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憲(拼音:xiàn)是漢語通用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憲的本義一般認為是敏捷、聰穎。憲常用於表示法式、規範,又引申為法令。憲作動詞時表示效法、以……作為法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憲

拼音; xiàn

部首; 宀

五筆; PTFQ(86、98)

倉頡; JHGU

鄭碼; WDMR

字級; 一級(1699)

平水韻; 去聲十四願

注音字母; ㄒㄧㄢˋ

總筆畫; 3+6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 U+5BAA

造字法; 形聲字或會意字

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繁體字; 憲

異體字; ࢝�、࢞�

四角號碼; 3021₂

文字源流

"憲"字的繁體字寫作"௢�",依《說文解字》,古代的"௢�"是個形聲字,上部是"害"字的省略,作指示讀音的聲旁;下部從心從目,以心目並用表示敏捷。

也有人認為古代的"௢�"是會意字。"௢"早見於金文,金文的"௢�"字,上部還是"害"字的省略,像覆蓋物,當中是"目"字,上面的覆蓋物將東西蓋起來,這樣光線就不明亮了,加上"目",意為燭光幽微,表示觀察力非常敏捷。後來的小篆和繁體字楷書再在下面加了個"心"字,即心目並用,以增強敏捷的意義。本義指"敏捷"。

也有人認為,這"௢�"字是由"目""心""害"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組合在一起,表示眼睛能直見其害,心能直接感受其害,則可迅速地離害而去。在這裡,"害"字不是覆蓋物,而是指有危害的事物。"害"字也作聲符,讀hài。這種說法也認為"௢�"本義指"敏捷"。

現代漢字簡化時,"௢�"簡作"憲"。"憲"是新造的形聲字,是將"௢�"下部的構件替換成表音聲旁"先"得到的。

"憲"字的本義表示敏捷,但這個古義已基本不用了,"憲"字後來多用作法令的意如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稱為"憲法",典章制度稱為"憲章";法令、法典、法則可以稱為"憲令""憲典""憲則";法網、法紀可以分別稱為"憲網""憲綱";制訂法令可以稱為"立憲",等等。[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