁赣南,经长期与土著居民杂处,形成“客家民系”,并创造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客家文化”。到了清同治元年(1862年)全区人口逐渐增加,生产物资日益丰高,百姓安居乐业,文化渐而发达,“民歌乡音,不绝于耳,俗曲戏词到处流传,这时许多文人志士,效曲而歌,幕戏而舞……”(清同治《赣州府志民俗》民善弦歌之介绍),“百工技艺游食之人,杂处于内”(《同治南康县志》)。在这待殊人文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这一集民间口头文学、说唱艺术和器乐演奏于一体的专门说唱古代传奇故事的客家民间曲艺,它就是赣南客家古文。

评价

客家古文使用客家语,使用大量客家独特的衬词。客家古文采用地道的赣南客家方言,象所有客家民歌和戏曲一样,它们都使用了大量客家独特的村词,客家古文说唱常用语气助词类衬字包括“啊、哎、呀”等,虽然其无特殊含义,但是在说唱过程中看似随意应用,表现出来的韵律感和韵味引人细细玩味。而来自于客家山歌中的衬词,如“哎呀你格”、“你哇巨格”、“格札格”、“呀都”、“你就”等,则拥有增强情绪表达的重要作用。如,“(巨哇)古文要唱(哇个)有名(都哇)并有姓,(介个)古文(哎)要唱(哇个)有名有姓就要唱来听啊,古文(哎),古文就开始唱哪州(哇个)并哪府(哎)”(《割心记》唱段)。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