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编查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宪政编查馆,清末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中的一个官方临时研究机构[1]。1905年置考察政治馆,1907年8月清朝决定仿行立宪,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直属军机处,由军机处王大臣督饬,设提调二员综理馆中一切事宜。设编制局、统计局、官报局,译书处、图书处、总务处。宪政编查馆主要工作是翻译各国宪法,研究国情,办理有关宪政的折件,初步拟定有关法规。1911年5月清朝取消军机处并设置内阁时,宪政编查馆改名法制院,隶属内阁,由内阁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兼充宪政编查馆大臣。
职责
主要任务是办理奉旨交议的有关宪政折件及承拟军机大臣交付调查各件;翻译各国宪法、编订法规及考核各部院、各省政治情况等等,即“编译东西洋各国宪法,以为借镜之资,调查中国各省政治,以为更张之渐”; “编制法规,统计政要各事项”。宪政编查馆设提调二人主持管理,下有编制、统计、官报三局,各设局长、副局长各一人和科员若干人。宣统三年(1911)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此馆随之撤消。
职官
以下列出宪政编查馆主要职官:
- 提调:宝熙(1907~)、刘若曾(1907~)、达寿(1909~)、李家驹(1910~)
- 总核:王庆平(1907~1909)、曹广桢(1907~1909)、易贞(190~)、刘谷孙(1909-)、杨寿枢(1910~)
- 谘议官:严复(1907~)、黄绍基(1907~)、辜鸿铭(1907~)
- 编制局
- 局长:吴廷燮(1907~)
- 副局长:章宗祥(1907~)
- 正科员:汪荣宝、曹汝霖、恩华(以上1907~)、金邦平(1910~,编制局正科员上行走)
- 副科员:胡大勋、朱国桢、董康、胡礽泰、陈曾寿、嵇镜、富士英、章宗元、程明超、施耀本、颜志庆、高种、张孝移、熊垓、严锦荣、廉隅(以上1907~),陈箓(1909~)、刘福姚(1910~)、李景鉌(1910~)、汪曾武(1910~)、顾德邻(1910~)、施愚(1910~)、萧鹤祥(1910~)
- 统计局
- 局长:沈林一(1907~)
- 副局长:钱承鋕(1907~)
- 正科员:延鸿、林棨、陈毅(以上1907~)
- 副科员:文斌、吴振麟、卢静远、张国淦、夏道炳、刘泽熙、顾鳌、王建祖、嵇芩孙、陆梦熊、张鸿藻、钱应清、林蔚章(以上1907~),伍铨萃(1909~)、林世焘(1910-)、邵福瀛(1910~)
- 官报局
- 局长:华世奎(1907~)
- 印刷科科员:傅范初(1907~)
- 译书处
- 总纂:严璩(1907~)[2]
视频
宪政编查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宪政编查馆研究,道客巴巴,2015-02-28
- ↑ 清史稿:置提调四;总核、参议各二;庶务处总办一;一、二等谘议官,无恒额。设编制、统计、官报三局,局长、副局长各一,科员视事酌置。,国学